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六腑
《素问》曰: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者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者也,故实而不能满。
心脏歌一
心藏身之精,小肠为弟兄。
心者,身之主也,一身之精神,灵机应变,主宰万事万物者也。与小肠又同一体,亲为弟兄。
象离随夏旺,属火向南生。
其卦象离,位在南方,随夏而旺,属火。
任物无纤巨,多谋最有灵。
纤,细也;巨,大也。心兮本虚,应物无迹,图谋事物,最为神灵。千绪万端,不问巨细,自能临机应变。
内行于血海,外应舌将营。
人身之动,则血运行于诸经,静则归藏于肝脏。故肝为血海,心乃内运行之,是心主血也。舌者,心之苗也,故外应舌,营动而知五味。
七孔多聪慧,三毛上智英。
上智之人,心有七个孔窍、三茎毛,以通神明,自然聪明智慧。下愚者,则无是矣。
反时忧不解,顺候脉洪惊。
夏则心火旺,若得浮洪,是平顺之脉也。若沉濡者,是反脉也。故忧其不能救之。
液汗通皮润,声言爽气清。
心之液为汗,心之声为言。
伏梁秋得积,如臂在脐萦。
经曰:心之积名曰伏梁。病之形状,恰如手臂在脐上,环脐萦结而痛。以秋庚辛日得之。何以言之?盖肾病传于心,心当传肺,肺秋适旺,旺不肯受邪,心复欲还肾,故留滞而为积。伏梁者,言如屋之栋梁也。
顺视鸡冠色,凶看瘀血凝。
心属南方火,故色如鸡冠之红。赤者,顺候也。如瘀血之黑结者,凶候也。
诊时须审委,细察在叮咛。
诊视脉息时候,须要仔细审察。
实梦忧惊怪,虚翻烟火明。
心气实,则梦惊恐怪异事;心气虚,则梦烟火光明事。
称之十二两,大小与常平。
心若称之,重十二两,大小常相等也。
心脏歌二
三部俱数心家热,舌上生疮唇破裂。
三部,晞范指左手心、肝、肾三部而言。舌乃心之苗,唇乃脾所主,心通乎舌。心热则舌生疮,热甚传之脾,脾受心热,故主唇口焦燥而破裂也。
狂言满目见鬼神,饮水百杯终不歇。
心发声为言,心热甚,主言语癫狂,精神不定,如见鬼神状。心火炎盛,则肾水不能制少阴主。肾系舌本,心之热气入脏,流于少阴之经。肾汁干,咽路焦,口燥咽干,渴而不休也。
心脏歌三
心脉芤阳气作声,或时血痢吐交横。
心主血,发言为声。芤脉见心部,主吐血或血痢。所谓寸芤,积血在胸中也。
溢关骨痛心烦燥,更兼头面赤骍骍。
溢,满过也。左寸脉芤,满过关部,主骨节疼痛,心中烦燥。如骍骍之赤色,见于头面,是心热之候发,越见于身也。
大实由来面赤风,燥痛面色与心同。
心脉实大,主心热,热则生风,故面赤烦燥而痛,与心同色而红赤也。与上两句意同。
微寒虚惕心寒热,
心部脉微,是心经有寒,主心气虚弱,遂生惊惕,或发寒热。
急则肠中痛不通。
心脉急,主肠中受风热而痛疼,故小便不通。小肠,心之腑,心之热邪,下于小肠故也。
实大相兼并有滑,舌强心惊语话难。
舌是心之苗也,心脉实大而滑,主生风,先应乎舌,故主舌强而惊悸,语言艰涩也。
单滑心热别无病,
心脉单滑,只心热也。
涩无心力不多言。
心发声为言。心脉见涩,心经虚弱,主语言艰涩。
沉紧心中逆冷痛,
心脉沉紧,乃肾邪干心,为水来乘火,谓之贼邪。心气受邪必发痛,真心痛也。朝发暮死,暮发夕死。
弦时心急又心悬。
心脉弦,乃肝邪干心,为母乘子,谓之虚邪。主心上拘急,与心悬如饥。此不能为害也。
肝脏歌一
