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圆滑生存之“说”:巧舌如簧,赢得机会
厚与黑,即所谓“厚脸皮”、“黑心子”,是人际交往的两大宝,也是运用口才的两大武器。只有脸皮厚,才能在任何场合下巧舌如簧,不怕与任何人讲任何话,并且不怕别人唇枪舌剑的冲击,不怕出丑吃亏。
正话反说,击中对方的要害
说话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而最高明的厚黑高手就是能够见机行事,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正话反说,用与本意相反的话来表达本意。毛泽东同志在鲁迅先生对沉湎于谈情说爱、荒废学业的川岛的批评,鲁迅在送给川岛的《中国小说史略》扉页上这一文里驳斥美国的艾奇逊:美帝国主义帮助蒋介石“杀死几百万中国人,不为别的,第一为了门户开放,第二为了尊重中国行政和领土完整,第三为了反对任何外国控制中国。”这也就是反话,其本意是为了说美帝国主义是为了侵略中国,瓜分中国,控制中国。可谓一语中的,击中对方的要害。
厚黑案例
楚庄王十分爱马,特别是他最心爱的那几匹马,过着非常优裕的生活。那几匹马住在豪华的厅堂里,身上披着美丽的锦缎。晚上睡在非常考究的床上,它们吃的是富有营养的枣肉,伺候那些马的人数竟是马的3倍。
由于这些马养尊处优,又不出去运动,因此其中有一匹马因为长得太肥而死去了。这一下可真让庄王伤心极了。他要为这匹马举行隆重的葬礼。一是命令全体大臣向死马致哀,二是用高级的棺椁以安葬大夫的标准来葬马。大臣们实在难以接受楚庄王这些过分的决定,他们纷纷劝阻庄王不要这么做。可是楚庄王完全听不进去,还生气地传下命令说:“谁要是再敢来劝阻我葬马,一律斩首不饶。”
优孟是个很有智慧的人,听说这件事后,他径直闯进宫去,见到楚庄王便大哭起来。楚庄王吃惊地问他说:“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呀?”
优孟回答说:“大王。爱的马死了,实在让人伤心。要知道那可是大王所钟爱的马呀,怎么能只用大夫的葬礼来办理马的丧事呢?这实在太轻视了。应该用国君的葬礼才对啊。”
楚庄王问道:“那你认为应怎样安排呢?”,优孟回答说:“依我看,应该用美玉做马的棺材,再调动大批军队,发动全城百姓,为马建造高贵华丽的坟墓。到出丧那天,要让齐国、赵国的使节在前面开路;让韩国、魏国的使节护送灵柩。然后,还要追封死去的马为万户侯,为它建造祠庙,让马的灵魂长年接受封地百姓的供奉。这样,天下所有的人才会知道,原来大王是真正爱马胜过一切的。”
楚庄王顿时明白过来,非常惭愧地说:“我是这样地重马轻人吗?我的过错可真的是不小呀!你看我该怎么办才好呢?”
优孟心中高兴了,趁着楚庄王省悟过来的机会,他俏皮地回答说:“太好办了。我建议,以炉灶为停,大铜锅为棺。放进花椒佐料、生姜桂皮,把火烧得旺旺的,让马肉煮得香喷喷的,然后全部填进大家的肚子里就是了。”
一席话说得楚庄王也哈哈大笑起来。从此他也改变了原来爱马的方式,把那些养在厅堂里的马全都交给将士们使用。那些马也得以经风雨、见世面,锻炼得强壮矫健。
活学活用
优孟使用正是正话反说的方法,同时兼用极度夸张,将楚庄王的错误放大,充分显示了楚庄王做法的荒谬性,终于使他如醍醐灌顶,突然醒悟。正话反说便是以彻底的委婉,欲擒故纵,取得合适的发话角度,达到比直言陈说更为有效的说服效果。
正话反说包括反语和反问。与人交往中,运用反语可以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有助于使欲取故予、欲进先退之类的策略发生作用。反问,反过来问,答者变成问者。巧于反问可以取得严中出奇,一语中的,入木三分的效果。
反语按其作用可分为以下两种:
1.暗示性反语
通过反语,将真实意图从反面暗示给对方。既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又给对方以错觉。如:
春秋战国时,秦国和晋国在崤山打了一仗,晋胜而秦败。秦国大将孟明视被擒。晋襄公听信文赢的话放走了孟明视,晋国大臣先轸指责襄公此举等于纵虎归山,于是,便派阳处父去追赶。当阳追赶的马车到达一条河边时,发现孟明视的船已在河中。阳处父急中生智,对孟明视说:“裹公让我送一匹马给你!”孟明视已识破真伪,便站在船上深深地向岸上鞠一躬,说:“三年将拜君赐!”
孟明视的这句话便是反语。它的真正含义是三年后一定报此仇。果然三年以后,秦国打败了晋国。
2.诱导性反语
通过反语,把问题逐步引申,诱导对方认识弊端。例如:《晏子春秋》中有一则故事,说齐景公酷爱猎鹰,因管鹰人烛邹不慎,使猎鹰逃走。齐景公便决定将烛邹斩首。晏子拜见景公说:“烛邹有三大罪状,让我将其罪状一一说出再杀不迟。”景公应允。晏子指着烛邹说:“你为大王养鸟,却让鸟逃走,这是第一条罪;你使大王为了鸟的缘故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杀了你之后,天下人会责怪大王重鸟轻士,此乃第三条罪。”景公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不杀他了。”晏子通过反语,诱导齐景公认识到自己决策的错误。晏子的手法很巧妙,既达到了目的,又避免了齐景公的难堪。
正话反说,可以巧妙地表达出说话者的观点、态度和倾向,能起到画龙点睛,由此及彼的作用,真可谓“就地撮将”过程中如果能掌握此种策略,可以使你显得机智敏锐,老练深邃。
生存箴言
直言直语的人固然让人欣赏,但是很多时候,说话太直不但不能达到目的,反而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不如让自己的舌头打个弯,来个正话反说,这样委婉含蓄,让人容易接受,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硬话软说,斜风细雨润物无声
“吃软不吃硬”几乎是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为此厚黑学认为,无论是规劝别人,还是求人办事,要把话说“软”,显得可怜兮兮,从而激起对方的同情心,使对方自然而然地顺从你的要求。
