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也称战争动员,指的是国家或者政治集团采取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其内容通常包括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科学技术动员、防空动员、国防交通动员、政治动员等。国防动员是国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动员准备的完善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或民族国防强弱的标志之一。
一、国防动员的意义
国防动员牵涉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局。国防动员的准备和实施状况,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延缓、阻止战争的爆发,甚至战争的进程和结局的关键。
现代战争是立体战争,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巨大,不仅是军事力量的竞赛,而且是交战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战争动员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首先,动员是确定战略目的的重要依据。确定战略目的,必须考虑国家的动员能力。从而使加强平时的动员准备,开发和积蓄战争潜力,增强战争实力,显得尤为重要。使国家和军队领导机关了解和掌握动员能力,尤为必要。其次,动员是国家迅速实现平战转换的根本措施。动员能使军队迅速转为战时体制,实施战略展开,使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迅速转入战时轨道,把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将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使用于战争。最后,动员是保障战时军需民用的主要手段。动员能重新分配和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统筹安排军需民用,既使军事需求得到优先保障,也使民众生活必需品得到基本保障,其重点是保障军队所需要的兵员和扩大军工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和原材料等。
(一)做好国防动员工作是夺取战略主动的重要保障
对于交战双方而言,谁在战场上争取到战略主动,谁就能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而战略主动权的获得,往往与快速动员、快速反应密切相关。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使现代战争的突发性和速决性显著增大,发动战争的一方往往先发制人,迫使对方在无准备或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仓促应战,力求速战速决。如果一个国家战前准备不足,各个领域动员准备不充分,在敌人的突袭面前束手无策,国家和军队不能迅速转入战时体制,势必陷入被动状态,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动员是保证国家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的重要措施。通过动员,使国家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转入战时轨道,人力、物力、财力均服从战时需要,必然会产生巨大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抗击力,制止敌人的突然袭击,逐步创造条件,变被动为主动。
因而,应对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必须切实把国防动员建设摆上战略位置。伊拉克战争再一次证明,无论军事技术如何变革,武器装备如何发展,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如何演进,战争一刻也离不开动员工作的支持。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候,都是经济的条件和资源帮助‘暴力’取得胜利。没有它们,暴力就不称其为暴力”。美军尽管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装备和最强大的作战能力,但在伊拉克战争准备和实施的全过程中,丝毫也没有放松战争动员。伊拉克也是依靠战争动员,在开战后的前半个月形成了对美英联军较有成效的阻击。可见,动员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基础,是把握战争主动的前提。那种认为武器装备科技含量提高了,动员的作用就会自然降低;军队的信息化程度上去了,动员对战争的影响就会减弱;国家的综合国力增强了,动员就可搞可不搞等,这些思想观念都是不正确的。我们一定要从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统一的战略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国防动员的地位和作用,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关于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努力把加强国防动员建设作为推进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内容,作为打牢人民战争基础的重要任务,作为赢得未来战争胜利的必要保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摆上战略位置,切实抓好落实。
(二)做好国防动员工作是加强经济建设及增强国防实力的重要措施
