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正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奉命去西天取经?真相其实是偷渡而已

《西游记》中,阻挠唐僧西行取经之人,大体上是些妖魔鬼怪。大到狮驼国三怪牛魔王,小到白骨精玉兔精,目的却也简单,无非是要吃唐僧肉换取所谓的长生不老而已。

那,自然只是神话演绎而已。相反,阻挠玄奘西行的第一人,不是那些精怪妖物,而是大唐帝国的“西部军区司令”——凉州都督李大亮!

他,虽然不是牛魔王,却在玄奘最初的西行中扮演了最大的阻力角色。

说起这位李都督,倒也算得上是一位颇具文韬武略的人物。隋朝末年,当瓦岗寨的起义军与隋军在东都洛阳恶战之际,他便是隋军部将之一。当隋军战败,李大亮自然也成为俘虏之一。当与他同时被俘的一百多号人物悉数被斩首时,李大亮大概以为自己也难逃一死。谁想到偏偏有一位叫作张弼的瓦岗大将,偏偏对他很是另眼相待,不但不杀,且与他促膝长谈一番人生理想,之后,居然将他留在自己幕下,成为至交。

可是李大亮毕竟是有抱负的名门之后,他不愿做瓦岗好汉,一转身,他便投奔了关中的大唐。公元618年,也就是玄奘哥俩避乱入蜀那一年,李大亮得了一份委任状,让他去一个叫作土门的边县当县令。那是西北黄土地上一个遏制北方草原民族来犯的要塞,李大亮一到任,便遇上大面积的饥荒和由此而生的民变。身为地方官,李大亮的第一选择似乎就该是镇压,然而他却“招亡散,抚贫瘠”,甚至不惜变卖自己的坐骑,换成钱粮发放给百姓,劝恐慌的土门县人努力种田。果然这一年就获得了丰收,随即他便募集义勇,出兵平息了叛乱。正因为此,当时尚为秦王的李世民在北方边境巡视之际,便对这样的难得好官,特别下书嘉奖。

这倒也罢了,令人惊讶的尚在其后。草原上的胡人很快来犯,小小一座土门县城又如何能抵挡?援兵尚在千里之外,李大亮该如何应对?令城中百姓叹服的是,他居然敢于单骑出城,大大方方来到胡人大营,与他们喝酒吃肉(据说这肉便是他的马之肉)之余,坦诚相告:“土门城里没几个兵,你们要打是挡不住的,可是整个大唐呢?你们今天踏平了土门,明天大唐便能踏平草原。如此你来我往,又有什么好处呢?”

也就是这么一番话,遽然就说服了胡人头领。此时的草原,也正在演绎此兴彼废的一幕。这些胡人无非也就是想找条活路而已。于是这么一来,他们便不再攻打土门,而是愿意投降大唐,做大唐的子民了。消息传到长安,高祖皇帝(也就是李世民的老爹李渊)龙颜大悦,立即下令给李大亮升官。而这大亮也确实表现出色,在随后的讨伐王世充、辅公祏等战役中都立下不小的功劳。李世民登基后,便提拔他做一州的长官(都督),这便相当于现如今的地市级首长了,先是在南方的交州(越南),而后是西北的凉州。

也就是在这凉州任上,皇帝的钦差来到西北,瞧见李大亮的一只名鹰,好嘛,这就看上眼了,使劲给李大亮递话:“李都督,你那鹰不错哈,要知道当今皇上可是最喜欢这种猛禽啦,呵呵……”

李大亮不接话,回去他就写了一封秘密奏折,直接递话给李世民:“听说皇帝陛下您谢绝打猎已经很久了,可是钦差来到咱这凉州城,怎么就使劲要这猎鹰呢?我就不明白了,究竟是使者要还是陛下您要呢?要是陛下您要,咱能不给吗?可要是钦差自个打的主意,我可就觉得那家伙有些不靠谱了!”

据说李世民这就写了一封回信,告诉李大亮:“有你这样的臣子镇守西北,朕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特别赐予他一瓶胡酒、一部史书。那史书,便是荀悦的《汉纪》。

正是这样一个直言又能战的李大亮,之后在西北抵御突厥、吐谷浑、薛延陀的数次大规模战役中都表现出色,立下汗马功劳。到此后的贞观十七年(当时玄奘已从天竺归来),他更升格进入中央,担任工部尚书。据说每次他值勤,都不脱衣帽,即便疲惫了也只是坐下来打个盹而已。李世民常说:“有大亮在,朕就能睡个安稳觉!”