我们经常能够看见一些迷路的小昆虫在房间里拼命地飞向玻璃窗,打算到那海阔天空的地方,当它撞到玻璃上时,必须在上面挣扎好久才能恢复神智。之后它在房里绕上一圈,再鼓起勇气,仍然朝玻璃窗上飞去,当然,它还是“碰壁而回”。
其实,旁边的门是开着的,只因那边看起来没有这边亮,它就不想去试试那个门。我们有时为了达到目的,不能不换一个方向。否则,你就只好永远在尝试与失败之间兜圈子,直到你完全折羽而归。
厚黑案例
德朗布尔是纽约一家木材公司的推销员,很多年来他都在与那些冷酷无情的木材审察员打交道,经常会发生口舌之争,即使最后的结果总是他赢,可是他所在的公司却总是赔钱。为此他改变了方法,不再同别人发生口角。最终的结果呢?下面是一段他的亲身经历:
有一天上班时,德朗布尔办公室的电话铃响了,一个人急躁不安地在电话里通知他,运给他们工厂的木材不合格,他们已停止卸货,要求德朗布尔立即把货从他们的货场运回去。原来在木材卸下四分之一时,他们的木材审察员报告说这批木材低于标准50%,由于这种情况,他们拒绝接受木材。德朗布尔接过电话后立刻动身向那家工厂赶去,一路上想着怎样才能最妥当地应付这种局面。要把这情况放在以前,他一定会找来判别木材档次的标准规格,据理力争,根据自己做了多年木材审察员的经验与知识,力图使对方相信这些木材达到了标准,错的是对方。可是这次他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做,他打算用新近学会的“说话”原则去处理问题。德朗布尔赶到场地,看见对方的采购员和审察员表现出一副揶揄神态,摆开架势准备吵架。德朗布尔走到卸了一部分木材的货车旁,询问他们是否能够继续卸货,这样德朗布尔能够了解情况到底怎样。德朗布尔还让审察员像刚才那样,把要退的木材堆在一边,把质量过关的木材堆在另一边。
看了一会儿德朗布尔就发现,对方审察得过分严格,判错了标准。因为这种木材是白松,而审察员却不懂白松木,只对硬木很内行。而白松木又恰好是德朗布尔的专长。不过德朗布尔一点也没有表示反对他的木材分类方式。德朗布尔一边观察,一边问几个问题。德朗布尔提问时显得非常合作、友好,并告诉他说他们完全有权把不合格的木材挑出来。听他这么一说,审察员变得热情起来,双方之间的紧张在逐渐消除。渐渐地审察员改变了整个态度,他终于承认自己对白松毫无经验,开始对每一块木料重新审察,并虚心请教德朗布尔。
最终的结果是,对方接受了全部木材,德朗布尔得到了全价的支票。
活学活用
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存在着吃软不吃硬的心态。特别是性格刚烈、很有主见的人,你如果来采取“刚”的态度,说“硬”话,比如以命令的口吻,对方不但会不理睬,说不定比你更硬;你如果圆融些,来“软”的,对方反倒产生同情心,纵使自己为难,也会顺从你的要求。
恳求就属于“软”话一种。有很多时候,你要想说服人,说软话要比说硬话效果好得多。其实,有很多人不是不懂得说软话,而是觉得自贱身份而不愿意说,即使有求于人,也不忘说几句硬话,以示尊严。这种想法虽不能说错,但并不可取。为了达到劝说目的,不妨说几句恳求性的软话。
1.以错话作答。
面对别人的言论,我们想要进行批评,可以学学当年的陈毅,用错话来作答,不仅不会让对方显得尴尬,而且还能达到批评对方的目的。
陈毅同志当外长时曾主持过一次有关国际形势的记者招待会。会上陈毅谈到了美制u2型高空侦察机骚扰我领空的事情,并对此表示了极大的愤慨。有个外国记者趁机问道:“外长先生,听说中国打下了这架侦察机,请问是用什么武器打下的?是导弹吗?”只见陈毅用手做了一个用力往上捅的动作,说:“我们是用竹竿子捅下来的。”与会者无不捧腹大笑,那个记者也知趣地不再追问了。
竹竿子能捅下高空侦察机吗?陈毅同志回答的显然是一句错话。但却错得极妙!既活跃了现场的气氛,不至于让提问者感到尴尬,同时也巧妙地批评了这个记者,不该问这样涉及到国家军事机密的问题。
2.讲故事巧妙批评。
批评别人时,把自己的意见放在故事当中讲出来,同样可以达到既批评了对方,也不会出现尴尬的局面。只不过在这种方法时,必须有合适的、能够完全表达意见的故事。
有一次,林肯在某个报纸编辑大会上发言,指出自己不是一个编辑,所以他出席这次会议,是很不相称的。为了说明他最好不出席这次会议的理由,他给大家讲了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我在森林中遇到了一个骑马的妇女,我停下来让路,可是她也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的面孔看。”
她说:“我现在才相信你是我见到过的最丑的人!”
我说:“你大概讲对了,但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她说:‘当然你已生就这副丑相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你还是可以呆在家里不要出来嘛!’”
林肯的这个故事,无非是在批评编辑大会的主持人不应该把自己请过来,让自己在台上“丢人现眼”。他把自己的意见放在故事当中,并且以“丑不要出来吓人”来隐喻自己对主持人的批评,既达到了拒绝的目的,而且也不会把气氛搞得太尴尬。林肯不愧是一个“批评高手”。
3.先赞扬后批评
批评别人前,必须略微地给对方一点赞扬,在创造一个和谐的气氛后,再展开批评,也就是说先礼后兵。如:“小张,你在工作中一直都是很努力,表现得很积极,可是,我唯一不明白的一点就是……你能给我详细解释一下吗?”像这样,指出对方的不足前,适当来点鼓励的话,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4.以友好的方式结束批评
批评者可以以这样的方式结束批评:“我们是同事、朋友,我们解决了所应解决的问题,让我们相互帮助,共同努力进步吧!”切记不要这样说:“对你的批评结束。”
5.抬出“后果”来批评对方。
既然对方的想法或者做法是错误的,那么如果不加以制止,就会有“后果”产生。在批评对方的时候,不妨先把后果抬出来,让对方知道自己行为的不妥之处,以便进行改正,这同样是一种绕弯子批评艺术。
有人辛辛苦苦上班一天回到家已经是饥肠辘辘,可是他的妻子却陪着女儿在看韩剧,一集接着一集,完全没有要做饭的意思。此人实在是忍不住了,便回到房间,把自己的物品都扔了出来。
妻子觉得很奇怪,问他:“你在做什么?这些东西扔出来干什么?”
此人回答:“扔了啊,以后用不着了?”
妻子更加奇怪:“为什么啊?”
