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武将的亲近
对于自己那个二伯的事情,朱瞻坺没有想着要掺和太多。
一直以来他都清楚,老爷子才是制定游戏规则的那个人,不仅如此,他老人家还兼任着裁判的角色。
最终谁赢谁输,那都是裁判决定的,跟他这个连参赛选手的小屁孩子没什么关系。
不过,朱瞻坺并不介意给老爷子一点建议。
就如同他所说的那些一样,反正对于他来说也不会有什么影响,他怕什么?
怕老爷子疏远他?将他彻底排除在游戏之外?
那又如何呢?反正他本身就是在游戏之外,任谁都知道,大明储君之位的争夺一直都是太子和汉王……不,应该说汉王一厢情愿的结果。
人家太子稳坐钓鱼台,只要不犯错就基本不可能被废,所以自始至终,争夺储位的就只有汉王一个。
至于赵王……这么说吧,但凡他有那个心思……这么说也不对,应该说但凡他表露出想要争储的想法,那老爷子也不会让他掌管顺天府乃至整个边关的相关事宜。
要知道,老爷子对自己是怎么发家的过程可是一清二楚的,当年他不就是在如今的顺天府起家的吗?
所以,朱瞻坺虽然没有明说,但还是在暗暗的提醒老爷子两个字。
靖难。
不过,老爷子虽然是明白,但有些人可不会就此甘心。
……
虽然在顺天府的临时行宫里处理了一些事情,但北征这事儿显然是不能耽搁的。
仅仅停留了两天,在边塞大军已经调集完毕之后,朱棣便带着朱瞻坺踏上了北征的路途。
按照原定的计划,朱瞻基被留在了顺天府。
“三叔。”
赵王府内,朱高燧原本在处理着公文,因为北征一事,最近的公文尤其多,这让他很是心累,但他又不能像老爷子那样做一个甩手掌柜。
在听到朱瞻基的声音时,朱高燧原本是有些不耐烦的,但不管怎么说,人家是未来的储君……嗯,大概率。
“瞻基啊,什么事儿?”朱高燧从公文中抬起头,先是看了一眼门口的侍卫,然后才将目光投向了朱瞻基。
“三叔,爷爷让我跟您多学学,所以……”朱瞻基指了指桌上摞得老高的公文,其想法不言而喻。
“唔……”朱高燧皱了一下眉头,但旋即舒展。
“那这样吧,这些……”
朱高燧一边说着,一边将桌上的公文划拉了一小部分出来,推到了朱瞻基的面前。
“你先看看,可以批注,不过最后还是要交给我来做最后的批红,可好?”
“多谢三叔。”朱瞻基躬身一礼,很有礼貌。
-----------------
另一边。
和从应天府到顺天府这段路不同,从顺天府到边关的这段路走起来要慢很多。
这一来是因为大军都提前被调集到边关附近,方便北征,避免到时候在大明的境内浪费太多的时间。
二来则是因为从应天到顺天可以走大运河,在这个时代,水路运输远远比陆路运输要快得多,无论是人还是货物。
三来就是大军行进和普通的赶路还是有区别的。
所以,朱瞻坺并不喜欢行军,不是因为行军路走起来枯燥乏味,也不是因为大军速度过慢会浪费太多的时间。
他上次出塞,无论是去还是回来,他都没有这种情绪,仅限于这次。
因为……
“他们都挺敬重你的。”
送走了此次率领右哨军的武安侯郑亨和率领左掖军的宁阳侯陈懋,朱瞻坺就听到了老爷子的声音。
“爷爷过誉了。”朱瞻坺转身对着老爷子微微欠身,然后走到了老爷子身边,稍稍落后了半个身位。
“其实就是这次北征的大多数士兵还是上次随淇国公北征的将士,孙儿出塞时,他们正被鞑靼的哈儿达歹屡次骚扰,还被断了补给。”
“这就好比一个人落水的时候突然抓住了一棵救命稻草,如今没过多久这根稻草就又出现在他们的面前,他们自然就会心怀感激。”
“时间长了,打的仗多了,他们也就慢慢的淡忘了。”
“就如同爷爷您一样,当年您不也是亲冒矢石率军冲锋吗?但到了如今,大家对您都只有对皇帝的敬重,往日您冲锋的英姿早就被皇帝这个光环给覆盖了。”
“孙儿也是一样,等以后有了能够率领他们打大胜仗或建功立业的将领,他们也自然就会忘了孙儿,连做个谈资的资格都没有。”
“毕竟,这也是丢人的事情,谁会拿自己的丢脸事儿做谈资呢?”
“这可不见得啊。”朱棣笑笑说道。
“你看,就连郑亨和陈懋都来拜访你了,你在这军中的声望可是不一般的。”
“爷爷哪里的话。”朱瞻坺摇头失笑。
“说句自大的,孙儿之于大军,就好比孔圣人之于文人,当然了,孙儿肯定是比不得孔圣人的,孙儿就是打个比方。”
“孙儿将大军将士们领回家,就好比是孔圣人留给文人的儒家经义,只不过很快就会有比孙儿更出色的人取代孙儿在将士们心中的位置,但却没有人能取代文人心中孔圣人的位置。”
“让爷爷见笑了,孙儿才疏学浅,一时之间找不到什么合适的人来打比方,只能是大言不惭地去碰瓷孔圣人了。”
“诶!”朱棣摆了摆手,拉着朱瞻坺的手不放开。
“话糙理不糙,能让别人理解你的意思就行了。”
朱瞻坺笑笑,没有再说话。
少年嘛,总是要年少轻狂一些的,若是一味地隐忍或者谋划,就会给人一种心机太重的感觉。
虽然朱瞻坺从未期望老爷子给他什么权力或者是便利,但该躲一躲的还是要躲一躲。
如今,朱瞻坺只希望老爷子不要一刀切的截断自己的路就行,并不期望老爷子给他帮助。
“诶对了。”就在爷孙俩无声地走着的时候,朱棣突然开口。
“爷爷听锦衣卫说,你让马宝组建了一个什么后手?”
“嗯。”朱瞻坺点了点头,丝毫不加以隐瞒,因为他知道隐瞒无用。
“根据目前了解的情况来说,帖木儿是一个大的国家,最起码疆域面积不小,孙儿认为应该防着点。”
“当然了,孙儿也不瞒爷爷,这支后手的成立也兼着别人的任务,主要是想看看能不能将别的国家那边比较贵重的特产能不能搬到大明来。”
“若是能搬回来,那于我大明来说是一件好事儿,于公来说能够提升税收充实国库,于私来说也能填一填孙儿腰包。”
“你啊……”朱棣拍了拍朱瞻坺的脑袋,摇头失笑。
“毕竟是宗室,别老在商业上打转,容易惹人闲话,这样不好。”
“没什么。”朱瞻坺微微一笑。
“这样就挺好。”
朱棣闻言一怔,但随即心头就泛起了几分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