
- 会员
地方社火与现代傩俗:固义傩戏探赜
本书以武安固义傩戏为主要研究对象,介绍了固义傩戏的基本样貌,对固义傩戏剧目进行了初步考证,把固义傩戏置于傩文化的时间空间中予以观照,分析了其类型特征。通过跨地域的研究视角,将固义傩戏与武安社火、邯郸社火、上党赛社综合考察,探究了多种傩文化因子间的关联。结合田野资料和理论视野,分析了固义傩戏的特点,引出了社火傩俗的个案思考。本书适合傩戏、赛戏研究者参考,亦可为对傩戏、赛戏有兴趣的读者提供素材。民俗文化23.4万字2.7万人气 - 会员
“祖荫”博弈与意义建构:大理白族“不招不嫁”婚姻的人类学研究
在生计方式、家庭规模、家庭观念等不断变迁的背景下,白族人“不招不嫁”的婚姻形式也经历了从最初不被接受到普遍被村民接受的过程。本书围绕“不招不嫁”双方家庭之间的无限博弈展开论述,其中婚后孩子的姓氏选择是“不招不嫁”婚姻中最核心的问题。孩子姓氏的选择既是“不招不嫁”带来的结果,也是人们尝试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双方家庭的继嗣问题,以保证祖荫的延续。当然,“不招不嫁”也带来了如家庭认同感缺失、因孩子姓氏争执民俗文化25.5万字2.7万人气 - 会员
粉黛罗绮
服饰史,即文化史。《诗经》中的美人姿色、女服用色和用料反映了先秦女子服饰的清纯、质朴,楚汉女子服饰中宽衣大袖和繁复华美的绣纹体现了时代特有的浪漫,六朝女子服饰中的裲裆衫、五兵佩透出飒爽戎装风采,隋唐女子“高腰掩乳”、身披帔帛、脚踩重台履从画中走下来,宋朝女子服饰在简约淡泊中透出内敛的奢华富贵,辽金元代女子服饰佛妆和高丽风体现的文化交流,明清之际女子头戴皮毛“卧兔儿”、领口处钮扣透出的低调奢华……民俗文化12.7万字2.7万人气 - 会员
别具一格的蹴鞠与马球
《别具一格的蹴鞠与马球》中讲述的马球,古称击鞠,即骑马打球,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在我国唐朝时期,马球运动非常流行,从宫廷到民间都有广泛的开展。唐以后,马球运动不断发展演变,走向衰落,却同时向周边地区不断传播,甚至传向海外,成为今天的马球运动。民俗文化2.8万字2.7万人气 - 会员
重阳与登高(文化之美·万民节日)
本书内容包括了有岁月印记——节流衍化、先民们崇拜火神以祈福求寿、升仙信仰转而化成登高习俗、九月庆典固定在九月初九、食俗和佩俗在民间的传播、东汉重阳公主的美丽传说、重阳定名和登高的盛行、重阳糕和饮菊花酒形成定制、定为节日及墨客的诗情画意等内容。民俗文化7.1万字2.7万人气 - 会员
妖怪事典
妖怪文化是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渗透在日本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有学者将妖怪研究视为理解日本历史和民族性格的方法之一。在日本,每一座城市、每一个乡村,甚至每一条街道,大到庙宇楼阁、小到锅碗瓢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神明与魔物。这背后藏着的是日本人对于自然、人文和社会的深层思索。世界上,仅有日本将“妖怪”作为一门大学问来研究,也只有日本,在其美术史上,为妖怪画留出了专门的位置。鸟山石燕、歌川国芳、民俗文化7.2万字2.7万人气 - 会员
张灯结彩
本套书系的特点是全景展现,纵横捭阖,内容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叙述,语言通俗,明白晓畅,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古风古韵,格调高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知识性和延伸性,能够让广大读者全面触摸和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中华儿女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创造未来中国特色的先进民族文化。民俗文化6.2万字2.6万人气 - 会员
清明与祭祀(文化之美·万民节日)
本书内容包括了有火的崇拜——远古遗风、大禹得河图后始见清明、源于五千年前的墓祭、介之推割股奉重耳充饥、春秋战国时期的清明习俗、不断发扬——相沿成俗、自古以来的清明各项活动、娄护创立吃五侯鲭的食俗、踏青时节巧借东风放纸鸢、隆重的清明节宫廷馈宴等内容。民俗文化6.8万字2.6万人气 - 会员
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
本书从中华帝国晚期的民间庙会这一生活空间向外延伸,探索明清社会转型时期的民众生活与大众文化。本书是作者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10余年间关注民间文化与基层社会历史的初步结果,分概说、地域研究、个案研究三个部分,并附有关理论、方法论的探讨。全书内容恰如其名“狂欢与日常”,揭示了庙会这一类游神祭祀活动的基本特征,即他们不仅构成了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也集中体现了特定时节、特定场合的全民狂欢。这一静民俗文化28.5万字2.6万人气 - 会员
庙会与赶集(文化之美·万民节日)
