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脉候入式歌
左心小肠肝胆肾,
胆,都敢反。肾,时忍反。左手脉有三部,寸部、关部、尺部也。寸部,心脉、小肠脉所出;关部,肝脉、胆脉所出;尺部,肾脉、膀胱脉所出。不言膀胱者,歌之句包不尽也。
寸部心经,
脏也,属手少阴火。心者,一身之主,正南面而立,故谓君火,神明出焉。经曰:心重十二两,上智之人有七窍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 小肠 ,腑也,属手太阳火。重二斤十四两,长三丈二尺,广二寸半,径七分,左回叠积十六曲,盛谷二斗零四升,水六升二合,合之大半,受胃之谷而传入大肠。
关部肝经,
脏也,属足厥阴木。经曰:肝者,东方木也,木者春也,万物始生,其尚幼小,意无所亲,去太阴尚近,离太阳不远,犹有两心,故有两叶,亦应木叶。肝重四斤四两,左有三叶,右有四叶,凡七叶。 胆经 ,腑也,属足少阳木。经曰: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三铢,盛精汁三合。
尺部肾经,
脏也,属足少阴水。经曰:肾重一斤二两,主藏志。又曰:生气之源,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源。一名守邪之神也。 膀胱经 ,腑也,属足太阳水。《甲乙经》云:膀者,横也;胱者,广也。言其体横广而短,名曰水漕,又曰玉海。重九两二铢,纵广九寸,盛溺九升九合,口广二寸半。
右肺大肠脾胃命。
右手脉有三部,寸部肺脉、大肠脉所出;关部脾脉、胃脉所出;尺部命门脉、三焦脉所出。不言三焦者,亦在其间。
寸部肺经,
脏也,属手太阴金。经曰:肺重三斤四两,六叶两耳,主藏魂。 大肠, 腑也,属手阳明金。大肠,即回肠也,以其回曲,因而名之。经曰:大肠重二斤十二两,长二丈一尺,广四寸,径一寸半,当脐右回叠积十六曲。盛谷一斗,水七升半。
关部脾经,
脏也,属足太阴土。经曰:脾者中州,故其脉在中。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主藏荣。 胃经, 腑也,属足阳明土。胃为水谷之海。经曰:胃重二斤十四两,纡曲屈伸,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容谷二斗,水一斗五升。
尺部命门,
命门者,配三焦为表里,属火。经曰:脏各有一耳,肾独有两者,何也?然。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知肾有一也。命门虽言属火,其气与肾通。
女人反此背看之,尺脉第三同断病。
男子尺脉常弱。若诊看女人脉,反用尺脉,常盛是正脉也,故男女皆以尺脉同断。又如,诊得男子尺脉盛,谓男得女脉为不足;诊得女人尺脉弱,谓女得男脉为太过。皆病脉也。是故女人尺脉与男子尺脉常反,故云“反此背看之”。详见《难经》。
心与小肠居左寸,肝胆同归左关定。
肾居尺脉亦如然,用意调和审安静。
心脉、小肠脉居左手寸口,肝脉、胆脉居左手关部,肾脉、膀胱脉居左手尺部。心为君火之令,其性上炎,故居左手寸上;肾属水,其性下流,故居尺下尺部。肾水生关部肝木,肝木生寸口心火。医人用意调和自己之气息,以审察他人脉息之安静也。
肺与大肠居右寸,脾胃脉从关里认。
命门还与肾脉同,用心仔细须寻趁。
