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圆滑生存之“拒”:圆滑拒绝,巧说“不”
说出“不”字不容易,曾经难倒了不少人,这需要有扮演黑脸的绝对勇气。拒人财物需要有战胜自己私欲的勇气,拒人情谊需要有黑脸对人的勇气。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可见拒人之难。而精明的人,懂得以折中法、模糊法、婉拒法……拒人于千里。
黑脸无情,拒绝有术
“不”这个字好写,音节也简单,但拿到人与人之间,却很不容易说出口。很多老实人或因为感情因素,或因为个性关系,或因为时势所迫,无法把“不”字说出来,因而吃了大亏。
生活中,人人都愿意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力求实现自己设计的目标或理想。假如有人反对你的做法,你可能就会放弃自己原来的想法。这样一来,你原来设计的目标恐怕是永远也达不到了。
你应该知道你永远无法做到令每一个人满意。事实上如果你能取悦于50%的人,那说明你已经做得相当好了。
我们生活在一个纷繁多变、复杂难测的社会中。面对各种各样、瞬息万变、布满陷阱的人际诱惑,要敢于黑脸,要勇于说“不”,要懂得拒绝,这样会使你的人际关系更加丰富多彩,使你的社交游刃有余。
厚黑案例
陶行知在取得金陵大学文科第一名的成绩后,于1914年赴美留学,并在获得博士学位后于1917年回国。
归国后,陶行知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务主任。有一次,高师附中招考新生。国民党政府一位姓汪的高级官员的两位公子也来报考。可是,这两位公子平日只知吃喝玩乐,从不认真读书、学习,属于不学无术的花花公子。结果,考试成绩低劣,未被录取。那位汪长官便打电话给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找陶行知,要陶行知通融一下,录取他的两个儿子入学。陶行知婉言拒绝。
第二天,汪长官派自己的秘书亲自到校找陶行知当面求情。这位秘书一见陶行知便说明来意,请陶行知在录取两位汪公子入学问题上高抬贵手。
陶行知郑重地告诉来者:
“敝校招考新生,一向按成绩录取,若不按成绩,便失去了录取新生的准绳,莘莘学子将无所适从。汪先生两位令郎今年虽未考取,只要好好读书,明年还可再考嘛。”
秘书见陶行知毫无松口之意,便以利诱的口吻说道:
“陶先生年轻有为,又有留洋学历,只要陶先生在这件事上给汪先生一个面子,今后青云直上,何患无梯?眼下汪先生就会重重酬谢陶先生的。”
说罢,从皮包取出一张银票递了过来:
“这是汪先生一点小意思,希望陶先生笑纳。”
陶行知哈哈大笑,推开秘书的手,说:
“先生,我背一首苏东坡的诗给你听听:‘治学不求富,读书不求官。比如饮不醉,陶然有余欢。’请你上复汪先生,恕行知未能从命。”
秘书满脸通红,他站起来,收起银票,改用威胁的口气说:
“但愿陶先生一切顺利,万事如意,将来切莫后悔。”
说罢,悻悻而去。
活学活用
陶行知先生运用引用的方式来明志和拒绝,可以说是一种有效的策略——这只是“方”的一面。但是,弄得秘书恼羞成怒地悻悻而去,就容易给自己造成隐患,所以不能算一种高超的策略。那么,该怎样拒绝别人,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又尽量不得罪人呢?这就需要一些“圆”的拒绝技巧。
该说“不”时,就要勇敢地说“不”。对于那些绝对不能办的事,必须斩钉截铁地予以回绝,而拒绝的方法则有多种:
1.直面拒绝术
办事都要讲究原则,不符合原则的事儿坚决不能办。如果某人向你提出的要求是不符合原则的,你就不答应给办,这就叫坚持原则。不论什么样的关系,该拒绝的一定要拒绝。
2.委婉拒绝术
本法是希望对方知难而退。著名作家钱钟书在电话里对想拜访他的英国女士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
3.转移拒绝术
转移重心,改变话头是拒绝的一种艺术。顾左右而言它,就是转移拒绝术的体现。
4.补偿拒绝术
对一些要求拒绝后,可适当予以补偿。别人所托之事千奇百怪,对于违背原则之事,应在讲明道理之后,帮助他想一些别的方法作为替补。因为一般的人都有一种补偿心理,如果你想的办法不很理想,但你已经尽力了,对方的情感便得到了满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失望感;如果你的办法帮助别人圆满解决了问题,那别人会更满意。
5.打断拒绝术
有位主管,当她不想听人唆,或想拒绝那登门拜访的推销员,便在对方正说得津津有味时,她很有礼貌地说:“对不起,我去一下卫生间。”如此两三次以后,对方哪有“口味”再讲下去?加外运用下列词语,也可使对方知难而退:
切断对方话题:“啊!是什么?”、“请再说一次!”、“请等一等!”……
转换对方话题:“是那样吗?”、“话可不能这么说……”、“难道没有例外?”、“有时候……”
人与人之间,如果用上敬语的话,那就疏远了。
6.请他人转告
一般说来,当着别人的面拒绝或者亲自表示拒绝总是让人难以接受,毕竟和他所希望的差距太大了。别人的请求就像一个美丽的肥皂泡,如果直接一下子戳破未免有些残忍,而请他人转告则给了别人时间和心理的缓冲,相对来说,也易于为人接受。
