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万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整改

天色渐暗,暮霭沉沉,武英殿内烛火摇曳,光影在雕梁画栋间跳跃。

“都下去。”朱由检坐在御案前,神色平静,声音低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巩永固满脸焦急,双手局促不安地在身前搓动,不知该往哪儿放。他呵退内侍后,又忧心忡忡地快步走到殿门口,左右张望,仔细检查了一番,确定无人偷听,才匆匆返回,一脸忧虑地向朱由检求问道:“陛下,这好处可真就让魏忠贤那老贼全部捞去了,这不是给别人做嫁衣吗?”

朱由检眼眸都未曾抬一下,修长的手指不停翻着堆积在御案之上的奏疏,烛火映照着他冷峻的侧脸,勾勒出坚毅的轮廓。“驸马,你担心什么,朕问你,西山煤业管理权在谁的手上?”

巩永固强压下内心的焦虑与愤懑,拱手回答道:“自然是在臣下,魏忠贤只是帮陛下售卖股票而已,可是每一股每年至少两百两银子的分红,这不是给魏忠贤拉拢其他权贵的机会吗?”

朱由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邪魅的笑容,终于在如山的奏疏中找寻到自己需要的那份。此时,他的目光被工部对于底层工匠待遇的相关内容所吸引,眉头微微皱起。

“既然魏忠贤可以给这些人带来利益,他们就会围绕在他身边,若是让这群人亏得家财散尽,你说他们会怎么样?”朱由检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深邃地看向巩永固。

巩永固脑筋急速转动,眼中闪过一丝恍然,喜悦道:“陛下的意思是不认账?”这算是他能想到的最好方式,毕竟古人智慧虽高,却受时代局限,很多经济上的手段还未曾更新迭代,自然也没有好的应对方法。加之现如今巩永固还不过弱冠之年,阅历也少了些。

朱由检撇嘴,用手摁住了眉间,略带无奈地说道:“你就老实经营西山煤业,其他的事情还是别掺和了,只要记住享受了多少,自然也要承担多少。”

巩永固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右手托着下颚,陷入沉思,仔细琢磨着御座上皇帝的心思,“臣一定会做好的。”

朱由检阅览完工部对于其下工匠统查以及部分花销的内容,气得脸色铁青,却又气极反笑:“当真会粉饰太平,这蛀虫都该死。”

按照工部呈上来的数据,营缮司官匠每月一两七钱银子,普通长工、短工日钱更少。按照他后世了解的明晚期物价,单单粮米,已经到了八钱一担,后续还会持续走高。这些微薄工钱根本就不足以支撑一家五口的开支。今日送压煤机的两名工匠只能穿着单薄的棉衣,夏日的衣物也套上了,冷得瑟瑟发抖,家中女眷、儿童、老人,待遇只会更差。

但工部递来的奏疏却称,工匠们深感圣恩难遇,备受恩泽,难道连一件像样的棉衣都难以添置的圣恩,这不是在粉饰太平,藐视皇权?

巩永固望着气笑的朱由检,心中一紧,心虚问道:“陛下,这是怎么了?”他也清楚御座上皇帝的心思,刚才让两名工匠离去之时,陛下的赏赐恩典称得上隆重,恐怕与此大有关系。

朱由检眼眸抬起,目光如炬,注视着巩永固道:“皇厂内的工匠待遇如何?”

巩永固不敢有丝毫隐瞒,一五一十回答道:“都是按照最高的标准发放的,基本上都能发到工匠手中,若是工部借来的工匠都会给予一定补助。”

朱由检若有所思,微微颔首,看向窗外渐渐暗沉的天色,缓缓说道:“洪图,今日回去后与我皇姐商议一番,给皇厂之中的工匠重新标定基础饷银,朕不为难你们,以一家五口来算,只需要他们平日吃得饱,在过冬能添置一件棉衣,年节能有一顿荤腥即可。”

巩永固心中感慨万分,眼眶微微泛红,立马跪倒在地,声音哽咽道:“君恩浩荡,臣替皇厂内的工匠谢过陛下。”

