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商业小生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破局:让员工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

企业现在遇到的问题都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企业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员工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要实现这一转变,就需要企业具备良好的企业文化,进行经营机制的创新。而衡量一种经营机制是否适合该企业,主要看企业载体的两个活体细胞——组织和员工的积极性。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组织和员工的积极性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提高组织和员工的积极性,不仅能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还能为企业的未来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提高组织积极性

1.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企业的运营效率不仅影响企业的市场响应速度,还影响企业资本的周转速度。当企业资本的周转速度变慢时,企业的流动资金就会变少,企业的运营成本也会深受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由此可见,企业的运营效率是影响组织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实际经营中,运营效率变慢还容易让发展中的企业患上结构臃肿的怪病。通常情况下,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组织结构会变得复杂起来,具体表现在组织管理层级逐渐增加,管理幅度逐步加大,决策层与执行层跨度加大等方面。企业一下子变成了“巨人”。遗憾的是,这个“巨人”带给企业的不是福音,而是坏消息。因为此时企业已经出现执行效率下降、信息传递时间延长、市场响应速度和运营执行效率降低的情形。

很显然,现实已经给企业敲响了警钟。再不改变现状,企业就有丧失生命力的可能。此外,由于企业内部信息链增加,信息节点增多,信息失真的概率变大。而失真的信息可能误导企业的决策,进而使企业面临决策风险。

只有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组织的积极性才能得以提高,上述风险出现的概率才能大大降低。

2.控制企业的运营成本

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运营成本分为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两部分。

其中,企业的有形成本就是企业实际的运营成本。在实际经营中,随着企业的规模扩大,企业的人员、办公、管理费用都在增加。而且,有时企业为了有效保障经营,会逐渐设置一些新的部门,如审计、监察部门等,而这些部门的设立必然会增加运营成本。

相比有形成本的清晰可见,无形成本往往是看不见的,但是更加影响企业效益。无形成本包括效率成本和协作成本,它们往往是影响企业运营成本的关键因素。

①效率成本。

效率包括资产效率和员工效率。

先来看资产效率。一旦资产效率下降,企业就会出现资产周转速度变慢、流动资金变少、资产效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情况。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只是一点小情况,不足为虑。实际上,这会给企业带来两大隐患:一是企业运营成本会在无形中增加,二是企业利润会被隐形吞噬。聪明的企业已经在KPI考核中增加了资产效率指标,对企业的生产设备、备品备件等使用效率进行考评监控。一番努力下来,企业产品的成本大大降低,产品的价格获得了竞争力。这样一来,企业产品在行业市场上获得了竞争优势。

再来看员工效率。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是不是员工越多越好呢?当然不是。人员多的企业往往会出现一种怪相——互相扯皮现象增加,生产效率不升反降,企业运营效率大大下降,运营成本都大大提升。

聪明的企业为了提升员工效率,专门制定了一套方案,即在合理定岗定编的情况下,采取“五个人的岗位,三个人来干,拿四个人的钱”的方式。这样一来,员工和企业的积极性都得到了大幅提高。

②协作成本。

协作成本包括协调成本和沟通成本,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关系。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部门之间协调的难度和复杂程度都在增加。权威机构调查显示,在中国企业中,企业内部协调工作会花费高管约60%的时间、中层约80%的时间。数据一出来,很多人都被吓了一大跳。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管理者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开会。无论是线下会议,还是线上会议,管理者的日常几乎都被开会填满了。遗憾的是,这样的形式沟通效率不高,沟通成本倒很高。

这还只是管理者的情况。至于员工,由于专业化分工的影响,他们更加关注自己负责的专业领域,眼光局限于自己所在部门之内。这就容易造成部门隔阂,造成部门之间沟通困难。

比如,在快消品企业,生产部门和营销部门为了生产计划调度而扯皮的现象常常出现;在科技企业,部门为现有研发产品是否适销而产生争论的情形常常发生。这些增加的协作成本往往是企业的无形成本消耗最大的地方。

企业运营成本的增加会逐步吞噬企业的利润,造成企业的竞争力下降,影响企业的生命力。因此,企业在对组织中有形成本进行日常的核算外,更要对效率和协作的无形成本进行核算,对每笔开支的投入都要考虑投入产出比,使企业每个业务单元都要成为利润中心,都要创造价值。

3.提高企业的变革能力

企业是社会的企业,企业要不断适应社会环境才能生存。世界经济周期在缩短,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企业要有很强的柔性能力和变革能力,要不断依据内外部环境进行组织变革,形成配套的管理机制。

组织变革是指运用行为科学和相关管理方法,对组织的权力结构、规模、沟通渠道、角色设定、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管理,对组织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以及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等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调整和革新,以适应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技术特征和组织任务等方面的变化,提高组织效能。