如:刘刚为了工程的事找到和他交情不错的公司经理张远,张远知道这工程必须得公开竞标,一点私情也不能讲。临告别时,刘刚塞给张远一盒雪茄烟,果然不出他所料,里面那是什么雪茄,竟是多张一百元的钞票。下午张远在商场转悠,正想如何回绝朋友而又不伤害对方的感情,突然,他看到了另外一位朋友,就和他说:“我正在挑选一台笔记本,刚刚怕钱不够向刘刚借了一笔钱,现在我也没有看到合适的,你帮我把钱还给他吧。另外,再告诉他工程竞标马上就要开始了,让他好好准备……”
7.提出选择
如果朋友或者爱人提议说周末去公园赏花,不要急着一口拒绝,“我不去,一点都不好玩!”之类的话很容易伤对方的自尊心,打消别人的热情和兴致。你可以说:“赏花很不错啊!这个时节去划船应该也很好呢!”这样的回答听起来像是赞同对方的建议,但是却表明了你更倾向于划船,实质上是一种否定。
8.用沉默表示“不”。
沉默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含义,沉默可以表示反抗,也表示忍受;沉默表示坚决否定,也也可以表示默认……如果一位不大熟识的朋友邀请你参加晚会,送来请帖,你可以不予回复。它本身说明,你不愿参加这样的活动。
9.另外指点迷津
当你对别人的请求力不从心或者确实不想帮忙的时候,你可以为他介绍几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如果你指点的途径依然是“此路不通”,相信你的朋友也不会责怪你的,毕竟你是在尽力帮他出谋划策。当然,如果因此而成功了,你自然也会成为感激的对象。
10.用回避表示“不”。
和朋友去看了一部拙劣的武打片,出影院后,朋友问:“你觉得这部片子怎么样?”你可以回答:“我更喜欢抒情点的片子。”你正发烧,但不想告诉朋友,以免引起担心。朋友关心地问:“你测过体温吗?”你说:“不要紧,今天天气不太好。”
生存箴言
拒绝总是令人遗憾的,但却又是无法回避的,所以拒绝时必须以得体的方式进行,把对方的不满和不快控制在尽可能小的限度内。如果不该拒绝的拒绝了,有时会耽误大事;如果该拒绝的不拒绝,不仅事情办不成,甚至会自食其恶果。
自倒苦水,让人知难而退
有时候,我们拒绝的理由很难直说,这时,我们也不妨只用一些“哎呀,这怎么办呢?”“真伤脑筋”之类的话就可以了。
有人想让庄子去做官,庄子并未直接拒绝,而是打了一个比方,说:“你看到太庙里被当作供品的牛马吗?当它尚未被宰杀时,披着华丽的布料,吃着最好的饲料,的确风光,但一到了太庙,被宰杀成为牲品,再想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可能吗?”庄子虽没有正面回答,但一个很贴切的比喻已经回答了,让他去做官是不可能的,对方听后就知难而退了。
其实,在拒绝别人的时候,“不”字很难说出口,这时我们不妨自倒苦水,让其知难而退。
厚黑案例
冯至是贵州某教育局的人事科长,经常处于矛盾的包围之中,上级的话他不得不听,违心的事也要办,下边的事不敢应,一应就是一大串,他的官当的苦不堪言。
在他极其苦恼时,一位智者提醒他,面对矛盾,你何不采取回避锋芒的办法,这能使你得到解脱。这使冯科长茅塞顿开,连叹自己以前太笨,以致得罪了一些上级。
掌握了这一处理矛盾的秘诀,冯科长坦然多了。
一次,刘副局长让他想办法将其自费毕业的侄子安插到某中学去,这不符合政策,让冯科长很为难,因为一旦出现问题,承担责任的是他,而非刘副局长。这时他想起了回避锋芒,不直接对抗的退让之法,便小试牛刀。
冯科长对刘副局长说:“好,我会尽心为您办这件事的,您让您的侄子把他的毕业证、档案材料给我送过来。”
刘副局长的侄子来了,但只有档案材料,没有毕业证,因为他虽读完了两年学制,但学业不精,自学考试才通过了七门,哪来的毕业证,冯科长让他先回去等候通知。
过了几天,刘副局长又过问这件事情,冯科长先说了说他侄子的情况,随后说道:
“刘局长,这可怎么办呢?人家非要毕业证,说了好几次都没用,真是愁死我了。”
刘副局长从冯科长的话里显然己听出了弦外之音,只好说:
“那就先放放再说吧。”
冯至对刘副局长没有采取直接对抗的方法,而是欲擒先纵、回避锋芒,达到了保护自身的目的。
活学活用
拒绝对方时,我们一方面要寻求对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应主动地理解对方,这样才能达到“生意不成仁义在”的公关效果。例如,当阐释我们不得不拒绝的理由时,不妨客观真诚地说明一下,我们的拒绝可能给对方带来的利益。凡事往往都有两个方面,坏事里面总是包含着好的一面,只要我们内心是热情坦诚的,这样的拒绝方法不仅不会伤和气,而且还能促进双方关系的发展,对方更能体谅你的良苦用心。
有时候,我们拒绝的理由很难直说,这时,我们也不妨只用一些“哎呀,这怎么办呢?”“真伤脑筋”之类的话就可以了。不必具体解释理由,对方一般也不会再追问具体理由的;即使是问,也可继续使用“哎呀,真是一言难尽,真没办法!”之类的话给予回答。
有一位妇人来找林肯总统,她理直气壮地说:“总统先生,你一定要给我儿子一个上校的职位。我并不是要求你的恩赐,而是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权利。因为我的祖父曾参加过雷新顿战役,我的叔父在布拉敦斯堡是唯一没有逃跑的人,而我的父亲又参加过纳奥林斯之战,我丈夫是在曼特莱战死的,所以……”
林肯一边听一边点着头,接过话头儿说:“夫人,你们一家三代为国服务,对于国家的贡献实在够多了,我深表敬意。现在你能不能给别人一个为国效命的机会?”
