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壮医外科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壮医外科学与其他外科学一样,是专门诊治外科疾病的一门学科。它是祖国传统外科学的组成部分,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及与虫、兽接触搏斗中所积累的医疗经验总结。它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了疮疡、皮肤病、性病、蛇虫兽外伤、腹部外科疾病、周围血管疾病、肛门直肠疾病、筋病、伤科疾病等。同时,壮医丰富的外治疗法也是壮医外科的一大特色。

壮族人,多居住在祖国南疆,包括广西左、右江流域,红水河流域,甚至西江流域等地,南疆地域潮湿、气候炎热、自然环境恶劣,族人多发疮疡、脚气、风湿等病。在这种炎热潮湿的环境中,多有蛇虫兽等动物出没,因此,被毒蛇咬伤,毒虫、蜂蜇伤及猛兽咬伤也常见。壮族人在这种环境中生活,除了学会如何防止疮疡等疾病的发生,学会如何防止被毒蛇等咬伤外,更学会了一套蛇伤的诊治方法。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诊治疾病的方法长期散落于民间,通过族人的口传心授,而逐渐得以留传下来。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医药,不断加大对民族医药的发掘、整理与研究,壮医外科学同其他学科一样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壮医外科学历史悠久,临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内治、外治结合的特色,在中西医结合以及开展专科专病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取得成果,学术的发展与创新是壮医外科学长盛不衰的生命线。当前,社会经济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在不断地迅猛发展,而壮医学由于其方法论本身存在缺陷,导致过分强调继承,忽视创新,不能及时吸收所处时代的科技成果;或继承发掘不足,学术观点未能升华为学术思想,未形成学术流派,导致壮医学学术理论发展缓慢。每一项高新技术或新药问世,就意味着传统医学原有的临床优势可能被取代,原有的优势变成相对的劣势,诊疗范围逐渐缩小。“外科之法,最重外治。”外治法是壮医外科最大的优势及特色所在,但外治法的现状不容乐观。例如,外治法的诊疗范围日益萎缩,特色技术及特色制剂传承乏人乏术,其优势、专长正趋于淡化和消亡。

当前,壮医理论发展相对缓慢已成为外科学发展的瓶颈。我们一定要秉承传统,在继承、发掘传统精华的同时,立足临床,要充分考虑壮医外科的优势及劣势所在,融合中西医之长,扬长避短。同时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在保持传统优势学科主攻方向的基础上,顺应疾病谱的变化,与时俱进,培育和发展新的技术增长点,扩大壮医外科阵地。不断总结壮医药在治疗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复杂病及急危重症的临证经验及其临床疗效,梳理其学术渊源和发展脉络,凝练学术观点,再上升为学术思想,进而建立新的理论体系、形成学术流派,以进一步促进壮医外科学学术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创新壮医外科学,使之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大量收集壮医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壮医前辈的临床经验,经过系统的整理、总结和提炼,汇编成本书。我们希望《中国壮医外科学》一书能以其独特民族性、实用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壮医临床、教学、科研、开发、保健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振兴广西壮医药事业增添光彩。

由于壮族没有通行的文字,可参考的文献不多,壮医外科民间医生较少,本书的编写难度较大。加之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本书的编写和出版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的资助,得到从事中医、民族医同行专家的支持;同时还参考了以往相关教材及相关资料,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

201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