从表现形态上看,国防力量包括潜力和实力两大部分。平时搞好国防潜力的储备积蓄,为战时开发奠定了基础,是各国提高国防建设综合效益的普遍做法。动员具有开发国防潜力并迅速将其转变为国防实力的综合功能,建立有效的动员制和采取得力的动员措施,不仅可以在必要时保证后备力量及时转化为现役部队、民用工业生产能力转化为军事科技生产能力,使整个国民经济转入战时状态,以适应国防斗争的需要;还可以在平时把闲置的军事实力和生产能力储备起来,并使之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更新。这样,就可以保证国防实力有雄厚的基础,使国防潜力的开发和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增强整体实力,确保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精简常备军,把节省下来的经费转用于经济发展,从而提高国防建设的综合效益,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这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选择的富国强兵之道。例如,瑞士、瑞典近180年不打仗,平时常备军数量很少,但他们实行全民皆兵,平时将武器、服装发给公民个人保管,每年到指定地点或部队进行训练,一旦有事,可以随时补入部队。压缩常备军规模,是提高战争动员能力的做法,其良好的国防效益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英国、法国、德国、荷兰、加拿大等欧美国家,以及埃及、南非等第三世界国家,都组建陆、海、空军后备役部队,最大限度地提高战争动员能力,缩减常备军的总员额。
(三)做好国防动员工作是增强国防威慑力的重要战略
做好动员准备,提高动员能力,还可以起到制约战争爆发、维护世界和平与国家安全的作用。一个国家的国防威慑力,首先是建立在常备军基础之上的。常备军数量众多,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略程度很高,敌人便不敢轻举妄动。但是,长远来看,不仅只看常备军,还必须着眼于军队后备力量和其他动员潜力。和平时期国家的国防威慑力,主要来源于常备军与后备力量动员准备的有机结合。充分的动员准备在构成国防威慑力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战略意义。做好动员准备是实现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的关键环节。我国的后备力量既是潜力又是实力。例如,我国的民兵是现实力量和后备力量的统一体。平时,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好国防动员准备,无疑可以增大威慑力量,从而达到制约战争爆发,维护和平的目的。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而且具有人民战争的光荣传统,在制约战争、维护和平的斗争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然而,就我国的国防动员而言,无论是经济基础,还是科技水平,都还比较落后。我国的国防实力,除英勇善战的常备军和具有一定反击能力的战略核力量外,主要靠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和有效地动员准备。以亿万人民为基础的国防后备力量,做好充分的国防动员准备,不仅可使霸权主义和扩张主义者见而生畏,不可一世的超级大国也难以定下侵略我国的决心。多年来,帝国主义、霸权主义之所以不敢轻举妄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顺利进行,从军事威慑的角度来看,我们不仅有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而且还有强大的后备力量,完善的国防动员体制,和进行人民战争的丰富经验,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有巨大的动员潜力。如果把动员准备工作做好,对国内来说,它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因素;对敌国来讲,它是制止侵略、使敌人望而生畏、不敢轻举妄动的因素;对国防来讲,它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世界局势,制止世界战争爆发的因素。
二、国防动员的内容
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动员和政治动员。
(一)政治动员
政治动员,是国家为进行战争而开展的宣传、教育、组织工作和外交活动。政治动员是战争动员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为其他领域的动员活动提供思想保障。政治动员对于充分调动本国军民的精神潜力,最大限度地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瓦解敌方的战斗意志,有其重要作用。政治动员主要包括国内政治动员和国际政治动员。
(二)国民经济动员
国民经济动员,是国家将经济部门、经济活动和相应的体制从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进行的活动。国民经济动员是战争动员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对于充分发挥国家的经济潜力,提高军品生产能力,及时满足战争对各种物资和勤务保障的需求,具有重要的作用。国民经济动员主要包括工业动员、农业动员、贸易动员、财政金融动员、科学技术动员、医疗卫生动员和劳动力动员等。
(三)武装力量动员
武装力量动员,是国家将军队和其他武装组织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进行的活动。战争是武装力量的直接对抗,各个领域的动员活动都是围绕武装力量的作战行动进行的,而武装力量动员与作战行动的关系更直接。因此,武装力量动员是战争动员的核心。武装力量动员通常包括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动员。
(四)人民防空动员
人民防空动员,是国家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袭、消除空袭后果所进行的活动。在现代战争中,远距离精确打击成为重要的作战模式,大、中城市和经济基础设施面临的空袭威胁日益严重。人民防空动员对于减轻空袭危害,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保持后方稳定,保存战争潜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人民防空动员主要包括人防预警动员、群众防护动员、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动员、人民防空专业队伍动员等。