那妇人无话可说,其实在我们拒绝别人时,就得让对方知难而退。
假如是领导成员托你办事,你可以说,我们单位是集体领导,你的事儿,需要大家讨论才能决定。不过,这件事恐怕很难通过,最好还是不要抱太大希望。如果你实在要坚持的话,待大家讨论后再说,我个人说了不算数——这就是推托其辞,把矛盾引向了另外的地方,意思是我不是不给你办,而是我办不了。听者听到这样的话,一般都要打退堂鼓,会说:“那好吧,既然是这样,我也不难为你了,以后再说吧!”对方听了这样的话,也就会明白你拒绝的意思了。
当对方的要求是不合公司或部门规定时,你就要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工作权限让对方知道,并暗示他:如果自己帮了这个忙,就超出了自己的工作范围,违反了公司的有关规定。在自己工作已排满而爱莫能助的前提下,要让他清楚自己工作的先后顺序,并暗示他:如果帮他这个忙,会耽误自己正在进行的工作,会对公司与自己产生较大的冲击。
一般来说,同事听你这么说,一定会知难而退,再想其他办法。
如果在对方提出某项要求之前,我们已经从别的途径获知此事或在谈话中已洞悉对方的目的,我们可以采取以攻为守的办法予以拒绝。比如朋友找你借钱去做一些不正当的事情(如赌博),你可以在对方之前率先提出要求:“可巧碰上你了,我正准备去找你借点钱……”对方一听这话自然不会在向你开口借钱,还会懊悔自己到和尚庙借拢梳——走错门了。
生活中,几乎每个女孩都被人追求过,假如某男孩对你说:“如果有这个荣幸的话,请你当我的女朋友,好吗?”面对着温文有礼的男性,你会实在难以拒绝。这时,你又不知他是否出于真心,因为有的人只是嘴巴会说话而心里却不一定如此。这时,即使他礼貌再周到,而你实在对他缺乏兴趣,就不妨让他知难而退,说声“不”。在礼尚往来的原则下,你也应拒绝得很有礼貌:“对不起!我此时还不想交男朋友,所以我不能答应你。”让对方觉得是你“不想交男朋友”,并非不想和他交朋友,如此便不会伤害到他的自尊心。
生存箴言
面对他人不合理的请求时,采取迂回的战术,转移话题也好,另有理由也可以,关键是让对方知难而退。要善于利用语气的转折——温和而坚持——绝不会答应,这样也不致撕破脸,对于你的拒绝态度对方也是可以体谅的,何乐而不为呢?
答非所问,装傻回绝对方
在有的场合,对对方的提问不管作出怎样的回答,都于己不利,这时不妨佯装没有听见,没有看到,不作任何表示,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对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无法做到的事情,或自己不愿意允诺的请求,本来是应该拒绝的,只是由于人情关系、利害关系等,很难说出一个“不”字。此时,答非所问,迷糊应对不失为一种大智若愚的体现。
厚黑案例
案例一:
伏明霞是第25届奥运会年龄最小的金牌得主之一。在女子跳水预赛和决赛中,她的比分一路遥遥领先,几乎所向无敌,成为无可争议的冠军。因她孩子气十足,稚气天然,故被誉为“跳水公主”。
赴巴塞罗那之前,憋足劲拿金牌的伏明霞,除对激烈竞争中技术动作如何发挥考虑较多外,最让她伤脑筋的就是无孔不入、防不胜防的记者发问。一方面她年龄太小,性格内向,又不善言谈;另一方面,对跳水队的训练方法、技术安排等等也有一个保密的问题,是不能随便说的,因此,她左右为难,面对记者的提问闭口不言,是对记者的不尊重;开口回答,又不知说什么、怎么说。她把这桩心事说给了教练。教练说:“你年龄小,记者更容易对付。”于是便如此这般地给她面授机宜。
果然,伏明霞以眼花缭乱而又无懈可击的优美一跳完成最后一个动作爬上池壁时,马上被中外记者包围。连珠炮式的发问开始了:
“你父母做什么?”
“不知道,”小冠军开始认真地执行教练的“战略部署”,冷静地答道。
“你父母每年看望你几次?”
“不知道。”
“你家离训练地多远?”
“不知道。”
“晚上会不会给你庆功?”
“不知道。”想了想,即兴发挥补充了一句,“因为现在还没有到晚上。”
“哇……精彩!精彩!”