肝脏应春阳,连枝胆共房。
肝脏应春时而发生,胆却连附于肝之枝叶间,故曰共房。
色青形象木,位列在东方。
其形色青,属木,位东方也。
含血荣于目,牵筋爪运将。
含,藏也。肝藏血,故为血海。血之荣华见乎眼,目眼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故人之行动,则血营运而流行,若人卧而静,则血归藏于肝也。
逆时主恚怒,顺候脉弦长。
肝经不顺,主恚怒不常。若脉见弦长,则肝之顺候也。
泣下为之液,声呼是本乡。
泣,眼泪也。肝之液为泣,肺主声,入肺为呼。
味酸宜所纳,麦谷应随粮。
木生酸,酸生肝,酸味肝之所喜也。麦,五谷之一也。麻、麦,东方肝之应,随肝家之粮食。
实梦山林树,虚看细草芒。
肝实则梦山林树木,肝虚则梦草芒芒之盛也。
积因肥气得,杯覆胁隅傍。
经曰:肝之积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似有头足,以季夏戊己日得之。何以言之?肺病传于肝,肝当传脾,脾乃季夏适旺,旺者不受邪,肝欲还肺,肺不肯受,故留结为积,令人发咳逆痎疟,连岁不止也。
翠羽身将吉,颜同枯草殃。
颜色如翠羽之青,是肝之顺候也。如枯草之白色者,是反候也。
四斤余四两,七叶两行分。
肝重四斤四两,左三叶,右四叶,分作两行也。
肝脏歌二
三部俱弦肝有余,目中疼痛苦痃虚。
三部俱见弦脉,是肝气之胜,则主目中苦痛,为痃癖之积也。
怒气满胸常欲叫,
肝好怒,肝脉盛则怒气冲胸,发言叫喝也。
翳蒙瞳子泪如珠。
肝,弦脉也,主风。肝脉弦盛,则风热上冲于目,翳膜蒙瞳子,故泪流不止。
肝脏歌三
肝软并弦本没邪,
软带弦,是微弦也,此肝之顺候,故无邪气。
紧因筋急有些些。
肝脉弦带紧,则有些小筋脉拘急也。
细看浮大更兼实,赤痛昏昏似物遮。
仔细看得,肝脉浮大而实,是火乘木,子乘母,为实邪,故主眼赤昏痛,当泻心火。
溢关过寸口相应,目眩头重与筋疼。
弦脉过关至寸口,主目弦、头疼、筋脉酸痛。
芤时眼暗或吐血,四肢瘫缓不能行。
芤脉,主失血。肝经藏血,目受血而能视,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足受血而能步。今乃肝脉见芤,必主眼昏、吐血、四肢瘫缓也。
涩则缘虚血散之,肋胀胁满自应知。
肝部见涩脉,是肝经虚,不能藏血,故血少而脉见涩也,主胁肋胀满。
滑因肝热连头目,
肝经有热,连及头目而肿痛,因肝部见滑脉也。
紧实弦沉痃癖基。
池氏曰:紧、实、弦、沉四脉,主肾水少,不能发生肝木,以致肝虚结成痃癖之积。痃癖者,腹内近脐左右,各有一条筋脉急痛,大者如臂,小者如指。因邪气积聚而成,如弦之状,名曰痃也。癖者为辟侧,在两肋之间,有时而痛,故名曰癖也。
微弱浮散气作难,目暗生花不耐看。
池氏曰:微、弱、浮、散四脉,乃肺经之脉见于关部,为金克木,木伤则肝气虚,故目暗生花,不能视物也。
甚浮筋弱身无力,遇此还须四体瘫。
甚浮,浮且大也,是心脉见于肝部。木生火,火旺则子乘母,致肝虚而血少,不能营血于四肢,所以筋弱无力,终于瘫缓也。
肾脏歌一
肾脏对分之,膀胱共合宜。
肾有两枚,相对,与膀胱相为表里也。
旺冬身属水,位北定无欺。
肾属水,位北方,旺于冬,定无欺,言之实也。
两耳通于窍,三焦附在斯。
肾气通于耳,专主司听五音。肾和则耳聪,所聪自明辩矣。三焦者,手阳明之经,虽无形状相寄,而附于肾也。
味咸归藿豆,
