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11-29 12:08:05
封面
版权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第一章 内因:中国佛教美学史的前期准备
第一节 以“巫”为主导文化形态的历史与人文本色
第二节 文化智慧的“祛魅”与原始道儒墨美学理念
第三节 美学范畴美学命题的“中国”
第二章 外因:入渐于中土的印度佛教基本教义及其美学意义
第一节 印度佛教原始教义与大乘教义述要
第二节 印度佛教基本教义的美学意义
第三章 东汉:佛教中国化及其美学思想酝酿的初始
第一节 佛经初译与教义“误读”
第二节 道教创立与佛教的人文联系
第三节 佛教美学思想的初始酝酿
第四章 汉末三国:佛教中国化及其美学思想酝酿的继续
第一节 重要佛经的译传
第二节 佛教美学思想的再酝酿
第三节 佛学对王弼玄学美学理念的影响
第五章 西晋:晋代中国化的佛教美学思想
第一节 佛经译传与时代理绪
第二节 空之美蕴
第三节 形象与方便:“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
第四节 佛教美学对向、郭玄学美学的影响
第六章 东晋:晋代佛教美学思想中国化的深化
第一节 南北两地的佛教流播格局
第二节 “格义”“六家七宗”、道安的佛学之见与美学
第三节 “法性”“涅槃”:慧远的佛学之见与美学
第四节 “中道实相”:鸠摩罗什的“中观”与美学
第五节 “不真”“不迁”“无知”“无名”:僧肇中观之学与美学
第六节 佛教思想与晋人风度
第七章 南北朝:佛教美学的新的思想深度
第一节 “佛性”“顿悟”:竺道生佛学之见的影响与美学
第二节 “常乐我净”:《大般涅槃经》与佛教美学
第三节 “一心二门”:《大乘起信论》与佛教美学
第四节 譬喻、偈颂、梵呗与诗性审美
第五节 “志怪”的佛教美学诉求
第六节 《文心雕龙》:儒道释美学三栖
第七节 石窟苍凉:中国化的佛教建筑美学风色
小结
主要参考书目
附:王振复主要学术著述简目
后记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