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旋《西方音乐史简编》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绪 论

简述题

1中世纪主要的乐器有哪些?

答:中世纪时期的乐器较古希腊、占罗马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使用场合和功能上看,可以分成两类:宗教音乐中的乐器与世俗音乐中的乐器。

(1)宗教音乐中使用的乐器

主要是管风琴。管风琴分大、中、小等型号,大型管风琴能发出宏大的声音,产生威严和恢弘的气势,因此受到了教会的偏爱。

(2)世俗音乐中使用的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

弦乐器包括拨弦、击弦和弓弦乐器等。常见的拨弦乐器有:从罗马继承下来的里拉、竖琴(harp)、西班牙传入的琉特琴(lute)、索尔特里琴(psaltery)。此外,还有一种被称为“维埃尔”(vielle)的提琴类乐器,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维奥尔琴和现代小提琴的前身。

管乐器主要有横笛、竖笛、肖姆管(shawn)和短号(cornet)等。在管乐器中流行最广的是短号,它多为木质,能演奏半音阶。

2“文艺复兴”一词的含义及时间划分是怎样的?

答:(1)“文艺复兴”的含义

“文艺复兴”一词源于法文“Renaissance”,原指“复活”“再生”,表达复兴古希腊艺术之意。当时的文人希望借此含义,在思想上摆脱封建宗教的束缚,要求尊重人,一切以人为中心,给予人性自由。这种思想倡导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想,即“文艺复兴”的思想实质。

(2)“文艺复兴”的时间划分

“文艺复兴”是一次重大的新文化运动和一场文化思想的变革,通常西方音乐史把1430~1600年这一百七十年间称为文艺复兴时期。

3“巴罗克”一词的含义及时间划分。

答:(1)“巴罗克”的含义

巴罗克(Baroque,又译:巴罗克)一词源自葡萄牙文,意为不规则的珍珠。人们曾用该词来形容17~18世纪建筑物中装饰性的风格,后来巴罗克一词随着时间变化,成为一个时代风格的代名词。在艺术史上,巴罗克风格是指17、18世纪一种华丽的建筑风格,表现为精密的雕刻、弯曲的线条和夸大的装饰,这种风格明显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平衡风格形成对比。

(2)“巴罗克”的时间划分

音乐史中通常将1600~1750年这一百五十年的历史称为巴罗克时期。即从第一部歌剧诞生开始到巴赫去世为止。

4巴罗克音乐的风格特征。

答:巴罗克时期是复调音乐发展的全盛时期,也是向主调音乐转型的时期,其风格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奏低音(thoroughbass,basso continuo,又称数字低音)

即作曲家在创作时只写旋律和低音,在低音旁用数字标出该音在和弦中的位置,然后演奏者根据这些标识,即兴地把和声填上去(例如:低音旁标记数字6,表示在该音的上方奏出六度音程,演奏者还会根据当时约定俗成的原则同时奏出一个三度音,构成三和弦的第一转位)。一般低音用大提琴、低音提琴或大管等乐器演奏,而键盘乐器、琉特琴则填充和声。此外,由于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和所作装饰加花的不同,他们对乐曲的具体处理也会不同。通奏低音流行了一百余年之久,因此巴罗克时期也被称为通奏低音时代。通奏低音是巴罗克音乐的标志性特征,它的产生导致了和声学的诞生,和声体系的形成又促使大小调体系的产生,从而结束了教会调式时代。

(2)协奏风格(Stile concertato)

“协奏”原指独唱与合唱团之间的对比效果,后来它被运用到器乐作品中,一个乐器与一组乐器、一组乐器与乐队时而独立演奏,时而共同演奏,形成了特殊的对比效果。这种风格是巴罗克时期管弦乐作品的常见特征。

