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历代文选(传统经典文献导读丛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4章 《效力》(节选)

王充论“知为力”

解题

王充(27-约97),东汉会稽上虞人。他是一位无神论者和唯物论者,肯定教育在人的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王充所著甚多,今存《论衡》八十四篇。其中,《效力》提出了“人有知学,则有力矣”的重要命题,官吏“以理事为力”,而儒生则“以学问为力”。儒生之力表现在“博达疏通”,壮士之力表现在“举重拔坚”,强调儒生要多闻博识,获得真才实学。王充在培根之前一千五百年提出“知为力”的思想,是很深刻的。

选文

《程才》、《量知》之篇,徒言知学[473],未言才力也。人有知学,则有力矣。文吏以理事[474]为力,而儒生以学问为力。或问杨子云[475]曰:“力能扛鸿鼎揭华旗,知德亦有之乎?”答曰:“百人矣。”[476]夫知德百人者,与彼扛鸿鼎揭华旗者为料敌[477]也。夫壮士力多者,扛鼎揭旗;儒生力多者,博达疏通[478]。故博达疏通,儒生之力也;举重拔坚,壮士之力也。《梓材》曰:“强人有王开贤,厥率化民。”[479]此言贤人亦壮强于礼义,故能开贤,其率化民。化民须礼义,礼义须文章,“行有余力,则以学文”[480],能学文,有力之验也。

问曰:“说一经之儒,可谓有力者?”曰:非有力者也。陈留庞少都[481],每荐诸生之吏,常曰:“王甲某子,才能百人。”[482]太守非[483]其能,不答。少都更[484]曰:“言之尚少,王甲某子,才能百万人。”太守怒曰:“亲吏妄言。”少都曰:“文吏不通一经一文,不调[485]师一言。诸生能说百万章句,非才知百万人乎!”太守无以应。夫少都之言,实也,然犹未[486]也。何则?诸生能传百万言,不能览古今,守信师法,虽辞说多,终不为博。殷、周以前,颇载《六经》,儒生所不能说也[487]。秦汉之事,儒生不见,力劣不能览也[488]。周监[489]二代,汉监周秦,周秦以来,儒生不知;汉欲观览,儒生无力。使儒生博观览,则为文儒。文儒者,力多于儒生,如少都之言,文儒才能千万人矣。

【出处】国学整理社编:《诸子集成·论衡》,北京,中华书局,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