本书内容包括了有群众聚集——岁时庙会、社祭是庙会产生的源流、时代特征明显的发展历程、庙会上的求神和娱神习俗、源于辽代的百态京畿庙会、六朝古都南京的庙会变迁、河南独特而丰富的庙会习俗、规模宏大的陕西各地庙会、丰富而盛大的山西各地庙会等内容。民俗文化7万字2.6万人气 - 会员
传承的力量:民俗常识1000例
古代、如今,国内、国外,《传承的力量:民俗常识1000例》将节日,建筑、风景、名胜、传说、婚俗、服饰、姓氏、饮食、礼仪等多种多样的内容充分融入书中,带你徜徉民俗的海洋,找寻那些五彩斑斓、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让你用最短的时间,体味到传承的力量。民俗文化19.1万字2.6万人气 - 会员
多民族文学与民俗文化研究
本书主要内容有:一是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研究,主要有对民族学和民间文学性质的研究,以及广西壮族的民间文学总体风貌、民族文学史观的变革等进行了调查研究。二是审美人类学研究,主要内容是关于审美人类学的价值取向与方法抉择、学理基础与实践精神、审美人类学:研究方法与学科意义、审美人类学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当代发展、审美理论研究研究,同时,也对艺术人类学的审美认知、人观表征以及艺术与人类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三是民民俗文化24.8万字2.6万人气 - 会员
中国第四代艺术村:武汉昙华林的都市民俗学研究
本书的写作目的在于分析艺术村现今展现的新形式——一种结合了都市民俗的新的社会文化聚落。它具有怎样的特点?它更适合的发展模式是什么?它在整个城市文化中的地位如何?它是如何通过艺术家们的作品渗透到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中的……这些问题和分析这些艺术村存在的理由与当前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同等重要,笔者选取了一个正在成长中的艺术村——武汉市武昌区昙华林艺术村作为研究的对象,从宏观与微观两条平行的主线上开展研究。民俗文化19.6万字2.5万人气 - 会员
民族的盛典(文化之美·万民节日)
本书内容包括了有傣历新年——泼水节、泼水节的起源和传说故事、象征新年的傣族泼水节、德昂族规模宏大的节日、阿昌族青年恋爱的节日、歌圩之日——三月三、壮族歌圩节传说和节日习俗、侗族三月三的传说和民俗、瑶族干巴节的传说和民俗、畲族乌饭节的传说和民俗、各地布依族的不同节俗、黎族三月三的传说和民俗等内容。民俗文化7.4万字2.5万人气 - 会员
女娲补天(中华治水故事)
天地初开,女娲造人。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不周山大战,水神共工战败怒撞不周山,天崩地裂,洪水泛滥,威胁人类生存。女娲炼石补天,人们重返家园。从此,人类开始学习用水、与水相处,人类和水的故事也拉开了新时代的序幕。民俗文化3120字2.5万人气 - 会员
大家的民俗学
为什么说人人都可以是民俗学家?为什么说民俗学是一门很酷的学问?日本民俗学领军人物岛村恭则力作,讲述为什么民俗学是一门重新定义生活的学问。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会按照一些习俗或默认的规则做一些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做的事,这正是民俗学大显身手的地方。与我们以往的刻板印象相反,民俗学并不是为古老事物追根溯源的学问,而是一种反主流、反霸权和反中心的文化心态。本书是一本面向大众的民俗学入门书籍,通俗易懂,贴近民俗文化11.6万字2.5万人气 - 会员
俗:文化,习俗,传统,禁忌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有组社会组织民俗等等。中华传统民俗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中华民族特有的自然环民俗文化22.1万字2.5万人气 - 会员
红楼风俗谭(图文精选本)
87版电视剧《红楼梦》唯一民俗指导邓云乡从《红楼梦》涉及的风俗谈起,叙岁时,记年事,说礼仪,谈服饰,讲古董,论工艺……举凡民风民俗,无不包藏。作者长于老北京,一生留意京华故事、风俗旧闻,详征博引,溯本求源,洋洋大观,读之忘倦。民俗文化10.3万字2.5万人气 - 会员
读懂五千年中华民俗(图文典藏版)
本书从节日民俗、礼仪民俗、信仰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工艺民俗、建筑民俗、民俗文化、俗语与称谓等几个方面,全面详细地阐述了一些有趣的民俗现象和民俗由来。阅读本书你将轻松而快速地了解最全面最系统的民俗知识。民俗文化23.3万字2.5万人气 - 会员
元宵与灯会(文化之美·万民节日)
本书内容包括了有悠久历史——起源发展、起源于远古人类以火把驱邪、由误射神鸟引起的张灯习俗、丰富意蕴——彩灯文化、一年中灯火最旺的时节、趣味盎然的元宵节咏灯诗、源于唐诗名句的最早灯联、绚丽多彩——各地灯会、定型于隋朝的元宵灯节、元宵灯会在宋代盛况空前等内容。民俗文化6.8万字2.5万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