(3)即兴处理

巴罗克时期音乐的鲜明特点体现在它的即兴风格上,主要表现在和弦的填充性处理,装饰处理,主题变化和终止式运用等方面。

(4)情感因素

17世纪的作曲家希望在音乐中更多地注入情感,因此从音乐的各种素材着手,进行探索和试验,寻求音乐表现各种情绪和情感的方式和手段,于是音乐史上首次出现了表示作品速度和情感的标记,如:adagio、allegro、piano、forte等。不过,当时的这种情感与后来浪漫派音乐家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它是一种普遍意义的情感因素,一种整体意义的情感形式。

5简述西方音乐古典主义时期的时间划分及文化特质。

答:(1)时间范围界定

时间:将1750~1820年这七十年的历史阶段称为西方音乐的古典主义时期。

概念的区分:在理解古典音乐的含义上要注意两种概念,一是泛指19世纪之前的传统音乐中为后世公认的优秀典范作品;二是特指1750~1820年古典主义时期曼海姆乐派、柏林乐派和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创作成果。在西方音乐史上,古典音乐主要指后者。

(2)社会文化特质

强调人性解放,崇尚英雄主义,追求人权平等。它反映了该时期“启蒙运动”和“狂飙突进运动”的思想实质:自由、平等、博爱,关注人的本性和情感。

6简述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整体风格特征。

答:(1)音乐从教堂步入宫廷,并逐步走向社会,走向民众。

(2)音乐创作不再以巴罗克时期的复调手法为主,采用的是主调音乐形式。加强了旋律与和声的对应,建立起“主-下属-属-主”的功能和声进行。

(3)确立曲式分段式结构原则,旋律不再采用巴罗克时期延绵不断、扩充的音型,而是以短小对称的2、4小节(也有3、5、6小节)为基本单位形成方整型乐句结构。音乐呈现出优美、简单、均衡的特征。

(4)主题动机式发展,以主题间的对比取代巴罗克时期单一主题的模进发展。

(5)“通奏低音”被明确的乐器记谱取代,使作曲家对乐器音色的体验更明晰。

(6)追求客观的美,描绘自然界中的人挣脱对教堂中的神、宫廷中的君主的依恋,拓宽了音乐的表现范围和表现力。

(7)音乐的重心移到新型的器乐体裁——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四重奏上。

这些变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7简述古典主义时期宗教音乐的发展状况。

答:宗教音乐发展到18世纪时已经衰败,音乐从教堂、宫廷走向市民阶层,以往的宗教体裁音乐出现在世俗的舞台上。宗教音乐特有的音乐体裁,如弥撒曲、经文歌、清唱剧等与当时歌剧音乐的创作几乎没有多大区别,它越来越深地受到世俗音乐,特别是戏剧音乐的影响,因而只有少数人继承帕勒斯特里那的复调音乐创作传统。在意大利,主要的宗教音乐作曲家实际上也是歌剧作曲家;只有法国的宗教音乐与其他国家不同,一直保持自己的传统。

巴赫去世后,路德教会的音乐迅速衰退,当时的北德作曲家多采用半宗教半世俗的清唱剧形式进行创作。18世纪下半叶最突出的宗教音乐作曲家是埃曼纽尔·巴赫和K. H. 劳恩,后者的受难康塔塔《耶稣之死》(Der Ted Jesu,1755)一直到19世纪末仍然十分流行。值得一提的是,18世纪末最著名的宗教音乐作品出自莫扎特和贝多芬之手。

8浪漫主义的含义、浪漫主义时期的时间界定及其音乐风格特点。

答:(1)含义及时间界定

浪漫(romantic)一词原指用罗曼语(Romance)所写的有关欧洲中世纪那些情节离奇,冒险而富于幻想的骑士故事和传奇小说。欧洲史学家用这个词来称呼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盛行的文艺思潮和文艺流派,当时欧洲各国民主革命运动高涨,由于以拿破仑为代表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最后以旧王朝的复辟告终,人们普遍对现实感到失望,对“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寄托不抱幻想,这些思潮表现在艺术上就形成了一种不满足于现实,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后来这个词被借用到音乐领域,把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的一批欧洲作曲家看成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即我们所说的“浪漫乐派”。