此人回答:“因为我马上就要饿死了,这些东西当然就用不着了。”
妻子听了他的话,知道自己错了,便关了电视做饭去了。
总而言之,批评别人是一件非常讲究艺术的事情,只有艺术地批评别人,别人才会真正接受你的意见。
此外,在批评时,应对事不对人,也就是说应该批评别人所做的错误行为,而不要批评当事人。因为是行为本身应受到批评,并不是人本身。你绝不应该在批评别人时说:“你是个蠢才”,“你怎么那么笨”,“你有没有头脑”等等这些伤人自尊的话。
生存箴言
说硬话,不是勇敢的表现,也不是坚强的表现,同样,说软话也不代表你软弱无能,像个软柿子任人捏。很多时候,说硬话是为了恐吓别人,使其答应你的要求,而说软话,润物细无声,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好话多说,把他人哄得团团转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人人都是喜欢听好话的。因此,要想讨好对方,不妨多说一些赞美的话。一旦对方身心喜悦,自然而然愿意和你结交。那么你攀龙附凤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有人曾经说过:“人类本性上最深的渴望之一就是得到赞美、钦佩和尊重。”人人都喜欢自己被人赞美。赞美,可以说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最为有效的“润滑剂”。任何人、任何事情都有可以赞美之处。当我们生活在社会当中,要想在善意和谐的气氛中达成自己的意图,就应该学会寻找别人或某事的价值,并用适当的方法告诉对方,让他觉得自己的价值的确是值得珍惜。这样,他才会听从我们、并会考虑我们的要求和想法。厚黑之人正是善于利用赞美别人,作为成功为人处世的利器。不过,赞美必须实事求是,措辞适当,要给人以真诚的感觉。只有这样,才不会适得其反。
厚黑案例
乾隆皇帝待在宫中良久,便觉生闷,于是某月某日,便带上了一班大臣,乘着龙船,沿着卫河南下,准备到农村去巡视。在豪华龙船上,乾隆倚身窗前,观赏一路上的乡村景色。他看到路边农民在田野里耕作,牛羊在岸边吃草。如此景色,他从前只在图画里见过,如今却活生生地呈现在眼前,真叫人心旷神怡。
龙船又绕过了一座山,远远看到了一处乡村。乾隆忽然想了解一下农村情况和民间有什么疾苦,于是他便命人召来了一个正在田间除草的青年农夫,要详细询问一番。
凑巧这个青年是位聪明人,他知道皇帝在京城里闲得发慌,借着巡视的名义,四处观光。因此,自己千万不能谈民间的真实情况,否则,万一惹恼了皇帝老儿,自己会性命难保。于是,他尽挑好话说,乐得皆大欢喜。
乾隆问道:“今年的收成如何?”
青年农夫回答说:“又是一个丰收之年。”
“农人的生活怎样?”
“家家户户衣食丰足。”
“地方长官还贤良么?”
“个个爱民如子。”
乾隆皇帝听了之后,果然龙心大悦,面带笑容。原来,大臣们平日里上奏的农村情况正是如此。如今看来,果真是国泰民安呀。
此时,乾隆一高兴,便叫来身边的大臣们,让他们各自报出自己的姓名,然后由这个农民来分辨他们的忠与奸。
大臣们明白乾隆是要通过这个农民,收集一下百姓们对他们的舆论,万一农民说出了真实情况,触怒了皇上,后果实难预料。但是,大家又不敢违抗圣旨去隐瞒自己姓名,因此,那些贪官污吏们真是个个忧心忡忡,哆哆嗦嗦。
大臣们逐一报上自己的姓名。其中有好些大臣的名字这个农民都比较熟悉,而民间里也经常有所议论,这些大臣里自然有忠有奸,但是,自己又怎好照实回答呢。他寻思,这是皇帝在做戏呢,自己得想个万全之策,否则,得罪了哪一个大官,自己都只能是吃不了兜着走。幸好,这位农民的头脑也真是灵活,一下子就有了主意。
于是,他就上前奏道:“皇上,满朝都是忠臣。”
乾隆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青年农夫回答道:“我每次看到演戏,都发现台上的奸臣像曹操、秦桧这些人,都是满脸白粉。但今天我看到皇上身边的大臣们,个个体态端庄,面色红润,所以知道他们都是忠臣。”
乾隆听了,大笑不已。他身边的众大臣,也暗暗舒了口气。当然,后来,这名农民成了乾隆皇帝的“朋友”,时不时地到他家里坐坐,成了忘年交。
活学活用
赞美得当,对方会心悦诚服,也显示了你的智慧与美德。不得当的赞美,难免遭人反感,有时还会带来损失。因此,把握好赞美的尺度非常重要。
那么,赞赏别人的时候该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呢?聪明而懂得会说话的女人给了我们几点可以参考的意见:
1.赞美不可过于夸张
人们在赞美别人时,爱使用夸张的手法。故意将对方的优点与成就夸大,以获取对方的好感。在赞美他人时适当地夸张一点能够有利于表达自己的肯定成分,对方也会乐于接受。但不切实际的赞美对方,过分地夸张对方的超人之处,就有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嫌。对于这样夸张的赞美,对方会很反感。赞美本来有恭敬之意,这样以来就有冒犯的味道了。赞美要出自内心、真心实意。言不由衷或言过其实,对方都会怀疑赞美者的意图。
比如在文艺晚会上,一位朋友兴致激昂,即兴题诗一首。你就可以适当赞美一下:“哎呀,真没想到我们这里还藏着一位诗人啊。”对方听后一定很高兴。你若夸大其词的说:“哦,您的诗真是压倒李白,胜过杜甫啊,就连苏东坡也要逊色几分,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盖世无双啊!”对方一定很不舒服,在座的朋友也会处于尴尬状态。不知你是假意赞美还是存心讽刺。很可能整个场面气氛会被你打破。
赞美是可以的,如果过度的夸张,赞美也就变了味。过分地夸张往往使赞美脱离实际情况,让人感觉缺乏真诚的东西。真诚的赞美应该是朴素的,有所保留的。越是了解,赞美对方就越不应该过分夸张和矫揉造作,有涵养的人都喜欢自然朴实的赞美。对于一般知识分子,你夸他智力超群,才华出众对方会很生气。对长相一般的女性,你夸她美貌过人,她也会认为你在讽刺她。
2.赞美要不落俗套
