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8 秦的陵寝制度

从文献记载来看,秦国从秦昭王起,已开始把“庙”建立到王陵的附近。秦昭王的陵墓在茝阳(《史记·秦始皇本纪》末段),“茝阳”一作“芷阳”,在今西安市东北灞河弯曲处的东岸,正当汉代长安城之东。而《史记·樗里子列传》讲到樗里疾的住所和墓地在昭王庙之西,可知昭王庙同样在汉代长安城之东,应该离昭王的陵墓不太远[9]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六年讲到“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所谓“诸庙”,当然不是指在旧都雍和新都咸阳的祖庙,因为雍和咸阳都在渭水以北。这些在渭水以南的“诸庙”,当即指造在王陵附近的秦昭王庙、秦孝文王庙、秦庄襄王庙等等。从《史记·秦始皇本纪》末段依据《秦纪》所讲的历代秦国君主葬地来看,秦昭王以后的王陵都建筑在渭水以南,因此这些在王陵附近建造的庙也都在渭南。

秦国这种“陵旁立庙”的制度,该是从中原诸国“采择”来的。楚国早已把先王墓集中造在一起,称为夷陵(在今湖北宜昌东南),同时把先王庙也集中造在夷陵附近。当秦将白起攻克楚都郢的时候,还曾焚烧楚的先王墓夷陵。当秦相范雎当面指责白起的时候,就说他“焚其庙”。吴师道《战国策校注》说:“焚其庙,即所谓烧夷陵先王之墓也。”这样把楚的先王陵墓直称为“庙”,可知楚的先王庙必然和先王的陵墓相近[10]。正因为楚国先王墓夷陵,既有许多“寝”的建筑,附近又有许多先王庙的建筑,因而成为白起所统率秦军火攻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