伏明霞的一问三不知,不但没有把记者惹恼,反而更显得天真可爱,颇有风采,因而备受外国记者青睐。
英国记者说她是“迎风飘曳头发如青燕展翅不知父母做什么的最年轻的世界冠军。”而在奥运会尚未结束时,美国《时代周刊》便已出刊运至巴塞罗那,将封面位置让给腾空于巴城上空的她,而把美国自己的跳水冠军伦奇以至打破游泳世界纪录的巴罗曼,都屈尊在书的夹页之中。
案例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因土耳其打败了甘当英国傀儡的希腊。于是英国就收集列强,与土耳其在洛桑谈判,企图威胁土耳其签订不平等条约。在谈判桌旁,双方强弱悬殊太大了。英国方面的则是外相叫刻遵,他身材魁梧,声若洪钟,名震各国。同时,他还得到了法、意、美、日、俄、希腊等各列强代表的支持,他们一个个盛气凌人。而土耳其的代表叫伊斯美,他身材矮小,耳朵有些聋,一个无名之辈。但是,面对着列强咄咄逼人的攻势,伊斯美却从容不迫地应付一切,而对土耳其有利的发言他都听得清清楚楚,不利的话他全没听见似的。伊斯美瞅准时机,笑着说道:“让我讲讲维持土耳其的条件,好吗?”
英国外相刻遵立刻咆哮如雷,大声吼叫着,恫吓威胁伊斯美。各国列强代表也支持刻遵,威胁伊斯美。
面对这些“狰狞”的面孔,伊斯美像平常一样装聋作哑,稳稳当当地坐在椅子上,若无其事的样子,还慢慢地故意流露出一丝不解和有点迷惑的神情。
刻遵声嘶力竭的叫了一阵子之后就再也无力咆哮。于是伊斯美不慌不忙的张开右手,贴在耳边,将上身整个的慢慢移近刻遵,极温和地问:“刻遵先生,你说什么,我还没有听明白。能请您再重复一遍吗?”接着他又抱歉地摊开双手:“真遗憾,因为我耳聋,所以,只好再麻烦您说一遍了。”伊斯美把刻遵气得直翻白眼,好半天没说一句话,最后松散地瘫坐在椅子上。其实,伊斯美的心里清楚,刻遵的暴怒只不过是一种短暂而不顾一切的突发激情,极难重复。于是他就采用“装聋对策,”牢牢控制住了刻遵的情绪。
活学活用
根据心理学的调查发现,人们的确有在日常生活中故意装傻的现象。例如在上班族中,有百分之十二的人曾对上司装过傻,而百分之十四的人对同事装过。虽然它跟“楚楚可怜”法一样,会导致评价降低,但令人惊讶的是,仍有一成以上的人是在自己有意识的情况下用了这个办法。
上班族会用到“装疯卖傻法”的场合有以下三种。
第一,有愿做不想做的事。例如像是打杂般的工作、很花时间的工作、或单调的工作等。还有像公司运动会之类,公司内部活动的筹办委员也是其中之一。像这种情形便有不少人会用“我不会呀!”或“我对这方面不擅长!”等理由,来把不想做的事巧妙地推掉。
第二,拒绝他人的请求。当别人找上你,希望你能帮他的忙时,你很难直接说“不”吧!因此便以“我很想帮你,可是我自己也没有那个能力”的态度来婉转拒绝。拒绝别人这种事,很难直接以“我不愿意”这种态度来拒绝,而且还可能会让对方怀恨在心。因此,若是用能力、也就是自己无法控制的原因来拒绝,用“我想帮你,可是帮不了”这样的话,拒绝起来便容易多了。
第三,想降低自己的期待值。一个人若能得到他人的高度期待,固然值得高兴,但压力也会随之而来。因为万一失败,受到高度期待的人,所带给其他人的冲击力会愈大。
因此,借由表现出自己的无能,来降低期待值,万一将来失败,自己的词价也不会下降得太多;相反,如果成功,反而会得到预期之外的肯定。
“装疯卖傻法”有以下三种实行技巧,一样样为各位说明。
1.曲解法
即故意曲解对方说话含义。为了达到拒绝的目的,不妨装聋作哑一回。一次,一位贵妇人邀请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到她家里去喝茶,帕格尼尼同意了。当然,贵妇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果然,临出门时,贵妇人又笑着补充说:“亲爱的艺术家,我请您千万不要忘了,明天来的时候带上小提琴。”
“这是为什么呀?”帕格尼尼故作惊讶地说,“太太,您知道我的小提琴是不喝茶的。”帕格尼尼通过曲解对方语言的含义,把自己的拒绝意思表达得明明白白。这种方法适用于爱玩小手段的狡猾者,让他(她)面对拒绝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2.无能法
这招便是表明“我没有能力做那件事,因此我不愿意做”的一种方法。根据工作的内容的不同,“无能”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主要用于与自己平日业务无关的业务上。例如:
当别人要求你处理电脑文书资料时,你可以说:
“电脑我用不好,光一页我就要打一个小时,而且说不定还会把重要的资料弄不见!”
当别人要求你做账簿时,你可以说:“我最怕计算了,看到数字我就头痛!”
不过,所表明的“无能”的理由不具真实性,那可就行不通。例如刚才电脑处理的例子,如果是在电脑公司,说这种话谁信!后面那个例子,如果发生在银行,也绝对会显得很突兀。平常愈少接触到的工作,说这种话时,所获得的可信度也就愈大。所以要说:“我没做过”“我做得不好”这些话的时候,这些话一定要具有可信度才行。
3.转嫁法
这招是接着“表示无能”的用法之后,以“我办不到,你去拜托某某比较好”的说法,来将矛头指向他人的做法。
“我对电脑没办法,不过小王对电脑很熟,你去拜托他看看怎么样?”