人们常说,第一个把女人比做鲜花的是天才,而第二个把女人比做鲜花的就是蠢才,谁愿意做蠢才呢?因此赞美人要给人一种新鲜感的享受,语言要力求新颖,不落俗套,避免陈词滥调。俗套的赞美还不如不赞美。
3.尽量不用客套语
一些不会赞美的庸俗人,老爱搬用一些空话、套话来赞美对方。有时还像戏剧人物的恭维语言一样,像什么“幸会幸会、久仰大名、如雷贯耳、百闻不如一见、名不虚传、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等一些老套庸俗的恭维词作为赞美之词来恭维他人。这种公式化的套话,没人喜欢听,使人感觉对方缺乏诚意、逢场应酬而已,哪里有赞美之意。这类赞美不会给人留下什么好印象。
4.不要模仿他人
有些人在赞美别人时,自己想不出什么赞美之词,只能模仿别人的赞美语言,附和别人的赞美之词。吃别人嚼过的东西没味道,也没人愿意听这样的赞美。
有这样一则盲目模仿他人的小故事:五代时期的朱温,他手下有一批喜欢鹦鹉学舌,溜虚拍马的人。一次,朱温与众宾客在大柳树下小憩,独自说了一句:“好大柳树!”宾客为了讨好他,纷纷起来互相赞叹:“好大柳树”。朱温看了觉得好笑,又道:“好大柳树,可作车头。”实际上柳木是不能做车头的,但还是有五六人互相赞叹“好作车头”。朱温对这些鹦鹉学舌的人烦透了,厉声说道:“柳树岂可作车头!我听人说,秦时赵高指鹿为马,有甚难事!”于是把说“可作车头”的盲目学舌者斩刑示众。
5.切忌说外行话
赞美他人是对他人的认可和肯定。所以在赞美时,不能说外行话,要慎重选择好赞美的角度,不要在你不懂的领域胡乱赞美。不懂装懂的赞美,会给对方落下笑柄。
有这样一则外行话的笑话,恋爱双方约会。女方文化水平很有限,男方还有些文化素质,是位钢铁厂的会计。女方就冒充内行的对男方说:“你既然在钢铁厂上班,就该买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看一看,也好提高一下你的技术水平啊。”男方听后哭笑不得,只好与女方告吹。
6.赞美不要犯忌讳
俗话说,“癞梨头怕说光,麻子脸忌说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忌讳,或是生活习惯忌讳,或是生理缺陷忌讳。人人都讨厌别人冲撞自己的忌讳。赞美他人时如不小心就会冲撞了对方,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有时甚至招来怨恨。
特别是生理有缺陷的人,对自己的缺陷很敏感,如果你赞美时涉及到他的缺陷,对方会很苦恼。
例如,小张腿脚不灵便,但很有才华,在单位一次技能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领奖回来,同事小王赞美小张:“小张,这次拿了一等奖,高兴的连走路都摇摆不定了。”本来是夸奖之词,却弄的小张很不高兴。
7.赞美不要讨好奉承
做人要“日行一善”,其实日行一善并不难,赞美别人也是一善。但赞美不同于阿谀,阿谀是一种虚伪的奉承,所谓“好阿谀则是非之心起”,所以做人宁容谏诤之友,勿交阿谀之人,被人批评不可怕,受人阿谀才可畏。有的人赞美不当,成了逢迎拍马、阿谀奉承,也会受人轻视,因此做人不要阿谀谄媚,还要避免赞美不当而不自觉地陷入阿谀的陷讲。
生存箴言
随时随地赞美别人,目的非常明确:讨好对方,为自己所利用。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是一个成功的好习惯。无论是同事、朋友,还是家人,谁做了件值得赞美的事,不要吝于赞美他,那么你的生活也会更加美好。
多听少说,让自己更深沉神秘
舌头是极少人可以驯服的野兽,为人处世中有许多方面都是表面的游戏。如果你话说得太多,必定让人觉得你浅薄;话不多说,则会令人觉得你了不起,更容易受到别人的尊敬。话说得越少,就越显得深沉和神秘,就越会抬高自己的地位。
很多人在和人谈话时,总喜欢自卖自夸,喋喋不休,让对方在大多数时间里都听自己说,不放过任何一个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以为这样就能说服对方。在厚黑家看来,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说话从来就是两个人的事情,我们需要通过谈话,来了解别人、说服别人,其最基本的前提是让对方也有足够的机会表达自己。在大多数时候,他对自己问题的了解比别人多很多,而且,如果你给他的印象是表现欲太强,那么他就可能会认为你对他丝毫不在意,因而也会对你所说的内容不予关注。即使对方有一些你不尽同意的观点,你也要耐心地听着,以便领会他的真实意图,寻找他观点的纰漏之处。
所以,如果你想要掌握高超的厚黑说话艺术,至少就应该善于倾听,诚恳地鼓励他充分说出自己的看法。
厚黑案例
美国著名学者查理·艾略特说:“一点儿秘密也没有……专心致志地听人讲话这是最重要的。什么也比不上注意听——对谈话人的恭维了。”这不仅非常明白,而且事实也的确如此。当说到听别人讲话的效果时,查理·艾略特给我们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艾略特从商店买了一套衣服,很快他就失望了,原因是衣服会掉色,把他的衬衣领子都染上了色。艾略特拿着这件衣服来到商店,找到卖这件衣服的售货员,想说说事情经过,可没做到。因为售货员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话。
“我们卖了几千套这样的衣服,”售货员声明说,“您是第一个找上门来抱怨衣服质量不好的人。”他的语气似乎在说:“您在撒谎,您想诬赖我们,等我给您点厉害看看。”
吵得正凶的时候,第二个售货员走了进来,说:“所有深色礼服开始穿时都会褪色,一点办法都没有。特别是这种价钱的衣服,这种衣服是染过的。”
“我差点给气得跳起来”,艾略特先生叙述这件事时强调说,“第一个售货员怀疑我是否诚实,第二个售货员说我买的是二等品。我气死了。我准备对他说:你们把这件衣服收下,随便扔到什么地方,见鬼去吧。正在这时这个部门的负责人出来了,他很内行。他的做法改变了我的情绪,使一个被激怒的顾客变成了满意的顾客。他是怎样做的?”
