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都是艺术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4 什么是好的线条?

在画画时,什么是好的线条呢?大家有自己的标准吗?

其实很简单:只要是流畅的、自信的、真诚的线条,就是好的线条。

很多成年人在画画的时候,明明可以很自信,只是因为想得太多,在落笔时反而会显得很犹豫。他们会考虑太多技巧层面的事情,比如该如何起笔、落笔等。因为我们一直在追求那个完全“正确”的东西,如此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线条一定也是犹豫和缺乏表现力的。

但假如你跟孩子一起做这件事情,你会发现,大部分孩子是很果断的,落笔无悔。在过去组织的许多次亲子艺术活动中,我一次又一次地验证了这个发现。

当我把儿童水墨课上孩子们第一次画的线条发到朋友圈之后,我的一位艺术家老师说:“线条真的是太好了,我感动得眼泪都要流下来了。”因为他教授很多成年人画中国画,深知得到这种品质的线条是多么不易。

孩子们灵动真挚,不会想那么多,就是在真诚地表达自己,所以他们的线条更直接、更顺畅,让人感觉更舒服。

我们看很多艺术作品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品位,我们研究琢磨绘画技巧是为了深入理解艺术家和作品的由来。在我们着手画时,其实反而可以不用想得太多,放松的状态是必要的基础。

当然,不能说任何的杰作孩子都能随手无意识地创作出来,但是你不妨停下来安静地想一想,在每个领域大概都有这样的规则:无数的刻意练习,其实追求的就是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不着痕迹、一气呵成这样的境界啊。

下面来看一些好的线条。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个学习的路径中,我更多地借鉴了中国水墨画的素材,因为中国的绘画更多是由线条组成,摒弃了对光的表现,因此也就不需要用阴影来塑造所谓的视觉错觉——立体,而是呈现为线和网状。

不夸张地说,线条的品质就是判断中国画优劣的基本原则。

我们都说“吴带当风”,这是在说吴道子。图1.4-1是吴道子的作品《八十七神仙卷》的局部。徐悲鸿视之为珍宝,历尽坎坷将它收在身边。这幅画气势磅礴,画面中有87位道教神仙人物,神态超然,衣裾飞扬。

很多学中国画的人以此画为标杆,临摹线条进行学习。

我有一位画中国画很专业的朋友,她从初中开始画中国画,后在美院中国画专业学习,还在新加坡做过艺术学院的老师。她的画特别好,很有灵气。虽然这些年因为专注于育儿,并没有做职业艺术家,但艺术让她的生活一直特别充实。

图1.4-1 ◎吴道子 《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早年她看到我自己买了笔墨画册乱画白描,就鼓励我说:“你不学也没有问题,你只要把《八十七神仙卷》都画下来,就可以了。”

图1.4-2 ◎顾恺之 《女史箴图》白描摹本局部

临过了才知道,这就是好的线条,经典里的经典。

我们从历史书里知道吴带当风,这是概念上的知道,真正体会到线条的妙处,风从何处来,需要自己动动手,稍微再进半步,才能领会到我们已经听过许多遍的道理。

再看一幅《女史箴图》(见图1.4-2),作者是顾恺之。这些年代悠远的画作,我们后世看到的都是摹本,但临得也足够好,不影响我们遥想真迹的精美绝伦。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用很简单的线条就把人物的飘逸感画出来了。

当我看到这些作品时,常常感到很诧异,为什么小时候的历史书里面,没有把作品最精彩的部分展示出来呢?