“我对计算工作最头大了,小芸好像是簿记二级的,她应该做得来!”
像这样搬出一位在这方面能力比自己强的人,然后要对方去拜托他就行了。
不止能力的问题,像下面这个例子中的场合也能适用。
“我如果要做这件事,恐怕要花掉不少时间。小范好像说他今天工作分量不怎么多!”
这个办法有一个问题就是,可能会招致那个被你“转嫁”的人怨恨。想拜托人的人一定会说:“是某某说请你帮忙比较好!”对方也就会知道是你干下的好事。这么一来,那个人心里一定会想:可恶的家伙,竟然把讨厌的事推给我!
尤其当需要帮忙的工作内容,是人人都不想做的事情的时候,这种惹来怨恨的可能性就愈高。所以,最好在多数人都知道“某某事情是某某最擅长的”,这样的转嫁不会给他带来大麻烦时,这样的招数才适用。
4.假装忘记
当你无论如何实在无法拒绝对方的时候,就先接受他的要求,然后再假装忘记。
“对不起,我忘得一干二净了!”
“你有叫我帮你什么吗?”
这招容易在不知不觉中使用过度,要注意这一招只要一句“忘了!”就能轻松搞定一切,因此我们常会轻易地便用上它。然而,虽然它用法简单,但如果仔细想想,这招实在不值得推荐。姑且先把“做这种事好吗”的道德判断摆在一边,这招如果做下去,一定会惹来对方的不悦,甚至会被人认为是一个“随随便便、马马虎虎”的人。再说,别人会请你帮忙做的事,多半都是非做不可的事,因此在他对你死心,转而去找其他人帮忙之前,要“一直”忘记,似乎也不太容易。
不过,不管是真忘还是假忘,在公司里像这种“忘记委托”的人,其实还真不少。
5.不要“装傻”过头
“装疯卖傻法”如果使用过度,很容易给人留下“无能”“不可靠”的印象。而当自己反过来想求人帮忙时,被拒绝的几率也会大幅提高。因此要注意,绝对不要使用过度。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装疯卖傻法”一定要慎选使用的场合。也就是说只在与自己得评价无关的地方使用,以免招来“无能”或“不可靠”的负面印象。
如果一个跑业务的说“我在别人面前讲话会很紧张”而拒绝参加公司的会议,那么这对他来说,可说是致命伤。但如果是做研究工作的人说这种话,那就另当别论,效果完全不同。要装疯卖傻时,切记:只用对自己不重要的部分来装。
生存箴言
“装傻”以拒绝对方,其实是表示“自己无能为力,不愿做不想做的事”。也就是说:“我办不到!所以不想做!”
无限期拖延巧拒绝
拒绝别人时,语言不要太生硬,不要伤害别人的自尊心,要讲究拒绝的艺术,要给对方找一个台阶,为自己留有余地。
拒绝,是一项高难度的技巧,要根据不同情况运用不同的拒绝艺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虽然应当提倡在适时地表达“不”,但真正能愉快地接受“不”字的人恐怕没有几个。相反,断然的拒绝必将导致公众的不满;轻易地、直截了当地说“不”,只会让人认为你是一个毫无诚意的人。这时,我们不妨采用拖延的方法,巧妙拒绝别人。
在别人向你提出请求时,如果你能做到,就可以答应别人,但如果你感到这一请求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时,你当然可以立即回绝:“不行,这个忙我帮不了!”但这样会引起被拒绝者的满腹牢骚,你如果用拖延之计来回答,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厚黑案例
案例一:
王经理在会议上提出,策划部刘小姐的企划案受到总经理的褒奖,心里非常高兴,决定要请大家去聚餐。
王经理对刘小姐说:“小刘,你提出来的新人研习企划案非常好,总经理也很欣赏。”
“谢谢!”
“我也很高兴,今天大家想要去庆祝一下,刚好我也有空,你一定要去,今天我请客。怎样?”王经理向刘小姐提出邀请。
“这真是太好了,我很想参加……可是,经理,真抱歉!今天已经和朋友约好要去听音乐会,票都买好了。实在不巧,真可惜!”刘小姐慢慢地解释道。
“那,那就没有办法了!”