“首先,他一句话没讲,专心地听我把话讲完。其次,当我把话讲完,那两个售货员又开始陈述他们的观点时,他开始反驳他们,帮我说话。他不仅指出了我的领子确实是因衣服褪色而弄脏的,而且还强调说商店不应当出售使顾客不满意的商品。后来,他承认他不知道这套衣服为什么出毛病,并且直接对我说:‘您想怎么处理?我一定遵照您说的办。’”
90分钟前我还准备把这件可恶的衣服扔给他们,可现在我却回答说:“我想听听您的意见,我想知道,这套衣服以后还会再染脏领子否,能否再想点什么办法。”他建议我再穿一星期,如果还不能使您满意,您把它拿来,我们想办法解决。请原谅,给您添了这些麻烦。
“我满意地离开了商店。七天后,衣服不再掉色了。我完全相信这家商店了。”
艾萨克·马科森大概是世界上采访过著名人物最多的人。他说,许多人没能给人留下好印象是由于他们不善于注意听对方讲话。“他们如此津津有味地讲着,完全不听别人对他讲些什么……许多知名人士对我讲,他们注重注意听的人,而不注重只管说的人。然而,看来人们听的能力弱于其他能力。”其实,不只是著名的人,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注意听他讲话的人,但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
活学活用
身在职场,如果每天上班都能带着愉快的表情,无疑会给人以乐观豁达的好印象。但是,假如说话太多,而且都是涉及到别人的事情,就会令同事对你筑起围墙,敬而远之,因为任何人都唯恐被他人抓住自己的把柄,四处宣扬不利于己的言语。因此,在待人处世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就是一定要集中精力听对方的话,少说多听,最好是做个只开口不讲话的“开心果”。在待人处世中,以下几点是尤其需要注意的:
1.办公室恋情秘而不宣
大凡成功的人士都不主张搞办公室恋情。但是,其他同事之间会出现恋情,这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同事告诉自己的办公室之恋,应该只是听听而已,不可参与意见,以免造成误会,使老板认为你是办公室恋情的一个赞成和支持者。
2.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对于自己看不顺眼的事情,最好是一笑了之,不必与之纠缠。假如遇到一位利用男女私情博取上司欢心的同事,尽管你内心对他(她)多么不屑,也不要公开谈论。因为即使你将之传开,也不能改变现状,反而有可能影响你的形象,非常不值。
3.绝不估计公司的发展前景
任何时候都不要自作聪明地去评论和估计公司的前景,然后再用专家的口吻去判断事情,这样做是作为下属的大忌。因为老板和上司最不喜欢把本公司的内部情况公开化、透明化,无论是赚了大钱还是亏损,都不愿百分之百地向员工宣布,使他们知根知底。假如遇到自作聪明的下属,向其他同事传递有关公司的内政与前景的话语,上司肯定会大为反感。
4.加薪幅度一定要互相保密
在商业机构中,是不可能有绝对公平的,每个人加薪幅度的多少,只能证明老板对人的印象和喜爱的程度有多大,而不一定是工作能力的好坏与否。因此,不要执着于加薪的幅度而互相询问、传播,以免自讨没趣,惹得老板不快。
5.不要向同事诉苦
如果你有对公司不满的情绪,切不可向同事倾诉,因为他们不仅帮不上你的忙,反而有可能把事情弄得更糟,从而影响你的前途。假如有同事向你诉苦的话,你应当多加安慰,但不能表示任何意见。否则,你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扮演了一名煽动者的角色。
为了逞一时快,图口头上的痛快,而影响个人,是与厚黑之道背道而驰的。然而,有些人在待人处世中,却根本不管对方是不是爱听,只管自己滔滔不绝地神侃胡吹,以为这样就能博取对方的好感,殊不知恰恰相反,反而成了社交场上谁都不愿意打交道的“讨厌鬼”。
因此,在待人处世中,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巴,竖起你的耳朵。记住,当你在认真地聆听别人讲话的时候,你的认真,你的全心全意,你的鼓励和赞美都会使对方感到你在尊重他,当然你也会得到善意的回报。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听众呢?
首先就是要保持耳朵的畅通,闭上自己的嘴巴。在与人交谈时,尽量地使对方谈他所感兴趣的事,并用鼓励性的话语或手势让对方说下去,并不时地在不紧要处插一两句赞叹的话,对方会认为你在尊重他,并全心全意地聆听。切记,轻敲手指或频频用脚打拍子,这些动作是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的。
在与人交谈时,眼睛一定要看着对方的脸,但不要长时间地盯住对方的眼睛,因为这样会使对方产生厌恶的情绪。只要你全神贯注,轻轻松松地坐着,不用对方将音量加大你也可以一字不差地听进耳朵里。同时还要善于协助对方把话说下去。别人说了一大通以后,如果得不到你的回应,尽管你在认真地听,对方也会认为你心不在焉。在对方话语的不紧要处,不妨用一些很短的评语以表示你在认真地倾听,诸如“真的吗!”“太好了!”“告诉我是怎么回事?”这些话语会使对方兴趣倍增。
其次,要学会听出对方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通常除说话以外,一个眼色,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能在特定的语境中表达明确的意思。就是同一句话也可以听出其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把握好此两点,就不难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处世高手。
另外,在待人处世中,除了要学会做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听众之外,还应该特别注意,千万不要不分场合乱说话,因为很多时间不说话比说话不知要好多少倍。
生存箴言
不论在和什么人讲话时,都需要你耐心地听着,抱着一种开阔的心胸,诚恳地鼓励别人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才能使对方感受到你对他的重视。这样,他内心的戒备自然就会消除,从而更多地考虑你的感受和要求。
长话短说,点到为止不露心机
处事高手说话圆滑而保守,不该说的则不说。这绝对不是不诚实的行为,也不是狡猾的行为,而是有心机的表现。
为人处世,厚黑学的观点是千万不要动不动把自己的老底都交给对方。在任何情况下都应留下七分话,不必对任何人都和盘托出。
你也许以为有什么说什么,不遮遮掩掩,是光明磊落的行为,殊不知你的弱点和缺点都暴露出来,尤其当对方是奸诈小人的话,你就很容易被别人陷害。那些圆滑的人,一般只说三分话,点到为止。
世界上到处充满了斗争与矛盾,社会上到处都有小人,而且易退易涨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生活中充满了陷阱,君子又斗不过小人,说话稍有不慎,便有被套进去任人宰割的危险。如果对对方了解不够,双方关系浅薄甚至只有一面之交,我们就把自己的秘密都谈出来,是厚黑学待人处世的大忌。
厚黑案例
案例一:
清朝光绪帝载湉即位时年仅4岁,由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西太后慈禧常常单独召见廷臣,有事也不与东太后慈安商量,慈安太后为此颇为不平。
光绪七年(1881年),慈禧太后忽然染了重病,征集中外名医治疗都没有效果。后来用产后疏导补养的方法治疗,居然痊愈。慈安太后由此知道慈禧太后失德不检,就以庆祝慈禧康复为名,在钟粹宫摆下宴席,和慈禧共饮。酒过三巡之后,慈安太后屏退左右,谈起成丰晚年的事情。说到兴起时,她说:“20多年来,两宫相处还算好,有一件事情很早就想和妹妹说了,先请妹妹看一件东西。”她说着拿出一卷黄绫纸来。原来是咸丰帝临终之前写给慈安太后的手谕,大意是说如果此后慈禧不安分,可以出示此诏命大臣把她除掉。慈禧听后脸色大变。