企业要发展,就要不断审视组织运行环境,进行组织变革。在内外部环境变化时,企业要能够不断整合与变动企业资源。变革成功,就会为企业未来发展带来机遇;变革失败,就会使企业丧失竞争力,甚至是生命力。因此,企业组织变革不但有成本,更有风险。这就需要组织拥有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强大变革能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生命力。华为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级企业,就是因为它能够不断地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进行组织创新,使公司的运营效率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准上,一直保持较强的企业竞争力。

4.提高企业的协同能力

现在大部分国内企业都包含多个业务单元,且每个业务单元都有受过良好训练、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优秀员工。可现实情况是,这些业务单元常常因为目标相互矛盾无法协同工作。与此同时,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又为企业带来很多变数。企业如果无法适应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再加上内部不协同,就会出现业绩下滑、资源浪费、良机错失的情形。而这些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

要走出这样的困境,就需要企业主动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并做好内部的协同,让行动保持步调一致。成功的企业都是这样做的。因为它们深深懂得,只有提高自身的协同能力,实现业务单元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促进,才能提高组织的积极性,才能最终实现“1+1>2”的效应。

稻盛和夫主张的阿米巴经营也是运用了协同能力。在阿米巴经营中,营销“阿米巴”、生产“阿米巴”与研发“阿米巴”相互合作和促进,营销人员始终保持着对市场的关注,将最新的市场动态提供给研发部门,研发人员将产品设计思路与营销人员、生产人员探讨,最终既保证了产品反映市场需求,又实现了内部各单元之间的合作。

提高员工积极性

1.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在企业中,良好的文化和工作氛围能够使员工心情愉快,使员工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

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统一员工的价值观,培养员工的积极心态,引导员工的行为。如果一家企业的企业文化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员工就会被这种文化氛围感染,进而将这份感染传递到其他人那里,企业的优秀传统也能随之继承下去。良好的文化氛围能够使员工的工作热情、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相反,不良的企业文化或者没有沉淀总结的企业文化,一方面会形成沉闷的工作氛围,容易让员工在企业中没有归属感;另一方面也容易让员工在工作中犯错误,因为员工不知道企业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另外,没有文化品位的企业,员工会过分地追求物质回报。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又有多少员工能够全心全意地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呢?又有多少员工愿意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才能呢?

因此,倡导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才是一家企业真正要做的事。

2.拥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

优秀的人才和优秀的企业是互相成就的。无论是初入职场的“菜鸟”,还是在职场摸爬滚打的资深员工,都希望自己能在一家可以提供良好职业发展平台的企业工作。这样的企业是员工实现理想的平台,员工工作有快乐感,能为自己的职业规划找到落脚点,更愿意为企业的发展发挥最大的才能,贡献最大的力量。

3.提供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

有时候,不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组织层面的成长考虑过多,对员工层面的成长考虑较少,甚至没有。长时间、高要求的工作让员工容易出现职业倦怠期。此时,如果企业不能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员工的选择就剩下两种:一种是跳槽,另一种是沉默。无论员工选择哪种,都会给正在发展中的企业以沉重一击。

企业如何做才能避免上述窘境呢?答案就是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提高员工积极性的关键环节,还是宝洁等世界500强企业留住人才的关键。企业要怎样做才能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呢?具体包括以下三种做法。

第一,建立清晰的任职资格体系。

清晰的任职资格体系可以让员工了解企业不同层级人员任职的要求。企业和员工都是这一体系的受益者。对于企业来说,选拔员工时有了明确的标准。对于员工来说,能够有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绩效水平,有利于自我完善。

第二,建立明确的晋升制度。

清晰的晋升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性的原则,能够让员工进行自我选择,让绩效优秀的员工获得平等的竞争与选拔,让每名员工的努力得到应有的回报。

第三,为员工提供职业生涯指导。

这种做法可以通过发放职业生涯手册、开展研修班和核心岗位继任计划以及建立职业生涯咨询中心来实现。在明确每名员工的职业发展需求之后,管理者需要帮助他们了解企业能为他们提供的个性化发展道路,并在适当的时候为他们提供培训,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对他们进行晋升。

4.提供与付出相匹配的薪酬激励回报

提供与付出相匹配的薪酬激励回报,是企业吸引员工、留住员工、用好员工的关键要素。这里的“回报”,不仅指物质层面的,还包括非物质层面的。为什么员工还需要非物质层面的回报呢?这跟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相关。对于员工来说,获得物质层面的回报,满足的是他们的生理需求和部分的安全需求。之后,他们还会有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遗憾的是,国内不少企业对于薪酬激励回报的认知只停留在物质层面,对于非物质层面的回报持忽视的态度。企业的这种态度容易对员工产生误导,使员工变得急功近利,凡事向钱看,把索取报酬视为唯一的工作目标和动力。

为了发挥好的行为导向作用,激励员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满意度,提供有效的非物质激励是非常必要的。具体来说,这些非物质激励体现在学习培训机会、职业生涯规划、对工作成绩的认可等方面。

需要注意的还是,虽然员工在企业中的薪酬激励回报有多种形式,但有竞争力的薪酬需要兼顾激励性和区分性。如果员工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那么即使员工工资水平再高,员工的积极性也不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