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小妹的大学
“哥,你要是不想让我读大学你就直说,干嘛要用这种办法!”
陈格格都快哭了,她亲哥是什么人她自己再清楚不过,几次做生意都被四婶子举报进去了。
种田的事又不想干,这不就长期靠着嫂子来养。
指望他给自己凑学费,那比家里的老母猪能爬树还夸张。
“我说小妹啊,你也没必要哭吧,哥既然答应要供你上大学,那就肯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完了完了完了。”
一旁的陈安安不嫌事大地道:“根据我当女儿的五年经验,凡是我爸保证的那就没有一样是能完成的。”
等她说完,陈格格明显哭得更厉害了。
她可就指望着读书改命,离开这落后的小农村。
现在好了,大学学费都凑不齐,她还怎么去读大学?
“你别哭了,读个大学一年要多少钱嘛,不就几千块而已,明天哥就给你去赚钱。”
一家子挤在这两个小小的房间内也确实太难了一点。
他母亲身体不是太好,他父亲也是不太靠谱的,靠着那几亩地根本养不活一家子。
陈格格抽抽噎噎的哭了一会,又老老实实的去做饭了,她能有啥办法只能相信她哥这一回了。
虽然每次相信换来的都是失望,但她真的没办法啊。
奶奶想给她凑钱,四婶子她们都不会同意,农村老家又有一些重男轻女的传统。
一个个巴不得她少读点书,然后老老实实回家种地。
赶上嫁人的时候还能换回来一些彩礼。
农村这日子啊说不出的难,更难的还是家里这难以改变的观念啊。
这个时代下想要赚钱,简直不要太容易。
哪怕改革开放了,也至少有超九成的人根本没有做生意的这个概念。
更不敢轻易迈出那一步。
简单一点形容那就是需求严重大于市场的黄金时代,年广久在街上支摊炒个瓜子都能炒成百万富翁。
当然,代价也不是没有的,跟他一样进去好几回。
口袋一毛钱都没有的陈汉林,想要赚钱也是非常简单。
他家里有张大渔网,运河边还有一条小船,到了晚上偷偷将船划到中间,一网下去至少都有几十斤。
这可一点不夸张,现在这年头到处都有小龙虾,这玩意最不值钱。
野生的鱼也是大把的多,还不像后世出了一系列政策限制捞那些野生鱼。
他之所以会干这生意,也是前世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这才想到捕捞野生鱼去菜市场卖。
结果这一卖,一年时间就把建房子的七八万给全部凑齐了。
他也不是没有高光时刻,自己拿钱建房子的时候就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腰板挺得直直的。
只是人生无常后面一直都在起起伏伏,这跟大部分人其实是差不多的。
陈汉林喊上弟弟陈虎晚上一块去捕鱼,天不亮就推着板车去菜市场卖。
菜市场那边早上五六点的时候人是最多的,很多人都是拿自己家的菜来这边卖。
极少有去外面进菜的。
他们俩算是市场上的新人,因为都是野生鱼很受市场欢迎。
不到三小时就卖光了,这比前世还好。
前世还有两个竞争对手,大家对视一下眼神,眼里全是火花。
大家都知道你这家伙也是偷鱼的,表面不说话,私下还是会聊聊。
敢在九三年跨出这一步当个体户的,未来要是没有大变故,基本都不会太差。
至于能在这个年代开桑塔纳的,再过二十年家里要是没五六个小保姆。
那都属于家道中落了。
他弟跟他一样都是初中毕业,干起活来有把子力气。
人傻力气大的典型。
不像他,力气不小脑子还喜欢转悠。
因为是独门生意,陈虎数钱的时候脸上都笑成了一朵老菊花。
从来没有哪一天能赚这么多钱过,总感觉下一秒就会有公安叔叔来抓他。
将钱搞个红色塑料袋装着,满满当当的塞内裤里。
啥叫专业,这就叫专业啊。
“哥,谁敢抢我钱,我就跟他拼命。”
“你都将钱藏裤裆了,谁会来跟你抢啊?”
兄弟俩一道回家,他女儿陈安安还准备带着她弟弟陈夏去创业,递给他一张碗,创业当老板。
至于小姑陈格格,她还是很懂事的,哥哥不在她就要负责照顾家里的两个小家伙。
等她亲哥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上午十点整了。
陈虎背过身子后,将红色塑料袋里的钱从裤裆里面掏了出来。
他不是一般的高兴,带着一点稚嫩的脸都快笑成了老菊花。
“小妹,你猜我们今天赚了多少钱?”
“多少啊,总不能有五十块吧?”
“啥玩意啊,我们今天赚了四百多。”
大把的零碎钞票装在塑料袋里,小妹陈格格满脸惊讶,随后就是同样的高兴。
陈汉林来分钱,递给她一张绿色的五十块,“小妹你分五十,老弟你分五十,小安安你拿五块,小屁娃你分五毛。”
“好鸭…我终于有钱咯。”
陈安安拿着分到手的五块钱蹦蹦跳跳,感觉能买很多小零食,一块四包的小辣条,两毛一根的大冰棍,她能买多少根来着?
钱多到已经完全算不清了啊!
“哥…我不要钱,只要学费。”
“这是给你的零花钱,你学费肯定会帮你凑齐的,不用担心啊。”
陈汉林道:“反正你也是考入的魔都大学,我们一家子的小目标就是一个月赚够去魔都的生活费,三十天后全家一块去大上海。”
大上海啊,他老婆就在那边。
她女儿最想去的也是那个地方,还有她妹妹看了上海滩之后,一门心思想要去魔都读大学。
陈汉林目标明确,攒够十万他就立马动身去魔都。
必须要有买房的钱才能动身。
要不一家子去了都没地住,现在的房地产根本没有太多市场,因为都是福利分房,这年代下还有出國热。
大城市里的不少知识分子,心心念念想的都是卖掉國内的房子然后去國外呼吸新鲜空气。
他有十万完全够在那边买房了,有房才有家啊。
而且他也要将儿子女儿送去那边读最好的学校。
村里的小学只能用一言难尽来形容。
师资力量跟那些大城市比起来,差的不是一点点而是十万八千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