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生态视域下“医”“药”协同发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 文献研究与评述

1.2.1 协同的一般研究

原联邦德国物理学家Haken(1971)首先提出了“协同”这一概念,之后又陆续出版了《协同学导论》和《高等协同学》等与之有关的作品。Porter(1985)之后在经济学分析中又引入了协同这个概念。关于产业协同的概念和内涵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表述。Porter(2004)提出了利用价值链的方法识别协同机会。Clorke和Brennan(1990)利用矩阵方法对产品组合、资源组合、客户组合和技术组合进行分析后通过比较组合分析的结果识别协同机会。Kanter(1911)从公司高层领导的信心和决心、奖赏和激励团队、企业内部的沟通交流三个必要条件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协同效益的实现。Bartlett和Ghoshal(2002)建议通过企业之间在业务行为、技能、信息和知识的共享等路径以实现协同效益。Badaracco(2002)提出了通过联盟形式实现协同效益。江朝力等(2020)基于超效率DEA模型,以京津冀三地创新效率评价为基础,运用复合系统协同系数模型分析三地科技创新协同效果。万程成等(2020)则根据Haken的协同学理论构建了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测度区域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龚静等(2020)基于协同发展理论及熵权法,构建了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复合系统。陈庆发等(2020)通过引入协同熵概念,构建了协同采矿方法协同度测度评价模型,基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给出了协同采矿方法各子系统协同度评价指标赋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