“下次吧,下次我一定挪出时间,谢谢你了!”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刘小姐良好的表达技巧,她首先支持经理的建议,然后明确充分地说明今天不能参加聚餐的原因,最后说“下次吧”,以拒绝经理,同时也表示自己的诚意。
如果刘小姐直截了当地说:“今天不行,今天我有约会了”或者是勉强答应下来,这种方法要么给对方造成伤害,要么破坏自己的心境和计划,对刘小姐来说都是不利的。
案例二:
小张最近的生活有些拮据,于是想到了老同学小李。
一天,小张专门来拜访小李,见面了少不了寒暄,也少不了叙叙旧。最后,小张言归正传,问小李:“真是不好意思开口,但是作为老同学,我就直说了,你手头有没有2000元,我有点事急用,回头有了就还给你。”
小李虽然可以借给老同学,但是他知道这借出去的钱不好收回来的。去年小李借他钱还没有还呢?可是怎么拒绝他呢?小李犯难了,直接说“没有”“不借”,肯定会伤了感情的。想了想,小李敷衍他,说道:“好!再过一段时间,等我把款收回来,收齐了,就借你两千块钱。”
小李的敷衍很有水平,不说不借,也不说马上借,而是说过一段时间收款后再借。这话中的“过一段时间”不是确指,到时借不借再说。小张听后已经很明白了,但他也无话可说,因为小李并没有说不借给,只是过一段时间再说而已,所以只好作罢。
活学活用
现实生活中,常常发生别人请求你帮忙,或向你借钱的事,如何拒绝确实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聪明圆滑的人,利用拖延,不说一个“不”字,就可以把别人的请求拒之门外。具体来说,拖延拒绝的技巧如下:
1.让我考虑一下
对方提出请求后,不必当场拒绝,可以采取拖延的办法。你可以说:“让我再考虑一下,明天答复你。”这样,既为你赢得了考虑如何答复的时间,又会使对方认为你是很认真对待这个请求。张艳一心想当一名记者,于是想从学校调到某报社工作,她找到了同事的丈夫——某报社黄总编,黄总编知道报社现在严重超编,但又不好直接拒绝,于是对张艳说:“刚刚超编进来一批毕业生,短期内社里不会考虑进人的问题了,过一段时间再说吧。”黄总编没说这事绝对不行,而是以条件不利为理由,虽然没有拒绝,但为后来的拒绝埋下了伏笔。
2.下一次吧
常听到这样的对话:“今晚我请客,请务必光临。”“今天恐怕不行,下次一定来。”
“下次”在中国是个很模糊的词。下次是什么时候,并没有说定,实际上给对方的是一个含糊不定的概念。对方若是聪明人,一定会听出其中的意思,而不会强人所难了。其实,“下次”就是说话者的拖延之计。
3.日后再谈
至于“日后”,此刻也不甚为人关心,这种做法也比直接拒绝回答来得恰当,容易让人接受,虽然表面上你是在对他摆出低姿态,实际上却是拒绝正面作答,以保持他心理的平衡。如:发言者若来势汹汹,你不妨说“像这样的难题我们日后再谈”来缓和当时的紧张气氛。
生存箴言
想都不想就做出拒绝,会让人认为你是一个无情的人,更甚者是认为你对他有成见。急性子的人,在拒绝别人时,一定要改掉这样的作风。对于别人的要求,不妨想一想,再委婉推脱拒绝,别人也会知道的意思的。
把逐客令说得美妙动听
有人登门拜访,聊个没完没了,你想下逐客令,可又难以启齿,怎么办?厚黑学认为,我们需要把逐客令下得充满人情味。
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景:你正在为某件事情忙得不可开交,而这时来了一位老客户,也没什么要紧的事情。可是为了“面子”,你不得不耐着性子招待他,请他吃饭。你原本以为他吃完饭后会立马走人,可对方喝完茶后没完没了地和你聊了起来,丝毫没有走的意思。这时,你虽然心里很着急,可又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请走客人,于是,便烦恼得要命。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难以开口对别人说“不”,有时即使说了,也由于说得过于直白而伤害了对方的自尊心。因此,到底怎么样把“不”字说出口,同时又不失自己的热情,以后再见面时也就不会感到尴尬。
其实,如果你掌握了一点拒绝他人的技巧,就能轻轻松松地“请”走他人。你在下逐客令时,不妨运用暗示,把话说得美妙动听一些。
厚黑案例
案例一:
方言是一个电脑迷,工作之余,喜欢看书,自学一些电脑知识,比如网页制作、编程等。住在他对门的是一位老教师,后来退休了,闲着没事做,因此只要听到方言下班回家的开门声,他便跟了进去,和方言天南地北地聊,以消磨无聊的时光。
开始几天,方言出于对老教师的尊重,只要他一进门,便放下手中的活,陪他神侃,可时间一长,方言就心疼自己的时间了,因为他不愿把空余时间全浪费在聊天上。
一个周末,方言正坐在电脑前研究一个程序,退休老教师再一次跨进他的家门,方言立刻拿出自己刚编写的程序,说:“这是我早上刚做出的程序,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呢,请您指正。我想今后尽量多挤出时间来学计算机,我还年轻,我不能虚度光阴啊!”
方言的这番话似乎很尊重对方,但“请您指正”只是表面之意,而“我不想虚度光阴”的感叹却是在提醒对方:请您今后别再来打扰我了。
方言在说“逐客令”时,运用了暗示,把逐客令说得美妙动听,这样就能“一箭双雕”,既不挫伤对方的自尊心,又为自己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案例二:
本田宗一郎是日本著名企业家,本田汽车的创始人。一次,一位名叫金六郎的青年来拜访本田宗一郎,想把一块地产卖给他。
本田宗一郎听玩金六郎的陈述之后,并没有作出买或者不买的直接回答,而是在桌子上拿起一些看上去很像纤维的东西给金六郎看,并且问他说:“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不知道。”金六郎诚实地回答。
“这是一种新发现的材料。我想用它来做本田宗一郎汽车的外壳。”本田宗一郎详细地向金六郎讲述了一遍,他饶有兴致地讲了很久,谈论了这种新型汽车制造材料的来源和特点,又讲到了他明年汽车打算采取何种新的计划。这些内容让金六郎摸不着头脑,但是他也没有机会打断本田宗一郎的讲话。一直到最后,金六郎终于明白其实本田宗一郎对他的土地并没有多大兴趣,于是只得告辞。
活学活用
有朋友来访,促膝长谈,表达友情,交流思想,不仅是生活中的一大乐事,而且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大益事。但现实生活中也有给我们带来了不方便的不速之客。工余饭后,你刚想静下心来读点书或是做点事,不料不请自来的客人常扰得你心烦意乱。他东家长西家短,唠唠叨叨,没完没了,一再重复你毫无兴趣的话题且越说越来劲。你勉强敷衍,心不在焉,焦急万分,真想对他下逐客令而又怕伤感情,难以启齿。如果你“舍命陪君子”,那么你将一事无成,因为你的时间——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白白地被别人占去了。
那么,该怎样对付饶舌常客呢?最好的对付办法是:运用有“圆滑”的语言技巧,把逐客令说得美妙动听,这样你就能两全其美:既不挫伤朋友的自尊心,又为自己节省了宝贵的时间。下面的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用委婉的语言来提醒、暗示不速之客,主人并没有多余的时间跟他闲聊
跟冷酷无情的逐客令相比,这种方法容易被对方接受。例如:“今晚我有空,咱们好好畅谈。从明天开始我就要全力以赴准备材料,我争取这次能评上工程师。”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请您从明天起别再来打扰我了。
又如:“最近我妻子身体不适,吃过晚饭就想睡。咱们是否说得轻一点?”此话虽然用的是商量口气,但传递的信息十分明确:你的高谈阔论有碍女主人的休息,还是请你少光临为妙吧!