慈安太后完全是出于好心告知慈禧太后此事,她本来是想借遗诏规劝慈禧太后处处须检点。为了不使慈禧猜忌,慈安太后当场把遗诏在蜡烛上烧了,并说:“此纸已经没有用处,烧了更好。”慈禧表面装作感激涕零,暗中却心怀鬼胎。不久之后,年仅45岁、比慈禧还小两岁的慈安太后突然暴毙宫中,而清廷的垂帘听政由两宫并列一下子变成了慈禧一人独裁。根据种种迹象来看,慈安正是被慈禧太后所毒杀。
案例二:
汉武帝有个奶妈,自小把汉武帝带大。这奶妈依仗自己的身份,常常在外面做些犯法的事情。汉武帝也知道了这些事,准备把她依法严办。皇帝真发怒了,奶妈也无可奈何,只好求救于东方朔。
东方朔他听了奶妈的话后,说道:“此非唇舌所争。”就是说:奶妈啊!这件事情,凭嘴巴来讲,是没有用的。因此,他教导奶妈说:“而必望济者,将去时,但当屡顾帝,慎勿言此,或可万一冀耳!”——你要我真救你,又有希望帮得上忙的话,等皇帝下命令要办你的时候,叫人把你拉下去你被牵走的时候,什么都不要说,皇帝要你滚只好滚了,但你走两步,便回头看看皇帝,走两步,又回头看看皇帝,千万不可要求说:“皇帝!我是你的奶妈,请原谅我吧!……否则,你的头将会落地。你什么都不要讲,喂皇帝吃奶的事更不要提,或者还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可以保全你。”
东方朔对奶妈这样吩咐好了,等到汉武帝叫奶妈来问:“你在外面做了这许多坏事,太可恶了!”叫左右拉下去法办。奶妈听了,就照着东方朔的吩咐,走一两步,就回头看看皇帝,泪流满面。东方朔站在旁边说:“你这个老太婆还神经什么?皇帝已经长大了,还要靠你喂奶吃吗?你就快滚吧!”东方朔这么一讲,汉武帝听了很难过,心想自己自小在她的手中长大,现在要把她绑去砍头,或者坐牢,心里也着实难过,又听到东方朔这样一骂,便想算了,免了你这一次的罪吧!以后可不可再犯销了。“帝凄然,即敕免罪。”
活学活用
戴高乐将军曾经说过,真正的领袖人物要幽居、伟大和超脱,要神秘,有时就需要沉默寡言。无巧不成书,在戴高乐之前的几百年之前,我国明朝吕坤在《呻吟语》中曾经总结圣人的处世经验说:独处看不破,忽处看不破,劳倦时看不破,急遽仓促时看不破,惊扰感时看不破,重大独当时看不破,吾必以为圣人。
这里所提到的圣人,也只是一个有悬念的人而已。
我们或许成不了圣人,但我们可以做“部分的圣人”——一个有悬念的人。为此,首先我们必须在必要的时候学会免开尊口。
在交际中,不应该问对方“你是做哪一行的”,要留给别人一点自由空间,这样我们才能够不被看破,才能显示出我们的风范。俗话说“祸从口出”,是是非非的人情世故,大多都演绎在说话当中。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弱点和缺点,但是这些弱点和缺点,一旦从他人嘴里出来,就成了短处和隐私。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大忌。聪明者说话懂得点到为止,给他人更大的想像空间。
人们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局外人一般很难知道真相,即使知道一些皮毛,也不一定可靠,况且另外还有许多隐衷非外人所知。因此,对于任何问题,我们都不能凭主观猜测乱说,更不能只由于片面的观察就在背后批评别人,这样只会给自己惹来麻烦,被人认为是道德问题。
孔子曰:“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在与他人交往时,倘若你与对方的交情不是很深,但你却畅所欲言,对方会有怎样的反应呢?你说的话是属于你自己的事,可是也要考虑对方愿不愿意听。双方彼此关系浅薄,你与之深谈,只会显出你没有修养,所以逢人只说三分话,不是不可说,而是不必说,不该说。
说话有三种限制,一是人,二是时,三是地。非其人不必说;非其时,虽得其人,也不必说;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仍是不必说。非其人,你说三分真话,已经显得太多;得其人,而非其时,你说三分话,正好给他一个暗示,趁机观察他的反应: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你说三分话,正好引起他的注意,如有必要,再择地作长谈。这可以说是世故通达,是有心机的表现。
古人有云:守口如瓶,防意如城。这句说就是告诉我们说话要谨慎。让人们缄口不言是做不到的,唯有小心谨慎而已。这是对自己的安全和品行的一种保护措施。
倘若遇到有些人说其他人的短处时,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听了就算,像别人告诉我们的秘密一样,三缄其口,不可做传声筒,并且也不深信片面之词,更不必记在心上。倘若在听到片面之言后贸然宣扬出去,十有八九被认为是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说出的话如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当明白自己说错话时,已经为时已晚了。
除了要懂得不应散布别人的是非外,还要学会对自己的秘密也应该少开口为妙。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这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法。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倘若你凭一时冲动找人去倾诉,这样做的结果,很可能就是把秘密泄露出去,而自取其辱,自找倒霉。社会是复杂的,我们“抛出一片心”说不定恰巧入了别人的陷阱。
因此,说三分话并不是狡猾和不诚实,而是一种修养。我们说话必须看对方是什么人,倘若对方不是可以尽言的人,我们就只能说三分话。
生存箴言
在很多时候,与其一下子把心全都掏出来,不如慢慢地观察对方,有了足够的了解之后,再交心也不迟。你可以不虚伪,坦坦荡荡,但绝不可以把全部的感情都放进去,要留一些时间和空间以便自己思考。
假话真说,用真诚打动对方
说假话并不是目的本身,而是达到说真话的一种手段。只有说出先让对方觉得愉悦和舒坦的假话,他才会对你的真话不抗拒。
在待人处世中,要想受人欢迎,就要时刻注意给对方留面子。因为只有给人面子,才能为自己争得更多的东西。不给别人留面子的人,到头来很可能连自己的面子也丢得一干二净。
要给人留面子就要善于说“假话”,大多数情况下,“忠言”都是不给人留面子的,正是因为忠言逆耳,历史上才有那么多忠臣良将不得好下场。
厚黑案例
案例一:
在德国某家电子公司的一次会议上,公司经理拿出一个筹划已久的商标图案,打算征求大家的意见。
经理胸有成竹地说:“这个商标的主题是东方升起的旭日,而日本人正号称自己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这个旭日很像日本的国徽,因此,我敢保证,日本人一定会乐于购买我们的产品。”
营业部主任和广告部主任都极力恭维经理的这个构想,不料,那位刚进公司不久的销售部主任却说:“我不同意这个商标方案。”
经理听了很吃惊,所有的人也都瞪大眼睛,充满疑惑地看着他,好像对将要发生的“战争”充满期待。
销售部主任并没有同经理争论那个带红圈圈的设计是很雅观,还是很难看,他只是轻轻地说:“我恐怕它太好了。”
经理一听到这话,感到十分得意和开心,脸上露出了笑容。但是他还是很纳闷:“你的话我难于理解,请解释一下。”
销售部主任缓缓地说:“这个设计的确和日本的国徽很相似,大部分日本人会喜欢它。但是,我们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市场,那就是中国,那里的人们也会联想起日本国徽,这样就不会引起他们的好感,势必要影响我们在中国的市场。这不是同本公司要扩展对华贸易计划相抵触吗?这显然是顾此失彼了嘛!”