也正是这样一个尽忠职守的李大亮,成了玄奘西行所遇到的第一道阻碍。他接到地方的报告,说是有个和尚打长安城出来,最近就在凉州的寺院间晃悠,许多百姓都去听他开讲什么涅槃经般若经之类。

李大亮起初倒也没太在意,打东边来个和尚,在咱凉州城里讲经,这算个什么奇闻要事呢?爱听你就去听,不爱听你就别搭理他呗!可是属下的一句话却引起了他的警觉:

“听说此僧人立下宏愿,要出关西去!”

啊!要去西方哪!这不是开玩笑吗?李大亮立马就严肃起来,国家有禁令,不许闲杂人等出关西行,他若是长安的高僧,就该晓得这个国策,唱什么西游高调啊,赶快派个人去,叫他给我回京师去好好吃粥念经!

一队骑兵,这就来找玄奘,说是劝他回长安,其实就是押他东还。对于玄奘而言,这便和那些个虚构的白骨精黑风大王如出一辙了,无非是不许我西进而已。

可人家李大亮是一州的长官,禁止西行又是大唐的国策,玄奘又能如何呢?

唯有一策,那就是偷渡!

李大亮为何坚决不许玄奘西行呢?理由很简单,那便是当时的大唐,正准备与草原上的强国突厥开战。与中原的朝代兴亡相似,草原上也有相似的盛衰更替,昔日不可一世的突厥人,此刻面临着薛延陀、回纥等新兴民族的挑战。大唐的朝堂里,战与和的讨论正在君臣将相之间激烈进行。

也就在这时,玄奘要西行了,这便难怪引起了李大亮的疑虑。

“吃素的和尚,闲得没事做要去肉食者聚居的西北做甚?”

可玄奘只是个吃斋念佛的和尚,哪能领会边情的扑朔迷离?他此刻只有一个念想,那就是西行。

如何才能西行?

若是《西游记》,这便需要徒弟的帮忙,孙大圣该着急,念叨出来个土地爷或是山神公来问问这阻挠西行的李大亮是个什么妖什么怪了。

可这是真实的西行而非神话的西游,玄奘的确需要帮忙,但伸出援手的不可能是孙大圣,而只能是真实的人。

这人便是河西(凉州在黄河西岸,传统上称为河西)地区的佛教领袖,法号慧威,他颇为赏识玄奘的西行用意,乐于帮忙。在获悉玄奘的困境之后,他立即选派自己的两位得意门生,一位唤作慧琳,一个唤作道整,护送玄奘继续西行。

对玄奘而言,慧威提供的更大的帮助,其实倒不是这两个徒弟,而是一封书信——这信是慧威写给凉州往西第二站瓜州城中一个叫作独孤达的人物的。信写得很是简单,事也就一桩:来者是位高僧,他来瓜州你可要好好招待,需要你出手相助之时可莫袖手旁观。

独孤达是谁呢?他虽姓独孤,却与独孤求败没任何关系,他不是武林豪杰,而是朝廷命官,时任瓜州刺史。一听说打长安来了位高僧,又有慧威法师的书信,他很是高兴,当下殷勤招待。

独孤达如此热情,玄奘却不敢冒失。他若是大大咧咧地就此将西行的意图相告,独孤达或许就会立即翻脸,将他押送回京!有了凉州城里的教训,玄奘不愿再有闪失,他旁敲侧击,询问西方的路程风险。此时是瓜州,自然大有知情人在,这便告诉玄奘:“你从这往北走,大约五十里地,就能看见一条河,那河的名字叫作瓠卢河,你别看那河面好似窄得很,其实下面即是宽深,加上水流湍急,一旦你落下河去,那可就无人可救了!”

“河边可有城?”

“你这问得好。瓠卢河上那便是玉门关,那可是西行的必行之路。法师你既然如此问,大概是有西去之意了,可要过这玉门关,你非得有通关度牒不可,没有的话,那就无异于登天了!”

“假如能出关呢?关外的路又如何?”

“关外更危险,这玉门关外,每一百里便有一座烽火台,前后共计五座。烽火台之间俱是沙漠,一根水草不见,想要涉险过这烽火台,就更难上加难了!”

“倘是能过这烽火台呢?”

“那便真是寻死到尽头了,要知道烽火台之外便是八百里莫贺延碛啊……”

“哦,这莫喝烟气又是什么所在?”

“原来法师你不知莫贺延碛,这也难怪!那么,你可知沙河?”

“请君赐教!”

“目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八百里流沙,这就是莫贺延碛!”

“噢,原来如此!”

日落时分,人皆散去,寺庙之中,玄奘低头默念,然而却始终无法专心,只因一个重要的问题,萦绕他的心头:“这样险恶的前方之路,我又该如何过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