再如:“这是我第一次发表的文章,请您指正。我想今后尽量多挤些时间写写东西,我还年轻,真想有所作为啊。”这番话似乎很尊重对方,但“请您指正”只是虚晃一枪,而“真想有所作为”的感叹却是在提醒对方:请你今后别再来纠缠不休了。
2.写出你的愿望和要求
有些不速之客反应较迟钝,婉转的逐客令常常难以奏效。对这些人,不妨用张贴字样的方法代替直率的语言,表达使人一见就明的意思。影片《陈毅市长》里有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在家里客厅的墙上贴上“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的字样以提醒来客。如果你张贴了类似字样,纯属“闲谈”的饶舌者就不好意思喋喋不休地说下去了。我们可根据具体情况贴一些如“孩子即将参加高考,请多关照”、“主人正在自学英语,请谅解”之类的字样,制造一种努力拼搏、惜时如金的氛围,使闲谈者望而却步。从常理上说,字样是写给所有的来客看的,并非针对某一位,因而不会使哪位来客有太多的难堪。当然,在不速之客知趣地告辞时,主人可送到门口并致意:“真抱歉。等这段时间过去,欢迎你常来。”
3.过分热情,让对方不自在
不速之客一到,你就笑脸相迎,赶忙沏茶倒水,捧出瓜子、糖果,喊着到处找烟,很有可能把他吓得下次不敢贸然再来。你用接待贵宾的高规格,他一般也不敢老是以“贵客”自居。
4.主动出击
用主动出击的积极姿态堵住饶舌常客登门来访之路。看准他一般是在每天何时到你家的,你不妨在他来访之前一刻钟先“杀”上门去:“您多次来访,礼尚往来,我应回访您,否则太失礼了。”于是你由主人变成了客人,他则由客人变成了主人。这样,你就争得了掌握交谈时间的主动权,想何时回家,就何时告辞:“最近我有些急事要处理,改日再谈吧!”更重要的是,你杀上门去的次数一多,他就被你牢牢粘在自己家里,原先每晚必上你家的行为定势就有望改变。过了一个阶段,你“班师回朝”之后,他很可能不再“重蹈旧辙”。以攻代守,先发制人,其实是特殊形式的逐客令。
必须注意的是,不管使用何种方法,主人都必须不失热情。不速之客一般是邻居、亲戚、同学、同事,主客之间相当熟悉,切忌用冷冰冰的表情和尖刻刺耳的语言刺伤对方,也不宜用爱理不理、屡屡看手表等方式表示烦厌之意,免得以后见面时十分尴尬。
生存箴言
美丽的语言更容易让人接受,狐狸不就是用美丽的语言骗取了乌鸦嘴里的肉吗?婉转动人、感人肺腑的语言代替那种开门见山、尖酸刻薄、直截了当的语言会让人感到身心愉悦、欣然接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含糊其辞不了了之
搪塞式拒绝,就是不把事情讲得过于明白,而是避重就轻、避实就虚,用暗示的方法让对方明白自己拒绝的意图。这种方法既避免了双方的尴尬,又达到回绝的目的。
生活中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你提出某种要求时,对方既不马上反对,也不立即赞同,而是耐心细致地与你谈些与主题有关但又模模糊糊的问题,整个谈话像笼在烟雾之中,最后你都不明白自己是怎样被拒绝的。这一计谋,称之为“模糊拒绝术”。
厚黑案例
案例一:
1864年,在日本的德川幕府时代。西方列强瓜分中国之后,又对日本虎视眈眈,他们用武力要挟日本签订割让日本彦岛的条约。日本方面派高杉普作为谈判代表。高杉普作曾到过中国,亲眼见到中国国土被列强割据的惨状。因此,为了国家的安危,他决心尽自己的能力与列强在谈判桌上周旋。在签字仪式上,他为了拖延时间,便滔滔不绝地说:“我日本国,自从天照大神以来,就……”把日本的历史一一述说出来。历史文字一般艰深难懂,假若再译成其他语言,则更要费时费力。因此高杉普作的这一做法,使翻译大为头痛,很多地方不知如何用英语表达。而西方列强代表听得更是云山雾罩。谈判无法最终分出谁胜谁负,据说签字之事就不了了之了,日本国土得以保全。
高杉普作可谓是将拒绝的计谋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在国家安危受到威胁时,机智镇定地用“模糊拒绝法”挽救了国家。
案例二:
《纽约客》杂志的漫画是美国文化的标志化景观之一。《纽约客》某编辑写小说,小说改成电影后,票房丰收,某老板想把此人挖去作编剧,开出的价码是每周500美元——这件事发生在上世纪40年代,这个价钱据说纽约的绝大多数作家都无法拒绝,但是,某编辑回电说:“罗斯先生也加到了这一水平。”
罗斯先生是当时《纽约客》的主编,该先生不像好莱坞老板那么有钱,他根本不可能给这位编辑加薪,但老板不知内情,马上抬价:“1000美元。”某编辑再次回电:“罗斯先生也加到了这一水平。”