从时间上讲,浪漫主义时期的时间界定比较模糊,通常指19世纪前后的一百多年(1790~1910),它涵盖了威(韦)伯到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浪漫主义时期分为初期、中期、中后期、晚期四个阶段:

初期(19世纪10~20年代):威伯、舒伯特、贝多芬(晚期)等。

中期(盛期)(19世纪30~40年代):柏辽兹、舒曼、门德尔松、肖邦等。

中后期(19世纪40~80年代):李斯特、瓦格纳、勃拉姆斯、弗兰克、柴科夫斯基等。

晚期(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布鲁克纳、普契尼、沃尔夫、马勒、理查·施特劳斯等。

(2)音乐风格特点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特点总的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从风格上看:作品强烈地张扬主观情感和个性特征,每个作曲家的作品都带有个性化的烙印。

从文化传统上看:作品强调民族观念,作曲家的创作普遍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尤其是晚期浪漫派。

从体裁上看:打破了古典音乐程式化的限制,出现了表达明确意图的“标题音乐”、多乐章的交响曲、单乐章的交响诗和特性小曲等体裁。

从具体的音乐要素上看:

a.旋律的乐句组成不受固定形式的约束,趋向不对称的自由化形态,伸缩性很大,抒情性加强。

b.对和声的结构进行了扩展,不协和和弦被更自由地运用。

c.常采用半音转调和远关系转调,晚期浪漫派的作品有时会给人以调性含糊不清的感觉,但是仍以调性音乐为主。

d.力度、速度变化强烈,这些表达感情张力的元素所造成的强弱幅度的对比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特点。

e.曲式结构自由多变,作曲家只注重内容和主观的表现,打破了古典主义时期严格的极富逻辑性的曲式结构。

920世纪音乐的总体特征。

答:20世纪音乐的总体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与19世纪及之前的音乐相比有哪些新意?在哪些方面拓宽了人们的思维?阐述这些问题,最直接的方法是从构成音乐的音响材料去剖析,对它们进行归纳。在这里,我们以各种音乐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调式调性、配器为基础,将传统音乐与20世纪音乐进行简要的比较,以此来阐述20世纪音乐的总体特征:

(1)旋律上

传统音乐以流畅、起伏自然、有规律进行为基础,20世纪音乐的旋律则常常是不流畅的,出现有棱角的大跳,有时没有句读,有时避开传统音乐中的旋律因素,用其他音响方式代替旋律。

(2)节奏、节拍上

节奏是传统音乐的骨架,而且组织严格;而现代音乐则是节奏自由多变,有的用复节奏、无节奏,有的无节拍、无小节线,有的由演奏者自由安排节奏,还有的是“唯节奏”。

(3)和声上

传统音乐以和谐为美,以三和弦为基础;而现代音乐则打破了这一概念,以音响感觉为依据,不存在传统音乐的和弦结构与功能进行,频繁使用十一和弦,十三和弦等,采用音团和板块型音群,甚至连和弦的概念也不复存在。

(4)调式调性上

传统音乐以大小调为中心,而现代音乐则常常是无调式调性的音乐,有的自创音阶、音列,有的不在旋律范畴中运动,也就失去了调式调性的意义。

(5)配器上

传统音乐将各组乐器优化组合,音色强调平衡;而现代音乐则强调个别乐器,常用极端音区、噪音,突出打击乐,寻求新的声音色彩和发声器械。

20世纪是音乐多元风格并存的时期,不易全面概括,那些非传统手法的电子音乐、具体音乐等,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旋律、节奏、和声、调式调性等要素,是和传统音乐的彻底决裂,因此对这些音乐不能用传统概念来解释,只有通过音响逐步感受、认识它。20世纪新潮音乐的生命力是无可置疑的,它不是对调性音乐的否定和取代,而是对调性音乐的补充和扩展,同时也是对新音乐语言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