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8章 學好語文講求基本功
學生問我:“學習語文、文學有沒有捷徑?”我斬釘截鐵地說:“當然沒有!”我常勸說學生要做好“基本功”,並建議他們買備兩套“工具書”—一套較好的文學史(如章培恆、駱玉明的《中國文學史》)和一套較易吸收的中國通史(如傅樂成的《中國通史》)。遇上疑難可“自學”、自行“解惑”才是求學之道。常有學生向我投訴:“文學史這科太悶了!”我便“反建議”他自習文學史,不要待老師教授才學。從中學開始,將文學史好好翻看一遍,鍛煉好“基本功”才是上策。
先精讀原文,再閱覽資料
研習課文,道理也是一樣,沒有“捷徑”可走,同學必須好好理解、賞析原文。例如研讀關漢卿的《竇娥冤》,同學便該先從“基本功”入手,好好掌握文本的情節、主題各項內容,如自行欣賞竇娥堅抗逼婚之貞節,善待婆婆之孝義及蒙屈之冤;感受弱女呼喊:“不分好歹何為地”、“錯勘賢愚枉做天”的悲憤。先“精讀”原文,再閱覽有關悲劇等參考資料才是“正途”。
囫圇吞棗,對錯難辨
如果同學忽視“基本功”,粗略看看原文,便囫圇吞棗般吸收參考資料,則是十分“危險”的做法。沒充分掌握文本,未具備自己的立場,對評論的對錯便無從判別,以至觀點錯漏百出。學習語文、文學,實在沒有“捷徑”。打穩地基,才能建造樓房;做好“基本功”,才能擁有良好的語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