(五)交通动员
交通动员,包括交通运输动员和通信动员,是国家统一管制各种交通线路设施、工具和通信系统,组织和调动交通、通信专业力量为战争服务的活动。交通和通信是人员、物资和信息流动的物质载体,交通动员对于保障军队的机动和其他人员、物资的前送后运,保障作战指挥和通信联络的畅通,具有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动员,是国家为了适应战争需要,组织和利用各种交通运输线路、设施和工具,进行人员、物资和装备输送的活动。交通运输动员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等运输方式的动员。
三、国防动员的分类
(一)总动员和局部动员
国防动员按规模可分为总动员和局部动员。总动员是在全国范围内所进行的全面动员;局部动员是在部分地区或部门进行的动员。按方式可分为公开动员和秘密动员。公开动员是公开发布动员令,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实施的动员;秘密动员是在各种伪装措施掩护下隐蔽实施的动员。按战争进程可分为战争初期动员和持续动员。战争初期动员是在战争爆发前后较短时间内所进行的动员;持续动员是在战争初期动员后所进行的中后期动员。
(二)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
战时动员从方式上分为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
秘密动员是在不公开颁布动员令和不公开宣传的情况下采取秘密方式进行的。秘密动员的主要措施是保密和实施战略伪装,目的是达成军事的突然性,政治上避免给敌人以发动战争的口实。苏德战争爆发前,希特勒采取的政治、外交、军事上的欺骗手段;中国抗美援朝出兵朝鲜,军事上的秘密行动和政治外交上的斗争的成功等,都是秘密动员的实例。
公开动员通常是在战争爆发后宣布进行的。在形势高度紧张,时间紧迫情况下,如何实施快速动员,争取主动,是尤为突出的问题。公开发布动员令,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宣传工具和通信手段,以最快的速度把战争的形势和真相告诉军民,号召人民群众行动起来,履行保卫祖国的任务。同时以专门的命令和约定的信号,对负有军事义务的人员和物资器材的提供者,根据战争需要发出个别信号。公开动员既可对本国人民起到巨大的动员作用,又可对敌人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
(三)早期动员、临战动员、战争初期动员和战争中的后期动员
从动员阶段上可分为:早期动员,临战动员,战争初期动员和战争中、后期动员。
(1) 早期动员:是在预见到敌人确实有发动战争的企图,并已有某些征兆时实施的,是在平时状态下进行的。主要是根据可能爆发的战争制订动员计划,增加兵员储备,适当充实常备军,健全动员体制等,随着战争威胁的增长逐步增添动员措施,以便在发生战争时,能以最快的速度实施动员。
(2) 临战动员:也称应急动员,是在战争临近的情况下进行的。临战动员持续的时间一般不长,长则数月,短则数天,常常是战争迫在眉睫,到了一触即发之时。临战动员是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进行的,力争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颁布并通报动员令,宣布国家或局部地区处于战时状态,进行战争动员,部队进行应急扩编,高等级后备人员转现役等。
(3) 战争初期动员:是指从战争爆发起到完成第一步战略任务为止的一段时间的战争动员。其主要任务是补充战争初期的消耗,完成扩充组建部队,为转入反攻或保持持续进攻的能力,准备兵员和其他方面的条件。战争初期的特点是时间短、战斗强度大、消耗大,这就决定了战争初期动员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特别是被侵略的国家,要变被动为主动,如战前完成或基本完成了动员的各项工作,就为初期动员奠定了良好基础,否则将会增加战争初期动员任务的困难程度。
(4) 战争中、后期动员:是指战争进程的中、后期所进行的战争动员,其任务是随着战争的发展和变化,继续扩大和补充部队,增加军工生产,保证战争需要,把战争继续进行下去,直到最后胜利。必须合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不仅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需要,而且还要考虑战争全过程和各阶段的需要。列宁说过:“谁的后备多,谁的人力多,谁在人民群众中更能支持得住,谁就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法西斯由于侵略野心大而国力不足,初期超负荷动员致使战争中后期兵员枯竭导致失败。我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不断得到补充发展,由开始的120万人发展到500余万人,从而保证了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
四、国防动员的时机和要求
(一)国防动员的时机
确定动员时机要从国际战略环境和敌我双方准备的变化特点考虑。分析国际环境,谁才是主要的现实的威胁,其程度如何;谁是次要威胁,如何构成直接威胁或是否会转化成主要威胁。其次要细心观察敌国战争的准备变化,如攻击一个大国需要长期的军备生产、增加军队开支、加大战备物资投入、加紧新式武器研制和开发、频繁的军事演习等。
根据各类动员的特点把握动员时机。前期要果断,中、后期要保障可持续,整体上需要前后照应,纵观全局,保持后劲。只有把握得恰到好处才能保障战争需要、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二)国防动员的要求
现代战争的复杂性、多变性和高科技性对国防动员提出了明确要求:既要能够应付各种战争威胁及突发事件,具备因时因势的应变能力,全面要求的保障能力;又要保持长期持久的后续力,统筹全局的操控力。急剧快速的爆发力,注重实效的组织力,以及从国情出发的科学动员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