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软实力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软实力概念的界定及内涵

Power——实力、权力、力量,是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研究中一个应用广泛的概念。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的综合性指标,“实力”构成了大多数政治分析的基础。汉斯·摩根索认为,实力指人对其他人头脑和行为进行控制的力量[1],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软实力(Soft Power)的概念,把国家实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种基本形态。“Soft Power”又译为“软权力”“软力量”,指一国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目的的能力。“这种左右他人意愿的能力,同文化、意识形态以及社会制度等这些无形力量资源关系紧密。这一方面可以认为是软力量,它与军事和经济实力这类有形力量资源相关的硬性命令式力量形成对照。”[2]“一个国家构筑一种情势的能力,借助这种情势,这个国家使其他国家以与其倾向和利益相一致的方式来发展本国的倾向,界定本国的利益。”[3]奈于1990年出版的《美国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Bound to Lead: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一书,同年在《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的题为《软实力》的文章,以及后来出版的《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Soft Power: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一书成为软实力研究的经典,几乎所有关于软实力的研究都要从他的系列著作中汲取营养。

约瑟夫·奈最初提出软实力的概念,是为了反驳当时的美国衰落论。他认为,美国拥有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软实力,如果将软实力和军事实力、经济实力等综合在一起,美国依然是世界第一并将持续保持这种优势。奈提出软实力概念不久,就发生了苏联解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苏联在美苏争霸战中从势均力敌到彻底失败的事实显示,世界不同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由军事、经济等硬实力竞争的时代,进入到文化、政治价值观、国民凝聚力等综合国力竞争的时代,软实力的地位因此受到关注。21世纪初,美国的国家形象因伊拉克战争大受损害,约瑟夫·奈认为美国政策的最大失误就是忽视了软实力的使用。奈从软实力角度对一系列全球热点问题的解读,在学术界和政界引起争议,激发了学者对软实力理论和政策的研究,由此“软实力”这个原本属于国际政治领域的术语迅速扩展到诸多领域。

约瑟夫·奈强调软实力是一种在国际关系中对别国施加影响的能力,或者说是一种外交谋略和国际斗争的手段,主要是指某国在国际上吸引别国、争取别国支持与合作的能力,也就是说,一国的软实力是有方向性的,主要作用是吸引和影响其他国家。从理论渊源的角度来看,奈的软实力思想的提出也是对经典现实主义思想的回归。摩根索指出,在当代世界,“权力的争夺已不仅仅局限于对传统的政治压力和军事力量的使用,而很大程度更成为争夺人们思想的斗争”。[4]可以从这里能看出,奈的观点与摩根索一脉相承。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概念的初衷即是为美国在新形势下的国际竞争中谋得先机,影响别国做出改变以服从美国,继续维持世界霸权。“在国际政治中,一个国家达到了它想要达到的目的,可能是因为别的国家想追随它,崇尚它的价值观,学习它的榜样。在这个意义上,在国际政治中制订纲领计划和吸引其他国家,与通过威胁使用军事和经济手段迫使它们改变立场一样重要。这种力量——能让其他人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我称之为软实力。”[5]

软实力要发挥作用,必须具备可供运用的资源。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软实力的资源多种多样,不同的学者由于分析的视角不一,见解也不尽相同。奈认为软实力的主要来源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外交政策的有效性、对国际机制的规则、制度的利用能力等。[6]奈虽然是提出“软实力”概念的第一人,但他的定义并未得到各国学者的完全认同,“软实力”被中外学者从各种角度进行了诠释。有的从构成软实力的要素上进行定义,如摩根索认为国家的实力来自国家的地理、自然资源、工业能力、军事资源、人口、民族性格、国民士气、外交和政府九个方面,其中,前五项是有形的实力,后四项属于无形的实力,可以认为是国家的软实力[7]。持相似观点的还有美国学者克莱茵等人。[8]

有学者从力量的形态的角度来加以说明,认为软实力是一国的内外政治动员能力,即对国内外硬实力的调动和使用的能力。任何国家的综合实力都是由硬实力和软实力构成的,当一国软实力全部丧失时,无论一国的硬实力有多大,其综合实力都等于零。[9]类似观点可见于美国兰德公司出版的《评估国家实力》报告及阮宗泽、黄硕风等人的文章中。[10]中国学者阎学通把软实力资源分为政治实力和文化实力两个方面,“软实力的核心是政治实力”,“文化实力包括了全民教育、文学艺术、新闻媒体、电视电影、服装饮食等很多方面。……政治实力包括了领导人意志、社会制度、政治原则、国家战略、决策程序等多方面”。[11]

还有的学者从硬资源的软应用[12],或者从软实力与外部世界互动的角度界定软实力的内涵[13],有的则认为除了军事实力之外的实力都是软实力[14]。上述关于软实力的看法,应该说是各有所长,都是从各自的角度对软实力进行了合理的分析。有的中国学者对软实力的内涵和功能进行了更宽泛的界定,甚至视其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15],发展出了“区域软实力”“企业软实力”等术语,中国共产党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中还使用了“文化软实力”的概念。

从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出,构成软实力的因素很复杂,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国家声誉、政府形象、国家品牌、国际动员力等都可以形成软实力。其中,“国家形象”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符号系统,不仅把国家威望、国家声誉、国际吸引力、国家品牌等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涵盖了人们对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的知觉,还传达出一种情感和评价,这种评价和情感就决定着一国是否能通过吸引而非强迫获得预期目标的能力,即软实力,因此,国家形象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资源,也是最重要的软实力来源。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良好的国家形象是一种极为珍贵的资源,不仅是一个富强、文明的国家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也是国家实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