肺脉、大肠脉居右手寸口;脾脉、胃脉居右手关部;命门脉、三焦脉居右手尺部。肺为华盖,最在四脏之上,故居右手之寸上;脾属中州,故居关中;尺下,命门之火,生关中脾土,脾土生寸上肺金,而肺金又生左尺肾水。此则六脉相生之道,学者仔细用心寻趁,以明乎此理也。
若诊他脉覆手取,要自看时仰手认。
以手诊脉之法。
三部须教指下明,九候了然心里印。
三部者,寸、关、尺也。人之一身,自头至足,分作三停,为三部,以印寸、关、尺也。寸为上部,法象乎天,主胸已上至头项之有疾;关为中部,以印乎人,主膈下至脐之有疾;尺为下部,而印乎地,主脐下至足之有疾。从此三部之中,每部又各分三候,三三见九,是为九候。每部三候者,浮、中、沉也。浮于天为阳,沉于地为阴,中者天地之中,阴阳相半,是为胃气也。将此浮、中、沉三候,又分天、地、人,与浮、中、沉相印。是上、中、下三部,各分天、地、人,各取浮、中、沉,是谓之九候也。愚按:《素问》:上部天,两额之动脉,足少阳也,以候头角之气;上部地,两颊之动脉,足阳明也,以候口齿之气;上部人,耳前之动脉,手少阳也,以候耳目之气。中部天,手太阴也,以候肺;中部地,手阳明也,以候胸中之气;中部人,手少阴也,以候心。下部天,足厥阴也,以候肝;下部地,足少阴也,以候肾;下部人,足太阴也,以候脾胃之气。是则九候了然,明白印于心矣。
大肠共肺为传送,
《素问》曰:大肠者,传导 [28] 之官,变化出焉。故能推送不洁之物。肺不能传送,大肠乃肺之腑,故连言之也。
心与小肠为受盛。
《素问》曰: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心非主受盛,小肠心之腑,亦总言之。
脾胃相通五谷消,
《素问》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与胃以膜相连,故能相通。五谷者,肝之谷麦,心之谷黍,脾之谷梁,肺之谷稻,肾之谷豆也。
膀胱肾合为精庆。
《素问》曰: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膀胱,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池氏大明 [33] 曰:水谷清浊,渗入膀胱,清者,注之于肾,肾承膀胱之精英,为和合之庆。
三焦无状空有名,寄在胸中膈相应。
经曰:焦,元也。天有三元之气,所以生成万物。人法天地,所以有三元之气,以养身形。三焦皆有其位,而无正脏。晞范 [35] 曰:上焦在心下,下膈,主内而不出。心肺若无上焦,何以宗主荣卫?中焦在胃中脘,主不上不下。脾若无中焦,何以腐熟水谷?下焦在脐下一寸,主出而不纳。肝肾若无下焦,何以疏决津液?此三焦有名无形,正脏腑中有余、不尽之脏腑。苟只有肝、心、脾、肺肾,而无三焦所寄之府,是人身与天地为三矣。
肝胆同为津液府,能通眼目为清净。
肝者,清净之官,津液之府。肝主藏血,目受血而能视。胆是肝之府,故同为津液府,而能通乎眼目之明净也。
智者能调五脏和,自然察认诸家病。
五脏者,心、肝、脾、肺、肾也。高明有智之医者,为能调和得自己五脏,使气息定当,然后方敢取病人之脉息,以候其迟数、过与不及,自然辨认得是何病何症。
掌后高骨号为关,骨下关脉形宛然。
手掌背后高骨是关位,翻转手则高骨之下是关脉,形状宛然在也。刘氏曰:掌后高骨者,非掌背后之高骨,如此相去大远。愚谓高骨即手掌后,高骨之下宛然有在矣。
以次推排名尺泽,三部还须仔细看。