这幅图(图1.4-3)也是《女史箴图》的一部分,抛开里面关于女德的内容,单看画面的线条,清晰流畅,高度概括又真实。

图1.4-3 ◎顾恺之 《女史箴图》宋摹本局部

图1.4-4 ◎陈洪绶 《水浒叶子》李逵

这些作品都是经典,其实不需要我来点评,多看多实践,看进去了,自然就能体会到好的线条有什么样的质感。

陈洪绶在这幅《水浒叶子》人物作品里,同样只用了线条来表现。除了造型的精准外,从线条也能够看出人物的不同性格,衣服褶皱也是用寥寥线条精要概括。

我曾经让水墨课上的小朋友临摹《水浒叶子》,他们大都能够非常果断地画出这些人物,虽然形状都没有那么“准”,但个个都显得别样生动。

图1.4-5 ◎马远 《水图》之《洞庭风细》

前面把康定斯基关于线条的理论放进来,是因为他讲的虽然是抽象艺术,但涉及线条的部分,他的诠释特别适合我们这一阶段的学习——透过表面,看到线条的本质和能量。他说:“不管是画人物还是其他什么,外在的就是你画的这些线,内在的就是你想要表达出来的东西,哪怕它外在的看起来没有那么像。”

就比如粗犷的人物和嶙峋的岩石,除了外形,描绘线条就可以把这种内在性格和质感表达出来。线条当然不仅是勾勒外形,还可以表达内在灵魂。

线条能够表现的比我们能够想到的还要更多,最经典、最极致的大概要数南宋画家马远的《水图》了。

图1.4-5画的是洞庭湖湖面的波澜。我曾经在美国的一所创新中学教中国艺术课,我问世界上最难画的是什么,孩子们果然都说是水。看到我带去的印刷品长卷《水图》,他们都很惊讶,虽然看不懂中国字,但都迫不及待地通过这些线条去猜测江河湖海各是哪一幅的水面。

图1.4-6(1)

图1.4-6(2)

图1.4-6(3)

图1.4-6(4)

神奇之处就在于,马远在《水图》中可以用线条这一种元素的千变万化把水的多种样态表现出来,这大概是线条使用的极致了。我也把《水图》中的线条临过几遍,临的过程中更加体会到用笔用墨的多变。

中国文化好像最擅长用最基本的工具来表现最复杂的主题,这种感觉和中餐很接近,想来毛笔和筷子都是不能离手的文化传承,让人从物质到精神都能得到满足。

虽然我们的绘画课初始用的工具不同(后文会提到),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中受到很大的启发和激励——用简单的工具和基本的元素也可以画出极好的画。所以,先不急着做“器材党”。

《水图》中的江河湖海,对不同地域、季节的水都有描绘,每一幅都能把水纹不一样的状态表现出来,蔚为大观。临《层波叠浪》时,感觉特别激动;临《秋水回波》时,心情平静低回。

我从《水图》里选了四幅局部画面(见图1.4-6),它们的题目分别是《层波叠浪》《长江万顷》《黄河逆流》《秋水回波》,你可以猜猜看每一幅和题目如何对应。答案将在本节的最后揭晓,不要先偷看哦!

有机会大家可以在网上搜索这些图看看,跟它们凝神对视一下。然后,再去看看真正的水面,看看波浪和波涛是不是这样的形态。

所以,画画真的不是非要画得很烦琐才富有表现力,你可能只画简单的一个点、一条线、一根枝杈,它们也可以很有生命力。

在我学画的时候,遇到几位很棒的艺术家老师,他们采用的是那种私塾式的教学方式,只收很少几个学生,带着大家一起画、一起讨论,耳提面命。

之前我虽然没学过画画,但好多年都有带速写本随时写生的习惯,自我感觉造型能力还挺好的。每当看到很复杂的东西我就特别喜欢画,比如刚买回来的一大簇花、特别复杂的植物等,我会画得特别来劲,就想把自己探索好多年的白描技巧使用出来。

深入学画之后,我终于意识到,不只是画复杂的东西能显示技巧,有时候越简单的东西反倒越考验功底,因为每一根线条都是不能含糊的。如果结构比较复杂的话,像穿插的植物枝蔓,就会隐藏很多东西,看着很复杂,其实反倒简单了。

从画简单的东西中,一眼就能看穿一个人的线条表现力。所以说,《水图》堪称中国画线条使用的极致。

答案:

图1.4-6(1)《秋水回波》

图1.4-6(2)《层波叠浪》

图1.4-6(3)《长江万顷》

图1.4-6(4)《黄河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