“天哪,你的意见高明极了。”经理叫了起来。
案例二:
日本有一家关西药房,这家药房的老板,特别善于“给人面子”,不管是真话还是假话,只要从他嘴里说出来,总是那么动听,因而生意兴隆。每当顾客一上门,他就马上起身相迎,满脸带着笑容客气地打恭作揖说“欢迎光临”,使进店来的顾客感到心情愉悦,产生被人重视的满足感。接下来,药房老板开始发自内心地说他的假话,例如对于年纪大的人,就说“你看起来真年轻!”,对于爱美喜欢打扮的小姐太太,说些“你身上穿的这套衣服很漂亮”之类令人听了舒坦又温馨的话。
此外,这位药房老板还采取了一种近乎奇怪的“不卖药给来买药的顾客”经营原则。当顾客被客气地招呼过,浑身舒坦地说:“请给我一瓶感冒药”。此时,药房老板绝不会立刻递上感冒药,而是改口说:“您是哪里不舒服?”倘若顾客回答:“喉咙痛”,药房老板马上会接着说:“这样子的话,最好不要服用感冒药。”然后他就不卖药给顾客。这时,顾客一定对药房老板不卖药的举动,大感疑惑而纳闷地问:“那么应该如何才好呢?”
药房老板就会说:“与其吃药,不如以营养剂来强健身体,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对你治疗感冒会更有好处。”药房老板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说服来买药的顾客转而购买维他命或蜂王浆等营养品。顾客因为药房老板方才巧妙地给过自己面子,也就欣然接受建议,况且营养剂给人的印象,的确是比药品来得好。
活学活用
读完这个故事,你一定会佩服老板的聪明吧。不错,营养剂的价钱胜过药品数倍,而且对于治感冒来说,营养品肯定比不上感冒药,但由于药房老板的假话说得态度诚恳,令顾客信服,使得老板卖出了更多的营养剂,药房生意也就自然红火。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说假话的,现在应该清楚如何发自内心地说好假话了吧,更明白为什么要学会说假话了吧!
现实生活中,也很少有人会因为说直言、说令人不悦的话,而使自己获得好处,这是成功处世的经验之谈。即使想要说的都是为对方着想的忠告之言,但是对方通常在听了之后,不是感谢你而是不喜欢你。欲行厚黑之术,必须首先清楚这个事实。
真正说好假话并不比说真话容易,首先我们应消除对假话的偏见和罪恶感,这样,我们才能把假话说好。说假话有以下几条规则:
1.假话是无法真实表达时的一种真实
当我们不能表露自己的真实意图时,我们就选择一种模糊不清的语言来表达真实。当女友穿着新买的时装,问我们是否漂亮,而我们觉得实在难看时,我们便开始用模糊的语言,回答说:“还好。”“还好”是一个什么概念,是不太好或是还可以?这就是谎言中的真实。它区别于违心而发的奉承和谄媚。
2.合情合理
这是谎言得以存在的重要前提,许多谎言明显是与事实不符的,甚至是相反的,但因为它合乎情理,因而也同样可以体现我们的善良、爱心和高尚。经常有这样的事情:
妻子得了不治之症马上将要死去,丈夫应该让妻子知道病情吗?大多数专家认为:丈夫不应该把事情的真相告诉妻子,也不应该向她流露痛苦的表情,以增加她的负担。应该使妻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尽可能快活。当一位丈夫忍受着即将到来的永别时,他那与实情不符的安慰反而会带给我们感动,因为在这谎言里包含了无限艰难的克制。
3.必须
这是指许多谎言非说不可,这种必须有时候是出于礼仪。例如,当我们应邀去参加庆祝活动前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我们必须把悲伤和恼怒掩饰起来,带着笑意投入欢乐的场合。这种掩饰是为了礼仪需要,怎能加以指责?有时候我们说谎言是为了摆脱令人烦恼的困境。例如,美国曾经就一项新法案征求意见,有关人员质问罗斯:“你赞成那条新法案吗?”罗斯说:“我的朋友中,有的赞成,有的反对。”工作人员追问罗斯:“我问的是你。”罗斯说:“我赞成我的朋友们。”
4.态度要诚恳,不要犯对方的忌讳
倘若你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向对方说一些听起来舒坦愉悦的话语,即使是礼貌性的赞美,有时对方非但不接受你的心意,反而会对你产生虚伪的不良印象。因此,诚恳认真的表情是改变对方心理的重要策略。纵然你说的话完全与事实不同,是真正的假话,但只要是极具诚意地表示。对方仍会相信这是你由衷之言,自然就会对你产生良好印象,这是不证自明的道理。
5.为对方着想
不管直言还是谏言,总之在说真话的时候,都必须事先考虑对方的容忍度和自己的发言时机。即使是面对经常见面并且性情温厚的上司,当他身体状况欠佳,或是情绪低落不稳时,千万要谨言慎行。这时,一句令人不悦的真话,都足以使对方勃然大怒,肯定会波及将来人事方面的考核,一定要非常谨慎才行!
再者,对于初次见面或是不常见面的人,千万不可贸然向对方说直言不讳的真话,因为你的真话正好犯了对方的忌讳,对你来个不理不睬,你很可能连个解释道歉的机会都没有。祸从口出,少讲令人不悦的话,对你总是有好处的。
当我们说假话时坚持以上几条规则,我坚信它同样会给我们带来非凡的魅力。只要我们心存真实,把说谎仅仅作为交际的一种策略,这就是美丽的谎言。这同丑恶的假话。同以不可告人的目的编造的假话相比,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
善意的谎言并不是鼓励你说谎,而是告诉你在某些时候,谎言比实话实说会更好。
生存箴言
需要注意的是,以假话恭维对方,千万不要犯对方的忌讳,因为一旦犯忌,即使你的态度再认真,表情再诚恳,也达不到好的效果。比如你对一个相当在意自己塌鼻梁缺陷的人说:“你的鼻子很好好!”说的话完全是反语,肯定会令对方极度不悦。
直话曲说,拐着弯儿说话效果好
有时候直言直语是一把伤人伤己的双面利刃,对于他人的缺点能不讲就不讲,即便要讲也要拐个弯,迂回地讲,点到为止地讲。直来直去地批评别人,对自己没什么好处,早晚吃不了兜着走。
固然直言直语是人性中一种很可爱、很值得大家珍惜的特质,因为也唯有这种直言直语的人,才能让是非得以分明,让人的优缺点得以分明。只是在现实社会里,直言直语却是为人处世中的致命伤。
《厚黑学》认为,要想获得待人处世的成功,必须懂得察言观色,善加分辨,认清对方是真要你开口,抑或只是礼貌性的客套。最好在说话时巧妙地拐个弯儿,千万不要“乱放炮”。因为每个人都需要自尊,需要面子。直来直去,实际上就是“不给面子”,使对方心中不快,以至造成双方关系破裂,甚至反目成仇。所以,我们说话要避免直来直去,不妨拐个弯,这样说话效果也许更好。
厚黑案例
春秋时的晋国,自晋文公即位后,发愤图强,使得国家迅速兴盛起来,成为春秋时的一大强国,晋文公也成了一代霸主。可接下来,晋襄公、晋灵公却不思振作,只图享乐。晋国的霸主地位也不知不觉地被楚庄王代替。晋灵公即位不久,不思进取,大兴土木。修筑官室楼台,以供自己和嫔妃们享乐游玩。有一年,他竟挖空心思,想要建造一个九层高的楼台。可以想见,在当时那种科学水平、建筑材料、建筑技术等条件下,如此宏大复杂的工程,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无疑会给老百姓造成沉重的负担,使国力衰竭。因此,大臣和老百姓都反对建九层楼台。但是晋灵公固执己见。并且在朝堂之上严厉地对大臣说:“敢有劝阻建楼台的,立即斩首”气氛十分紧张。一些想保全身家性命的大臣,都吓得噤若寒蝉,谁愿意去送死呢?再没有人敢说反对的话!
