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商人逐利,那就以利诱之
商辂微微咀嚼了下心中文字,这才站出一步,陈言道:“启禀圣上。臣附彭大人议。然商贾虽奸,亦是我大明之民。当施以仁恕,德行教化。
臣之浅见,当聚京师米商于一处,明正米价,遣锦衣卫着便衣暗访督查。若有违令,视超米价多少定刑,不可一律斩之。
行明正米价同时,另设一策,若低于朝堂设立米价之米商,可获朝廷亲自颁发的公道牌匾。视为朝堂为其正名也!
商人逐利,以名诱之。商人得名,百姓得利,朝廷亦不损一钱一厘之贴银。”
商辂一番见解,亦引来八位大明肱股赞许点头,欣慰之色胜刚才。
显然商辂之策更加契合儒家内核,重仁德,施教化。
朱祁钰听完彭时商辂的对策,亦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受限于时代,二人能有这番见地已经远超旁人。
而且两人并不是死读书的儒生。
彭时见地,明显是外儒内法,《商君书》肯定不止读过一遍。主张国强民弱,以刑驭民。
而商辂之见,外儒内道,治大国如烹小鲜,施政更加温和,却不拘泥于儒家“仁义”二字,因人施策,以名诱商,用朝廷发放的公道牌匾倒逼米商降价。
朱祁钰环顾众人,问道:“诸卿之见,也可呈来。”
八位肱股,四下相望,内里确实有些补漏之言。想说,但看到笑容平和的陛下,皆有些怯场。
每每遇到这类棘手难题,越觉得陛下之高瞻远瞩,运筹帷幄。
王直执手一礼道:“臣等愚昧,还请陛下解惑。”
眼看大明肱股柱石如此谦卑,朱祁钰却不敢得意忘形。论脑子,十个朱祁钰也比不上一个彭时、商辂。自己不过是取了个巧,比在场众人多了几百年的历史经验罢了。
简而言之,自己的大局观稍强一些,看问题的眼光不局限于这个时代。
毕竟这群大明英才连最普通的一分为二辩证法和逻辑学都没触及,思考问题的方式多出于史书先例,圣人言传,还有自身经验。
但朱祁钰不可能做的事事躬亲,大方向他可以把握,但具体到各部政务上,不在其位谋其政反而有种外行指导内行的谬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扭转他们脑中根深蒂固地儒学,懂得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思考问题,他才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五年计划,十年宏图,三十年大计上。
朱祁钰接过王直言语,道:“朕不喜浮夸之言。日后与朕言语,直言陈述即可。嗯,高谷,你言从心出即可……”
原来神色一黯的高谷,瞬间挺起了胸膛。
他就知道陛下懂他。
案牍之前,朱祁钰开始剖析问题:“朕有一问,诸卿认为,京中购买这四两银米粮者是何人?”
户部侍郎陈循率先作答:“自是百姓。”
胡濙补漏:“亦有达官贵人防患于未然。”
朱祁钰继续指点:“尔等口中的百姓是何种百姓?是京中原本的居民,还是外迁而来的外郊农户?”
作为坚壁清野政策的实施者——于谦回道:“是京中居民。郊外农户入京时正是秋收季节,皆携余粮入京。偶有欠收或家中负担较重者,我已嘱咐下属官员优先安排家中青壮赴通惠河清淤赚工饷。”
朱祁钰以指在案牍上划了条界限,再逐步细分:“京中居民家中存粮,多则三月,少则一月。而土木之败之消息传入京城不过十天,家中存粮尚足。这四两银一石的米到底是谁在买?”
彭时立马接话道:“自是家有余财之户。”
商辂补充道:“兼米商奇货可居,借势哄抬米价。”
素来刚直的王文怒目骂道:“那群抢米之人皆为虎作伥之徒。臣以为,当行明令,禁止民众抢购米粮,若无民众哄抬之举,米商自然降价。”
这么快就已经联想到供求关系决定价格涨跌了,不愧是大明智商金字塔尖的一群人。
“禁?”朱祁钰呵呵一笑,“禁的了吗?禁的完吗?诸位公卿爱民之心,朕皆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但动辄行国之公器,明令禁止,叠床架屋,人浮于事,看似爱民,实则害民。卿等忘了王相公青苗之害焉?”
看似爱民,实则害民。
此句如惊雷,群臣惊颤。
后陛下又提起王安石的青苗法。
王相公本意是好的,荒年由官府以低息支借青苗米粮,待丰年时百姓如数奉还,但下面的底层官员执行坏了,高贷放出,低贷入库,专吃利差。
特别是王安石将青苗法纳入官员政绩考核后,基层官员更是疯狂,不单吃息差,更是强行放贷,若来年无粮可还,卖儿鬻女也得将欠粮缴上。
推行十余年,北宋的税收体系基本除了崩盘局面。
说一句北宋亡于变法,不算言重。
这也是为什么明清两朝文臣谈变法而色变,实在是王安石变法带来的教训只够深刻。
朱祁钰由青苗法将话题拉到“冗政疲民”之上,无非是朝堂将权利发放到基层,却又缺乏有效管理,基层的官吏鸡毛当令箭,或为私利,或急功近利,往往一项“爱民仁策”执行成一项“害民暴政”。
众人瞬间被点醒,齐齐倒抽一口凉气,圣上就是圣上,其眼光之长远,思虑之绵详,圣恐莫及。
王文锁着双眉,凝思苦虑,随后缓缓道:“启禀陛下。眼下抢购米粮者虽是京中富余之户,但若是朝廷不加以遏制这股涨价之风。待十天半月后,恐要波及京中平民百姓。敢问陛下,于此何解?”
王卿又点出了关键,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市场和朝廷到底该怎么让一个国家财政呈稳定上升趋势。
朱祁钰朝着商辂看了一眼,颇为认可道:“商辂所言,有一句话,朕深有所感。商贾逐利,以名诱之。然商贾本质,还是唯利是图。以名诱之,不如以利诱之。陈循,你以购军粮为名,大力收购市上存粮,有多少买多少。”
陈循愣道:“陛下,现在京粮可是四两银一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