关前为阳名寸口,关后为阴直下取。
取,雌走反。以关脉居中位,次第安排上下二部,则关之上谓之前,属阳,名曰寸口;关之下谓之后,属阴,名曰尺泽。尺泽者,乃深沉之义也。
阳弦头痛定无疑,阴弦腹痛何方是。
关前为阳,名寸口,若见弦脉,必主头痛;关后为阴,名尺泽,若见弦脉,必主腹痛。
阳数即吐兼头痛,阴微即泻脐中吼。
寸口脉数,必主吐呕,或兼头痛;尺部脉微,则主泄泻。脐吼者,肠鸣也。数则为热,微则为虚。
阳实应知面赤风,阴微盗汗劳兼有。
热则生风,寸口脉实,是心火旺,故面赤生风;尺部脉微是脾虚,主盗汗或兼虚劳。盗汗者,阳气不胜密,阴邪侵于里,津液得以妄泄,故睡中汗自出而不能觉,即觉而汗止矣。
阳实大滑应舌强,阴数脾热并口臭。
寸口脉实、脉大、脉滑,皆主舌强,心脾受热也。尺部脉数,是脾脏有热,故主口中有臭气也。
阳微浮弱定心寒,阴滑食滞脾家咎。
阳部当盛,寸口脉反微浮而弱,定主心气有寒。阴部当沉微,而尺脉反见滑,是阴部见阳脉,主脾虚弱,不能消化,谷食留滞于脾经而成疾咎也。
关前关后辨阴阳,察病根源应不朽。
总结上文“关前为阳名寸口,关后为阴直下取之”之句也。
一息四至号平和,更加一至大无疴。
一呼一吸为一息。此是医人专神定气,一息之间,诊得他人脉来四至为平和之脉,若得五至亦无病患,谓常人脉亦有五至之者。
三迟二败冷危困,
一息三至曰迟脉,一息二至曰败脉,皆由寒冷之所致也。
六数七极热生多。
一息六至曰数脉,一息七至曰极脉,皆热盛之极也。
八脱九死十归墓,十一十二绝魂瘥。
一息八至曰脱脉,九至曰死脉,十至曰归墓,十一至十二至曰绝魂脉。然此五者,皆死脉也。
三至为迟一二败,
迟败脉见上,此重出。
两息一至死非怪。
两息之间,只得一动,其脉当死,不足怪也。
迟冷数热古今传,《难经》越度分明载。
迟脉为冷,数脉为热。数,腑也;迟,脏也。夫人脉一息四至或五至,从六数之上皆是热,三迟以下皆是冷。此两句总结上文之意。秦越人作《八十一难经》,其法度已载之书,至明白矣。
热即生风冷生气,用心指下叮咛记。
此则重申迟冷数热之义,叮咛医者用心仔细于指下,辩审迟数虚实之理,是知热则生风,冷则生气矣。
春弦夏洪秋似毛,冬石依经分节气。
节,指四时;气,指六气而言。春令厥阴风木,位东方,应肝经;弦脉,肝之顺脉也。夏令少阳相火,位南方,应心经;洪脉,心之顺脉也。秋令阳明燥金,位西方,应肺经,脉浮涩而短也;毛,毛脉,肺之顺脉也。冬令太阳寒水,位北方,应肾经,脉沉而滑也;石,石脉,肾之顺脉也。少阴君火不立岁,故不言之。太阴湿土,说见下文。
阿阿缓若春杨柳,此是脾家分四季。
阿阿,宽慢之貌。太阴湿土,本位中央,而旺于四季辰未戌丑之月,每季月各旺十八日。当此之时,脉得缓慢,如春时杨柳之黄嫩,象脾之正色,是为之正脉也。
在意专心察细微,灵机晓解通玄记。
前言“用心指下叮咛记”,此又重复言之,诚人为医者,在乎专主。其心定主意,思以审察其脉息之间,则灵机应变,自然晓悟,以明乎脉理之玄微也。
浮芤滑实弦紧洪,七表还应是本宗。
此七般脉,名曰七表,属阳也。其脉形状,逐一详说,在后《七表脉歌》内。
微沉缓涩迟并伏,濡弱相兼八里同。
并与兼,皆助语辞。此八般脉,名曰八里,属阴也。脉之形状,亦详在后之《八里脉歌》内。
血荣气卫定息数,一万三千五百通。
血为荣,气为卫。人之血气,日夜流行营运,一日一夜,通计脉息度数有一万三千五百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