如此几个来回,最后价码达到了每周2500美元,相当于现在的19000美元,某编辑仍是那句话:“罗斯先生也加到了这一水平。”
事情就此搁置,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又想起来了,但他忘记了上次把价码抬到了什么水平,所以这次一开口就是“1500美元。”,某编辑回电说:“罗斯先生也减到了这一水平。”
这个故事的主题是“金钱”,这位编辑拒绝了金钱,但他微笑着,优雅,平静。他没有接受金钱的诱惑,而是一直含糊的回避。这也是《纽约客》漫画的态度——必不可少的覆盖着一层天鹅绒,即使是拒绝、抵抗、批评,也不会弄得汗流浃背、声嘶力竭。
活学活用
敷衍式的拒绝是最常见最常用的一种比较圆滑的拒绝方法,敷衍是在不便明言回绝的情况下,含糊回避请托人。敷衍是一种艺术,运用好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有一次庄子向监河侯借贷,监河侯敷衍他,说道:“好!再过一段时间,等我去收租,收齐了,就借你三百两金子。”监河侯的敷衍很有水平,不说不借,也不说马上借,而是说过一段时间收租后再借。这话有几层意思:一是我目前没有,现在不能借给你;二是我也不是富人;三是过一段时间不是确指,到时借不借再说。庄子听后已经很明白了,但他不会怨恨什么,因为监河侯并没有说不借,只是过一段时间再说而已,还是有希望的。
敷衍式的拒绝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1.推托其辞
在不便明言相拒的时候,推托其辞是一种比较策略的办法。人处在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中,互相制约的因素很多,为什么不选择一个盾牌挡一挡呢?如:有人托你办事儿,假如你是领导成员之一,你可以说,我们单位是集体领导,像你的事儿,需要大家讨论才能决定,不过,这件事恐怕很难通过,最好还是别抱什么希望,如果你实在要坚持的话,待大家讨论后再说,我个人说了不算数——这就是推托其辞,把矛盾引向了另外的地方,意思是我不是不给你办,而是我办不了。听者听到这样的话,一般都要打退堂鼓,会说:“那好吧,既然是这样,我也不难为你了,以后再说吧!”
2.答非所问
答非所问是装糊涂,给请托者以暗示。
如:“此事您能不能帮忙?”
“我明天必须去参加会议”。
答非所问,婉拒了对方,对方会从你的话语中感受到,他的请托得不到你的帮助,只好采取别的办法。
3.含糊拒绝法
如:“今晚我请客,请务必光临。”
“今天恐怕不行,下次一定来。”
下次是什么时候,并没有说定,实际上给对方的是一个含糊不定概念。对方若是聪明人,一定会听出其中的意思,而不会强人所难了。
4.避实就虚法
当别人要求你公开某些情况,而你不想或不能做出一些明确的回答时,可以采取避实就虚的手法,避免作实质性回答。
1945年美国在日本扔下两颗原子弹后,美国新闻界一个突出话题是猜苏联有多少原子弹。当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率代表团访问美国时,在下榻的旅馆门前被一群美国记者所包围,有记者问莫洛托夫:“苏联有多少原子弹?”莫洛托夫绷着脸说:“足够!”这样的回答避其话锋,保守秘密,同时又显示了苏联人民的自尊和力量。
5.改变话题法
如不愿回答别人向你打听的事情时,可用巧妙变换话题的方法,让对方处于被动地位,从而改变意图。
一段时间,由于台湾当局采取军事行为,造成海峡两岸局势紧张。在一次外交场合,一名外国记者有意发问:“请问,对台湾问题,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后措施是什么?”
我外交人员冷静地答道:“请阁下相信,我们最终会解决这个问题的。而我倒真有点担心,如果贵国反政府运动继续发展下去,贵政府是否具有维持现状的能力。”
这样的回答,有意改变话题,达到巧妙拒绝的目的,而且语带讥讽:本国政府连现状都难以维护,你还是多关心关心本国的事情吧!这样就把握了主动权。
总之,在拒绝他人时,搪塞拒绝、含糊回避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不仅能达到拒绝别人的目的,而且不伤和气,在拒绝的艺术中,的确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
生存箴言
在现实生活中,出于某种原因或目的,有些人要求我们对一些事情或人物作出评价或发表看法,以探明我们的态度,而事实上,我们又不宜把评价或看法具体化,这时,如果我们不能机智地应付,巧妙地回答,就可能陷入被动局面以致于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