水生咸,咸生肾。咸味,肾之所喜也。藿,菜也。豆,五谷之一。归作肾家之菜粮也。
精志自相随。
肾有左右两枚,左为肾,右为命门。肾藏志,命门藏精,精志完备,则自然相随也。
沉滑当时本,
当冬之时,肾脉见沉滑,是本家和平之脉。
浮摊厄在脾。
摊,缓也。浮缓,脾脉也。冬,肾水旺之时,脉反见浮缓,是脾土来乘肾水,此为大逆。
色同乌羽吉,形似炭煤危。
肾之色,为乌羽之黑则吉;如炭煤黑而带黄者,是有脾土之色见,土克水,而故危也。
冷即多成唾,焦烦水易亏。
五脏所化之液,肾为唾,唾生于牙齿。肾气虚冷,故多唾。肾水亏,则不能制心火,以致焦枯烦躁,而生渴疾也。
奔豚脐下积,究竟骨将痿。
经曰:肾之积曰奔豚,发于小腹,上至心下若豚。以夏丙丁日得之。何以言之?脾病传肾,而肾传心,心以夏适旺,旺者不受邪,故留结成积。久而不已,令人喘逆少气,终竟至于骨髓之痿弱矣。
实梦腰难解,虚行溺水湄。
腰,肾之所系。肾实则精血留滞,故梦腰重;肾虚则梦跋涉溺水也。
一斤余二两,胁下对相垂。
肾,两枚,共重一斤二两,相对垂于胁下也。
肾脏歌二
三部俱迟肾脏寒,皮肤燥涩发毛干。
晞范曰:心、肝、肾三部脉皆迟者,何也?缘肾独寒。盖母能令子实,子能令母虚。肾水乃肝木之母,肝木乃心火之母,谓水能生木,木能生火,则三部之脉各得其宜。今水不能生木,木不能生火,是火为木之子,木为水之子,心肝皆虚,贻害于其母矣,故其肾脏寒也。肾寒则虚败,以致肌肤毛发燥涩而焦枯也。
梦见神魂时入水,觉来情思即无欢。
肾寒阴盛,而梦神魂堕水。既觉,犹惊恐未定,其情意何欢之有?
肾脏歌三
肾散腰间气,尿多涩滑并。
其中有聚散,聚散且无凭。
腰者肾之府,肾气散于腰间。肾部见涩脉,必主腰痛,或茎中痛,小便或滑或涩,或散或聚,亦无凭据,终至虚弱。
实滑小便涩,淋痛涩若骍。
肾部脉实而滑,乃心经邪热侵肾。肾水虚,故不能制心火,以致小便淋痛,其尿赤如骍马之色。
脉涩精频漏,恍惚梦魂多。
肾脉见涩,主精血有损,以致漏泄不禁,而神魂恍惚,梦寐颠倒。
小肠疝气逐,梦里涉江河。
肾脉涩,则肾虚寒,主小肠疝气,胞囊肿大,外肾偏坠。肾主乎水,肾虚则梦涉江河也。
实大膀胱热,小便难往通。
肾部脉实大,主膀胱有热,故小便秘涩不通也。
滑弦腰脚重,沉紧痛还同。
肾脉滑而弦,主腰脚沉重;若沉而紧,主腰脚疼痛。皆由肾经受风湿,而疰于腰脚所致 [63] 。
单匀言无病,
肾脉沉而滑曰勾,但沉而无滑曰单。此两脉皆肾之顺候,故知其无病。
浮紧耳应聋。
池氏曰:肾脉浮紧,主肾脏有风,上攻于耳。耳乃肾之窍,是致耳聋也。
肺脏歌一
肺脏最居先,大肠通道宣。
肺为诸脏之华盖,居于上部,故为先也。肺主气,大肠行气,为传宣行导之府,得肺气而宣化,方能传送也。
兑为八卦地,金属五行牵。
以八卦论,肺在西方兑位;以五行论,肺属金也。
皮与毛相应,
肺内主气,外荣于皮毛也。
魂与魄共连。
池氏曰:魂乃阳之精,魄乃阴之精。肝藏魂,肺藏魄。阳动而阴静,魂游而魄守。阴阳相济,魂魄相守。魂不游而魄不守,阴阳俱丧;魄不收而魂偏孤,阳亦消亡。阴阳常相济,谓之共连。
鼻闻香臭辨,壅塞气相煎。
鼻为肺之窍,肺是西方金。金生于巳,巳属南方火,火主心,心主香臭,故令鼻知香臭。心肺有病,则鼻中壅塞,而邪气相逼,故不得通矣。
语过多成嗽,
肺主气,语言过多,呼吸伤其气,则肺有病,必发嗽也。
疮浮酒贯穿。
酒过多则伤肺,何以言之?酒苦热而能通心,心得酒而心火炎盛,故损肺金。凡痛痒疮疡,皆属于心火。是知肺经受伤,必然发疮浮肿于面,因酒而得之也。
