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环境约束视域下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3 环境管制与波特假说

20世纪中期以来,工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突破,在带动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使人类发展陷入“经济—环境”的怪圈(王国印,2006)。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针对环境改善的概念,如环境创新、生态创新等。其中波特假说是研究环境管制和效率关系以改善环境的著名观点,波特(1991)认识到进行环保的重要性,提出了进行环境管制能够激发企业创新并提高效率、强化企业竞争力的观点,此观点被称为波特假说。该假说认为应该实施适当而严格的环境管制,因为对环境进行适当的管制可以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效率,企业由于其技术改进和进步而获得的收益将会超过其进行技术创新的成本,从而获得利润,并增加其竞争力。波特假说认为环境管制可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进而改善环境状况,主要有以下几点假设:

(1)环境管制能够让企业意识到资源利用缺乏效率,使其有动力进行技术改进和发展创新。

(2)环境管制具有生态创新的经济效应,并改变企业的竞争环境和降低投资的不确定性。

(3)环境管制能够逐渐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并自觉地保护环境。

然而对波特假说是否成立尚没有形成统一的认知,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主要包括以下3种情况。①波特假说成立。Berman和Bui(2001)通过对美国石油冶炼行业的环境规制和生产效率进行研究,发现实行环境规制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很大的提高,而没有实行环境规制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下降趋势。②波特假说不成立。Dension(1981)和Gray(1987)对美国的相关行业进行研究,结果都表明,环境管制降低了生产效率。③针对不同情况,波特假说成立与否具有不确定性。Lanoie等(2001)以加拿大17个地区为样本,研究了环境规制和生产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短期内环境规制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是从长期来看波特假说成立。王国印和王动(2011)通过1999—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东部和中部的波特假说进行检验,发现波特假说只在中国较发达的东部地区成立,而在西部地区却不能成立。范丹和王维国(2013)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技术对中国东、中、西及东北地区的波特假说进行检验,分别从技术进步效应和环境技术效率两个视角进行研究,不同的研究视角下各地区波特假说存在与否存在很大的差异。

波特假说是研究环境规制对生产效率影响关系的重要理论假说,由于研究方法、样本选择以及数据处理方式的不同,针对波特假说的经验研究尚未得出一致的研究结论。波特假说是环境政策与经济领域政策制定者通过环境规制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理论基础,在中国环境状况逐渐恶化的情况下,波特假说为我们研究环境问题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和研究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