朱由检挥手示意他起来,神色严肃道:“还有皇厂之中,包括西山煤业内的全部管事,都要审查清楚,若是有人贪污下面人的工钱,莫要手软,从严处理。”

巩永固重重点头,语气坚定道:“臣会严加看管,绝对不会出现此等恶劣行径。”

改善大明治下两京十三省的百姓生活或许难上加难,只是让皇厂中的百姓活得更好,朱由检还是相信自己能够做到。

朱由检平复了一下情绪,神色冷静,缓缓说道:“还有一件事,朕最近有所悟,思量出一法能够提高皇厂生产效率,不知爱卿想不想听。”

巩永固起身,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兴致勃勃道:“臣愿闻其详。”

朱由检神秘一笑,故意停顿了片刻,才开口道:“官员自从万历开始便有考成法,为何皇厂之中的工匠不能用此方法。”

巩永固眼珠一转,总算不是太笨,也是恍然道:“陛下的意思是,依据工匠每日生产给予工钱。”

朱由检无奈地摇摇头,心想怎么一个个都是地主老财的思维,就不能对工匠好些。“不是给予工钱,而是给予赏钱,至于具体的赏赐金额,恐怕就需要你和皇姐商议,我的提议是最好根据具体生产物什的数量进行奖励。”

巩永固兴奋得手舞足蹈,嘴中喃喃道:“这个法子甚好,陛下,臣太崇拜您了。”只是稍稍思考,巩永固就能明白这其中的奥妙,也不自觉感慨,眼前的陛下为何如此睿智,难不成是天降英主。

两人正商议着具体的绩效奖赏制度之时,武英殿外有脚步声匆匆而来。一阵寒风吹过,殿外的灯笼被吹得左右摇晃,光影在地上摇曳不定。

“陛下,是新文伯刘文炳,都督同知刘文耀来了。”徐应元的身影出现在宫门外,眼神往殿内不停地打量,脸上带着一丝讨好的笑容。“陛下,这殿中没有内侍,要不内臣留下来服侍陛下吧。”

朱由检浅眉一笑,心中却暗自警惕,说道:“这样吧,也快接近晚膳的时间,朕要在宫中宴请驸马等人,快些去准备吧,至于内侍,若是朕有需要自会安排。”朱由检根本就不会给徐应元机会留在他的身边,这个跟随他来的东宫贴身太监是魏忠贤的最后一枚棋子,自己怎能放心让他在一旁伺候。

徐应元也不敢多嘴,他能明显感觉到朱由检对他的疏远,只能应诺离去。望着徐应元离去的背影,巩永固小声嘀咕道:“陛下这是发现了什么不成。”

待到徐应元离去,两名长相有着几分相似的纯朴少年身着麒麟服出现在殿外。刘文炳,刘文耀是朱由检生母孝纯皇后的侄子,也就是朱由检的表弟。在登基后的第二天,他们二人就随着孝纯皇后的追封而被赐爵。当然,朱由检也将两人一同安排到五军都督府,作为都督同知的他们手中将掌握着京营部分卫所额兵。这二人都是朱由检为数不多能够相信并且能够驱使之人。至于为何能够相信,恐怕要历史上一同自焚殉国的百口尸体来回答。

刘文炳上前一步,跪礼,郑重道:“陛下,京营事务缠身,臣等来晚了。”

刘文耀还有些稚嫩,望着自己兄长跪下,也赶忙跪拜道:“圣福躬安。”

朱由检没有摆谱,起身快步走到二人面前,双手扶起他们,微笑道:“莫要如此拘束,朕还有事和二位商量。”

武英殿中,四位尚未及冠的少年齐聚于此。殿外寒风呼啸,殿内烛火通明,洋溢着蓬勃的朝气,似秋日暖阳倾洒,将皇宫内长久弥漫的阴郁之气一扫而空。可惜,他们太过年轻,在天下大势的既定轨迹面前,几人的力量仿若沧海一粟,难以掀起改变的波澜。但幸之又幸,恰是因为他们的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