猪膏凝者吉,枯骨命难全。
肺色白如美玉,质似猪膏,光泽而神盛者吉;形如朽木,状似枯骨,色不泽而神不盛者凶也。
本积息贲患,乘春右胁边。
经曰: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大如覆杯,以春甲乙日得之。何以言之?心病传肺,肺当传肝,肝以春适旺,旺者不受邪虚,复欲还心,心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曰息贲。久而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嗽,而发肺痈也。
顺时浮涩短,反即大洪弦。
肺脉得浮涩而短者,顺候也;脉得洪大而弦者,反候也。洪大脉,属心火克肺金,又兼弦脉属木,愈生其火而克肺金也。
实梦兵戈竞,虚行涉水田。
肺属秋金,主肃杀。肺气实,故梦兵戈肃杀之事。金生水,水泄金之气,肺气虚,故梦涉水田而行。
三斤三两重,六叶散分悬。
肺重三斤三两,有六叶两耳而分垂也。
肺脏歌二
三部俱浮肺脏风,
晞范曰:三部,右手寸、关、尺也。脾、肺、命门三部俱浮脉者,何也?缘肺脏独有风。盖命门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肺金太旺,所以肺独有风。浮者,风脉也。
鼻中多水唾稠浓。
鼻,肺之窍。肺脏有风必发疮,浮于面,致鼻流清涕,吐唾稠浓也。
壮热恶寒皮肉痛,颡干双目泪酸疼。
三部脉浮,乃肺受风邪,必憎壮寒热,浑身疼痛,或头颡干燥,连目而痛。此表证,宜汗之意。
肺脏歌三
肺脉浮兼实,咽门燥又伤。
大便难且涩,鼻内乏馨香。
咽门,肺之络;大肠,肺之府;鼻,肺之窍。肺脉浮而兼实,故主风热咽燥,大便不通而鼻不闻香臭。
实大相兼滑,毛焦涕唾粘。
更知咽有燥,秋盛夏宜砭。
肺部脉实大而滑,是心火乘肺金,主皮毛焦枯、涕唾稠粘。肺外荣于皮毛,肺虚则皮毛焦枯咽燥。季夏之时,见有此脉,宜砭石泻其心火,至秋免生壅滞也。
沉紧相兼滑,乃闻咳嗽声。
肺脉沉紧而又兼滑,必主咳嗽。
微浮兼有散,肺脉本家形。
微浮兼散,即毛脉也。毛者,如风吹毛,如物之浮。此平和脉也。肺病得此脉,不治而自愈。
溢出胸中满,气泄大肠鸣。
肺脉太浮,则肺气溢盛,主气不和,令人胸中满溢。其气若至下泄,则大肠鸣矣。
弦冷肠中结,
弦脉主风,肺部见之,主风邪传于大肠,故令秘结不通。“冷”字当作“令”。
芤暴痛无成。
寸芤,积血在胸中。肺主气,肺脉见芤,主气血相搏不和,故生卒暴疼痛。
沉细仍兼滑,因知是骨蒸。
皮毛皆总涩,寒热两相承。
沉细而滑,肾脉也,今肺部见之,是肺金去生肾水,子乘母虚也,脾土衰,不能制肾水以生肺金,肺金虚必患骨蒸,主寒热相继,最为难治。攻寒则内消肌肉,外枯皮毛;如若攻热,则外退饮食,而内加泄泻矣。
脾脏歌一
脾脏象中坤,安和对胃门。
旺时随四季,自与土为根。
脾属土,位居中央。以八卦论,寄属于西南坤位,与胃相合。旺于四季辰未戌丑之月,每季旺十八日。
磨谷能消食,荣身本在温。
脾胃,饮食之脏腑也。胃气和,即能纳谷食;脾气壮,则谷食消磨。而脾胃荣华,在乎温暖矣。
应唇通口气,连肉润肌敦。
脾气外通于口,脾和则口中知谷味矣;内养肌肉,脾壮则肌肉润泽。敦,肥厚也;一作臀,大肉也。脾壮则臀肉肥满,脾败则臀之大肉去矣,于义亦通。
形扁方三五,膏凝散半斤。
脾形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也。
