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诊察方法
通过听、嗅、味、触、视等人体感官的充分运用,中医师用望闻问切四诊对人体及其周围环境的各种信息进行了解,四诊的核心是各种象和症状的诊察。
生命(物)全息律认为,每个生物体的每一具有生命功能又相对独立的局部(又称为全息元),包括整体的全部信息。全息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整体的缩影(图3.1)。中医学通过观察舌象、脉象、眼象、手象、足象、耳象等了解全身的信息,这些象所反映的信息是整体生命活动状态的缩影,有病无病时都有相应的信息反应。每个诊察之象就像一扇生命窗户,每扇窗户都有其视野和盲区。各种诊察之象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个象能够反映某个或某几个方面的特征,而难以反映其他方面的特征。因此,需要两个以上诊察之象配合运用,最常用的是舌象和脉象。

图3.1 全息耳图
舌象对诊断寒、热、瘀血、痰湿、脾胃虚弱和气滞具有关键性作用,舌质红说明身体处于热的状态;舌质淡说明身体处于寒的状态;舌质紫色、黑色、瘀斑说明身体存在瘀血或血行不畅;舌苔腻说明身体存在痰湿;舌苔少、无、剥苔说明脾胃虚弱;肝郁线说明身体处于气滞的状态。
脉诊是中医学中最为玄妙的诊法,普及困难,但是判断虚实和气机的升降脉诊有重要作用,所以本书加以介绍。脉管像气球一样充满血液,虚证的脉象就像是没有充足气的轮胎,压之空虚;实证的脉象相反,像是充气过度的气球,按时感觉过于结实。脉象最能够反映气的动态,气机上逆脉象一定浮弦,气机下陷脉象沉虚。脉律不齐通常是心脏病的表现。
症状是疾病的外在表现,症状是病人主观感觉出来的痛苦和不适,如头痛、心烦、恶心。根据产生的意义,症状主要有两类:①防御类症状。这类症状的实质是机体为了祛除致病因素而进行的防御活动,比如咳嗽、泄泻、喷嚏、流涕、发热是机体祛除异物的防御;疼痛、瘙痒提醒机体存在问题。这类症状常出现在外感病,而且当疾病产生时症状就出现了。②代偿失调类症状。这类症状的本质是机体某种功能处于失代偿状态的表现,比如水肿、尿毒症、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的症状,这类症状多出现在内伤病和衰老的某个阶段。由于人类的各项机能均具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因此此类症状和体征往往出现在病变已经累及机体的代偿功能,此时病情已进入比较严重的阶段。由于这类症状的出现比象的出现迟缓许多,因而,要对内伤病进行预测和预防,象是关键,只有通过象才可能同步掌握整体的生命状态。比如癌症的发生到发病约需要十年时间,而患者病理产物内停的象在发病前早就存在。许多癌症患者在发病前数年,舌象和脉象等已经明显反映其内环境处于病理产物壅盛、易于发生相关疾病的状态,而症状还没有出现,甚至相关体检还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