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买家可以像卖家一样精?
2001年,美国信息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凭借信息经济学方面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和乔治·阿克尔洛夫(George Akerlof)、迈克尔·斯彭斯(Michael Spence)共同提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通过向信息贫乏的一方传递可靠信息而在市场中获益。
这就是著名的“信息不对称理论”(Asymmetric Information Theory),也就是我们老百姓经常说的:买家没有卖家精。
2016年3月,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与法》栏目曝光了一起事件:李先生在郑州一家宝马5S店,花费60万元购入一辆二手宝马X6越野车。在付款前,李先生请销售经理小王查询这辆车之前是否出过事故。小王打开电脑,调出记录,显示的都是正常保养。
在李先生看来,正规5S店应该比普通二手车商更加值得信任。入手后不久,他感觉这辆车不对劲,有时会出现熄火、跑偏等状况。后来,李先生经过朋友从保险公司拿到了此车的维修记录。李先生看到,2010~2014年,这辆车一共出了7次事故,最严重的一次事故花费了15万元维修费用。
在一对一的交易行为中,买家作为个体,很难识别卖家掌握的信息。瓜子二手车直卖网作为一个二手车交易平台,一方面自身不参与商品买卖,另一方面给买家出示车辆第三方评测报告。通过实施这两项措施,买家与卖家对于标的车辆掌握的信息近乎一致,有效规避了交易中的道德风险。
在知名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看来,中国企业家是“一切交易源于信息不对称”的忠实信徒。中国企业家群体中的智商极高者,当年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大发其财。但在如今的互联网社会,信息实现了水一般的自由流动,消费者已经成为成熟的网民,信息不对称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想单纯依靠概念和包装已经很难打动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