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拯反佐药对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白芷反佐蒲公英(散结消痈)

【反佐药性】
白芷,在本药对中主要取其祛风除湿,消肿排脓作用。临床多用生药(生白芷),以利于透发消散。
蒲公英,在本药对中主要取其清热解毒,散结消痈作用。临床多用生药(生蒲公英),以利于透解热毒。
白芷与蒲公英,药味、药性及功用均不相同,一为辛温,一为苦甘寒。两相配合,辛而不烈,苦甘不凝滞,温与寒合,温无烈性,寒无阴冷,与原单味药相比,则大有径庭,其所主治范围亦随之而异。
【独特功效】
本药对辛温不伤阴,苦寒不损阳,在表之风寒可散,在里之热毒可清,血能活,气能行,气血并通。具体有散结消痈、止痛解毒、平降火热作用。
【临证运用】
本药对适用于外有风邪,内有热毒的病证。如乳痈红肿、胃脘热痛、粉刺时作等,类似西医的急性乳腺炎、慢性胃炎伴糜烂、痤疮等而具有下述证候者。
1.乳痈红肿
此药对适用于产后露胸哺乳外感风邪,乳络郁阻,乳汁淤积,气血壅滞,化热成痈。症见乳房肿胀疼痛,皮肤色红灼热,兼有恶寒发热。药用生白芷4~6g,生蒲公英30~45g。
2.胃脘热痛
此药对可用于湿邪内阻,邪从热化,脾经多湿,胃经热盛。症见胃中有灼热感,疼痛时作,舌苔白黄糙腻,脉滑带弦。药用生白芷4~6g,生蒲公英20~30g。
3.粉刺时发
此药对可用于天癸阳精偏旺,致肺经郁热,脾经湿滞,风邪袭入,痰瘀凝滞。症见颜面、颈、胸背等处丘疹如刺,可挤出白色或淡黄色脂栓,皮疹或有红肿疼痛,或有痒痛,或有脓疱等。药用生白芷4~6g,生蒲公英30~40g。
【加味活法】
若乳痈红肿而症势较剧者,可加漏芦或金银花增强清热解毒、散结消痈作用。白芷得漏芦或金银花散结消痈力强,蒲公英伍漏芦或金银花清热败毒力宏。胃脘热痛而热毒甚者,可加金荞麦增强清热解毒、和胃消食作用。白芷得金荞麦和中消积力优,蒲公英伍金荞麦清胃缓痛力胜。粉刺时发而瘀痰甚者,可加乳香、浙贝母增强化瘀祛痰作用。白芷得乳香、浙贝母破瘀消痰、祛风散结力雄,蒲公英伍乳香、浙贝母平降天癸阳精,祛瘀化痰力胜。
【心悟纵横】
白芷反佐蒲公英药对除适用于上述病证外,还可用于多种痈肿疮疡初起,红肿疼痛以及血滞风热瘙痒、淋浊、带下等病证。故《本草汇言》说:“白芷上行头目,下抵肠胃,中达肢体,遍通肌肤以至毛窍,而利泄邪气。”《本草正义》说:“蒲公英,其性清凉,治一切疔疮、痈疡、红肿热毒诸证,可服可敷,颇有应验,而治乳痈乳疖,红肿坚块,尤为捷效。鲜者捣汁温服,干者煎服,一味亦可治之,而煎药方中必不可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