顺时脉缓慢,失则气连吞。
脉来大,阿阿 [76] 而缓慢者,脾之平和脉也。夏以胃气为本,反得脉弦而急,如相连吞咽而来,是肝木克脾土,故为反脉。
实梦歌欢乐,虚争饮食分。
脾发于声为歌,脾实则梦歌乐,脾虚则梦饮食不足而分争矣。实则梦与,故欢喜也;虚则梦取,故相争也。
湿多成五泄,肠走若雷奔。
脾恶湿,受湿多则虚寒相搏肠胃,奔走如雷鸣而泄泻,遂成五泄也。五泄,按《难经》有胃泄、脾泄、大肠泄、小肠泄、大瘕泄也。胃泄者,饮食不化;脾泄者,腹胀满泄注,食即呕吐;大肠泄者,大便色白,肠鸣切痛;小肠泄者,溲而便脓血,小腹痛;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溷而不能便,茎中作痛:此谓五泄也。
痞气冬为积,皮黄四体昏。
经曰: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以冬壬癸日得之。何以言之?肝病传脾,脾当传肾,肾以冬适旺,旺者不受邪,脾复欲还肝,肝不肯受,故留结为积,名曰痞气。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也。
二斤十四两,三斗五升存。
此指胃而言,胃有二斤十四两,其中存留水一斗五升,谷二斗。
脾脏歌二
三部俱缓脾家热,口臭胃翻长呕逆。
缓脉,脾之平顺脉也,三部俱缓,是脾家热盛。脾气通于口,故口臭。胃脘受热,故呕逆也。
齿肿龈宣注气缠,寒热时时少心力。
脾土燥热,不能生养肺金,而肾水无生气以受。脾土乘则肾气虚枯,无精血以荫乎骨发,故牙齿宣露,毛发焦枯。如注气缠者,非病之所缠也,故令时时寒热。谷气既损,精神不全,则其心力少也。
脾脏歌三
脾脉实并浮,消中脾胃亏。
口干饶水饮,多食亦肌虚。
脾脉实而浮,是心火盛,脾土被火乘而燥。其土燥热,善主磨谷消水,谷磨水干,皆为渣粕,而不营精血。精血既亏,不能营达五脏,五脏干燥,故口干发渴。饮水既多,涤荡肠胃,则小便数而血肉耗散。虽能多食,亦不能作肌肉矣,是名曰消中也。
单滑脾家热,口臭气多粗。
脾脉滑,脾家有热,主气粗而口臭。刘氏曰:此意与关滑胃寒不下食相反,恐“滑”字有误,今当作“实”字看。
涩即非多食,食不作肌肤。
涩脉歌曰:当关血散不能停。心主血,心虚则血少。今脾脉见涩,是心火虚,致令脾土无主气,不能宣化水谷,故不能食矣。间能饮食,亦不能生肌肉也。
微浮伤客热,来去作微疏。
脾部脉微而浮,是外之风邪热毒客舍于脾也,故乍热乍止,如客之往来,非本经之正病,但安其脾胃,则自痊矣。
有紧脾家痛,仍兼筋急拘。
欲吐即不吐,冲冲未得苏。
紧脉主寒痛,脾主四肢,脾脉得紧,脾受寒而作痛,仍且筋脉拘急。脾既寒,则胃气不和,故欲吐即止,心胸冲闷,无得苏快。
若弦肝气盛,妨食被机谋。
肝木克脾土为贼邪,脾土既受克,不能进饮食,磨谷气,是彼木贼谋害也。
大实心中痛,如邪勿带符。
大实脉,心火脉也。脾脉大实,乃心火盛,故不来生脾土。肾水下降,又不能济,以致脾虚而心火愈上炎,故令人心痛无常,如有邪祟。但泻其心火,则病自愈矣,安用符术?“大”字解作“太”字亦通。
溢关涎出口,风中见羁孤。
脾部脉大实而弦,溢满过于关之前后,是脾土虚,受肝木所乘,而风邪来侵,故令中风,流涎而不止。羁,绊也,伤也。孤,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