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与趋势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报,我国大陆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9.68%,虽然已有近半数人口生活在城镇,但我国老龄问题的重心仍在农村。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够健全和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资源更是不足,因此农村养老资源仍主要来自家庭,而在代际关系弱化和代际资源转移不畅的今天,农村的老龄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

一 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一)老年人口总数大

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人口规模,相应的,老龄人口总数亦居全球首位,是全世界唯一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同时我国老龄人口增长势头迅猛,从人口成年型国家过渡到老年型国家仅用了其他国家1/4左右的时间。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村人口(居住在农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50.32%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由此可知我国农村老龄化形势之严峻。

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大陆60岁及以上的人口有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而整个欧洲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仅为1.58亿。到2011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85亿人,占总人口的13.7%。《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中指出,中国老年人口近六成分布在农村,由此可推算出我国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超1亿人,是全球罕见的农村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

(二)老龄化系数高

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为14.98%,相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0.9%上升了4.08个百分点,年均增长率0.4%。

理论上,农村地区的计划生育政策存在更多疏漏,生育率水平更高,其老龄化程度应该低于城镇。但实际上,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使得城镇的老龄化程度得到一定缓解,同时提高了农村的老龄化程度。目前,留守老人已成为我国农村常住居民的主体,2011年我国农村留守老人达4000万,其中65岁以上的留守老人有2000万。因此,农村实际老年人口比重更高,调查表明,2009年全国农村实际老年人口系数已超过18.3%。

(三)高龄化趋势明显

与全国人口老龄化情况相同,农村人口老龄化亦显现出高龄化趋势。中国人口统计年鉴数字显示,1982年,我国农村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约为400万人,2000年该数字增长到818万。2010年我国农村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总数达1195万,约占农村老年人口总数的12%,较2005年的10.8%增长了1.2个百分点。

农村高龄化不仅体现在数量上,同时也体现在增长率上。将农村老年人口划分为60—69岁、70—79岁以及80岁以上三个年龄段,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至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8年间,这三个年龄段的人口年均增长率呈递增趋势,分别为1.7%、2.2%和4.7%;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10年间,这组数据分别为1.0%、2.4%和3.6%;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0年间,这组数据分别为1.3%、1.3%和4.6%,可见,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年均增长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增长率。

二 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一)老龄化系数和老龄化指数持续攀升

据预测,我国农村老龄化系数(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人口总数× 100%)在2050年以前将持续升高。2011年,我国农村老年人口系数约为15.36%,预计到2018年将突破20%,2029年超过30%,2050年将达到峰值40.18%。

我国农村老龄化指数(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14岁以下的儿童人口数× 100%)直到21世纪初期一直略低于城镇老龄化指数。1982年我国农村老龄化指数为21.9%,2000年为42.8%,2010年上升为78.2%,而2010年城镇老龄化指数为83.01%,农村老龄化指数逐年逼近城镇老龄化指数,2015年农村老龄化指数将突破100%。陈昱阳:《中国农村老龄人口经济供养与福利制度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第39页。

(二)老年抚养比逐年提高

从1964年到2050年,我国农村人口的总抚养比(非劳动年龄人口数/劳动年龄人口数× 100%)动态曲线以2000年为拐点呈“U”形变化。1964年,我国农村人口总抚养比为77.4%,2000年下降为49.3%,此后开始回升,2011年上升至52.2%。农村老龄化的不断深化将加速农村总抚养比的提高,2010年农村老年人口抚养比为22.75%,2011年为23.37%,提升了0.62个百分点。2015年农村老年人口抚养比将赶超少儿人口抚养比,2023年农村老年人口抚养比将超过40%,在经历一个快速上升阶段后,2030年将突破60%,紧接着渐趋平稳直至2045年,此后又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届时,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抚养比将逼近90%。

(三)老年人口规模先升后降

2010年,我国农村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约为9930万,2011年增加到1.08亿,2013年超过1.3亿,预计2026年将达到1.5亿,2034年将达到峰值1.67亿,此后将会缓慢下降,预测2050年下降到1.4亿。

(四)2035年前老龄化快速发展

2011—2035年,我国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的增长率预计均在1%以上,大部分年份在2%以上,最高时甚至将超过5%。2035年以后,老年人口比例的增长率将逐年回落至1%以下,2043年以后又将出现小幅回升,但增长率仍维持在1%左右。

(五)2030年后高龄化加速发展

2010年,我国农村8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农村老年人口总数的12%,直至2030年以前,农村高龄化程度将在该水平上下平稳运行。2030年开始,农村高龄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的比例将开始爬升,2035年将超过15%。2041年以后将开始新一轮更加猛烈的提速,至2050年农村高龄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比例将达到26.54%。

总体来看,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在目前和将来一段时间内将呈现出数量大、速度快、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2011—2020年快速发展,老龄化速度前期较高,后期减速,高龄化趋势平稳,该阶段是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向高位发展的最后缓冲期,同时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21—2033年高速攀升,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时期,高龄化趋势仍相对稳定,该阶段是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高位冲刺期,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时期;2034—2060年高位运行,老龄化指数将超过35%,随着城市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老龄人口规模和发展速度均有所下降,而高龄化速度加快,该阶段将是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负担最重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