一天,有个叫苟息的大夫求见。晋灵公以为他是来劝谏的,便命人拉开弓,搭上箭,只要苟息开口劝说,他就要射死苟息。谁知苟息进来后,像是没看见他这架势一样,非常轻松自然,笑嘻嘻地对晋灵公说:“我今天特地来表演一套绝技给国君看,让国君开开眼界,散散心。国君您感兴趣吗?”晋灵公一听有玩的就来神儿了,忙问:“什么绝技?别卖美子了,快表演给我看看。”苟息见晋灵公上钩了,便说:“我可以把九个棋子一个个叠起来以后,再在上面放九个鸡蛋。”
晋灵公听到这事十分新鲜,不相信苟息会有这么高的技艺,但是叉急于一饱眼福,便急急说道:“我从未听过和见过这种事,今天就请你给我摆摆看!”苟息当然清楚,如果国君认为是欺骗了他,就会有杀头的危险。当晋灵公叫人拿来棋子和鸡蛋后,苟息便动手摆了起来。他先是沁沁翼翼地把九个棋子堆了起来,然后又慢慢地将鸡蛋放置在棋子上。只见他放上一个鸡蛋,又放第二个,第三个……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这时,屋子里的气氛十分紧张、沉寂,只能听到鸡蛋碰到棋子的声音,围观的大臣们全都屏住呼吸,生怕鸡蛋落下来。苟息也紧张得额头冒汗。晋灵公看到这情景,禁不住大声说:“这太危险了!这太危险了!”晋灵公刚说完“危险”,苟息就从容不迫地说:“我倒感觉这算不了什幺危险,还有比这更危险的呢!”晋灵公觉得奇怪,因为对他来说,这样子已经是够刺激,够危险的了,还会有什么更惊险的绝招呢?便迫不及待地说:“是吗?快让我看看!”这时,只听见苟息一字一句、非常沉痛地说:“九层之台,造了三年,还没有完工。三年来,男人不能在田里耕种,女人不能在家里纺织,都在这里搬木头,运石块。国库的金子也快花完了。兵士得不到给养,武器没有金属铸造。邻国正在计划乘机侵略我们。这样下去,国家很快就会灭亡。到那时,国君您将怎么办呢?这难道不比垒鸡蛋更危险吗?”晋灵公听到这种十分合理又十分可怕的警告,不由得吓出一身冷汗,意识到了自己干了一件多么荒唐的事,犯了多么严重的错误,便对苟息说:“搞九层之台,是我的过错。”立即下令停止筑台。
活学活用
古语道,伴君如伴虎。一句不慎的话,都可能使臣民人头落地。因此,聪明的臣下总是直话不直说,说话会拐弯儿,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苟息如果直接向晋灵公提出建议,不但达不到目的,而且很可能会引起晋灵公的不悦,到头来事与愿违,后果也很难设想。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说话直来直去,这是直爽坦诚的表现,是值得提倡的,人们口头上也一向把直来直去的性格,作为一种美德,倍加赞赏。如果你随便问一个朋友:你喜欢什么样性格的人?他往往会回答:性格豪爽、直来直去。人们在称颂某人时,也往往说:“他性格爽直,说话从不拐弯抹角,直来直去。”
但直炮筒子未必受欢迎,中国人的行为模式很特殊,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表面上一套,实际上可能是“意在言外”。换句话说,就是嘴上说喜欢“直来直去”,内心深处却并不喜欢“直来直去”。当对方回答“不”的时候,未必真的是“不”,很可能只是客套的礼貌性回答,拒绝你的请求。反过来,当对方说“好”的时候,也未必就表示同意,或许只是不愿当面给你难堪而已!
也就是说,大部分人还是不喜欢直言直语的,其实,很多时候直言直语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
首先,喜欢直言直语的人说话时常只看到现象或问题,也常只考虑到自己一吐为快,而不去考虑别人的立场、感受和能否接受。他的直言直语可能是一派胡言,也可能鞭辟入里,但是都会让人受不了,于是人际关系就出现了阻碍,别人宁可离你远远的,免得一不小心就要承受你的直言直语。
其次,喜欢直言直语的人一般都具有正义倾向的性格,言语的爆发力杀伤力也很强,所以有时候这种人也会被别人当枪使,鼓励你去揭发菜事的不法,去攻击某人的不公。不管成效如何,这种人总要成为牺牲品。
因此,《厚黑手》认为:在为人处世中,直言直语是一把伤人伤己的双面利刃,而不是劈荆棘的开山斧,要学会直话曲说。
1.对于某人处事的不当,或性格上的弱点,不要直接陈述出来,因为他别人看来,这也许不是在帮助他,而是和他过不去,而且,你的直言直语也不会产生多少效用,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心堡垒,是不允许他人侵犯的。因此,对于别人的缺点,能不讲就不要讲,要讲就拐个弯,迂回地讲,点到为止地讲,他如果不听,那是他的事!
2.对于某事,少去批评他的不当。因为事是人计划的,人做的,你批评事就等于在批评人,不要相信所谓的“对事不对人”的说法。除非你力量大,地位高,否则直言直语只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如果某事你非讲不可,最好拐个弯,含蓄地讲,迂回地讲,如果没有人接受就算了,反正你也没什么损失,何必管那么多,自找麻烦呢?
生存箴言
说话直爽,常被人们当作一种优点,但是在生活中同样直来直去的人,有的人处处受欢迎,有的人却处处得罪人。其实,说话直爽并不等于言语毫无顾忌,只图一时之快,不讲究方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