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产教融合发展轨迹
国际著名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Cooperative Education),起源于美国,旨在解决教育与生产实践脱节的问题,已在全世界发展了100多年。这是典型的面向职场的专业教育,它在40多个国家1500多所大学实施。合作教育是“工学交替”的教育模式,很像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昙花一现的“半工半读”教育。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从1957年建校开始就以合作教育作为本科专业教育的基本模式,现在已坚持60余年,成为世界产学合作教育的一面旗帜。该校1万名本科生从大一开始每4个月在学校和产业之间切换,交替学习或带薪顶岗工作;该校与全球3500家企业合作;学生在毕业前已具有6次4个月的企业工作经历,从企业最基层的办事员做起,直到工程师工作。所以,他们是专业教育与产业需求无缝连接,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非常高,得到微软公司及其董事长比尔·盖茨的高度评价。滑铁卢大学是国际著名的研究型大学,曾被某一排行榜列为世界排名前100所大学之一。“合作教育”就是面向职场本科专业教育的一种成功模式,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成功典范。
校企合作发展高职教育是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的一大特点,它被认为是促进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发展、推动其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发达国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形式各具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种:
1.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
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学生具有学生和企业员工两种身份,教学具有专业理论教学和技术技能培训两种内容、理论授课和实训授课两类教师、理论和实训两种教材等。学生分别在企业和学校接受教育,在不同的教学地点教学形式与内容有所不同。在企业,教学内容完全按照企业生产要求进行实际操作,技术技能培训也是真实的生产性劳动。基础培训、专业培训和专长培训始终是围绕职业实践活动由浅而深开展的。
2.法国:学徒培训中心
学徒要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企业主不仅要支付工资,还要保证系统、完整的培训;教学采取学徒培训中心与企业合作的工学结合形式,实践课在合同工厂里进行并有师傅指导,普通文化课和技术理论课则在学徒培训中心进行;国家通过立法要求企业履行职业教育义务,同时也对参加学徒培训的企业给予补偿性补助。
3.澳大利亚:“新学徒制”
规定提供学徒培训的雇主与学徒之间应签订培训合同,培训合同要在相关的州和地区的培训局注册。为了使新学徒制得到良好的发展,澳大利亚各州和地区设立了300多所新学徒制培训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免费向社会提供服务,帮助培训机构(企业或公司,职业学校)和学徒双方达成培训协议,获得政府的财政资助。
4.日本:企业教育
企业内教育被视为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给予特别重视。像丰田公司就开办了“丰田工业大学”,松下电器公司则开办了“松下电器工学院”。据1992年的调查,日本500人以上的企业中,实施企业内教育的占95%。中小企业虽然比例低一些,但大多数也实施了不同程度的企业教育。
5.美国:“学工交替式”
大学生自入学起半年后,便将企业实际训练和大学教学以两个月左右为期限交替进行,到毕业前半年再集中于学校授课直至毕业。其要点是:办学以学校为主,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的需要与有关企业取得联系,双方签订合作合同;由企业提供劳动岗位与一定的劳动报酬,并派管理人员辅导学生适应劳动岗位、安全操作,协助学校教师确定学生应掌握的技能,一起评定学生的成绩、劳动态度、工作数量和质量等;学校派教师到企业指导、监督学生劳动,促进学校与企业合作双方的沟通。
6.英国:“三明治式”
主要有长期和短期两种,具体包括:“2+1+1”,即前两年在学校学习,第三年在企业工作,第四年再回到学校学习、考试、取得证书,在企业实践学习的时间为一年;“1+3+1”,即第一年在企业工作,第二、三、四年在学校学习,第五年又回到企业,在企业实践学习的时间为两年。常见的短期工学交替制通常为6个月。企业主要从以下方面参与合作教育:雇主在一些教育基金会等关键机构中任职;雇主直接加入学校领导班子;企业参与制定职业资格标准;企业参与学校的评估;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学校提供资助;企业与学校建立合作办学制度,提供实训设备、场地,学校则根据社会、企业的需要设置专业,并严格按照企业或行业协会制定的标准进行教学。
7.加拿大:“合作教育”
加拿大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始于1957年的滑铁卢大学,以合作教育作为本科专业教育的基本模式。该校1万名本科生从大一开始,每4个月在学校和产业之间切换,交替学习或带薪顶岗工作;该校与全球3500个企业合作;学生在毕业前已具有6次4个月的企业工作经历,从企业最基层的办事员做起,直到工程师工作。他们的专业教育与产业需求无缝连接,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非常高。加拿大的高校每年分三个学期,不同专业的校企合作教育的实施形式也不同,采用何种形式则是根据专业教学需要、企业工作岗位及学生的自愿情况而定。这种合作教育模式已在全世界发展了100多年,是典型的面向职场的专业教育,已在40多个国家1500多所大学得到实施。
研究者一般认为,职教发达的国家有着共同特点:一是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完备,二是政府财政积极支持,三是企业全程参与,四是实行就业资格准入。我们可以将国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研究概括为三种模式:
第一,企业主导模式,包括德国的“双元制”、日本的“企业访问”、韩国的“产学结合”。这一类模式的特点是坚持以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学为辅。
第二,校企并重模式,包括美国的“契约合作”、英国的“工学交替”。这一类模式的特点是劳动与教学结合,值得我国借鉴。
第三,学校主导模式,包括法国的“学徒培训中心”、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这一类模式以学校为中心,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对国外高校产教融合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要与我国的实际相联系。例如德国的“双元制”影响较大,但存在的缺点常被忽视:对企业、行业依赖过强,使得企业的发展经营常常会影响学校的兴衰,决定学校的命运。相比而言,校企并重模式、“新学徒制”模式值得我们进行更多的学习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