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笔杆子是怎么炼成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时不时地,我们会听到身边人抱怨:“唉,在体制内工作,经常熬夜写公文,可太苦了!”每次听到这样的抱怨,我都会会心一笑,心想:写公文的苦,我可太懂了,但是,干什么不苦啊?苦才是人生常态啊。

几乎所有擅长写作的人,除了写作能力突出,还有两个部位比较突出:颈椎和腰椎。这种“突出”,我也有啊。

写公文是个苦活,“家里有矿的”不愿意干,“没两把刷子的”干不了,家里没“矿”,但有那么点能力且勤奋的人,才会往这条路上走。

在体制内工作过的人都知道,很多单位缺乏会写公文的、能写公文的、愿意写公文的人。单位开展的所有工作都要用公文的形式体现,如果单位没有一个得力的“笔杆子”,甚至无法高效地开展工作。因此,“笔杆子”往往是一个单位、部门的招牌和门面,是不可或缺的角色。要知道,写公文的好苗子,是很容易被“看见”、被“重用”的。

一般情况下,擅长写“大公文”“领导讲话稿”的人,在体制内的任何一个单位、部门都很受重视。为什么呢?领导每天要布置很多工作、出席很多会议和活动,这些场合都需要用到公文,如果每一篇公文都是领导撰写,那领导基本上就没时间做管理工作和决策工作了。“笔杆子”的存在,可以有效地降低领导的写作工作量。如果“笔杆子”能把公文写在点子上、写进领导心里,就很容易被领导注意到。有的领导很重视公文写作工作,会把写得好的“笔杆子”带在身边,“笔杆子”自然有更多的机会向领导展示自己的工作能力,并从领导那里得到更高层、更全面的信息,学到更高阶的工作思维和工作方法,从而在职场进阶的路上快人一步。

在过去十几年的职业生涯里,我见过太多人因为是单位的“笔杆子”而被“看见”、被“重用”,也见过太多人因为不会写公文而错失晋升机会。

举个例子。我的一位同事,起初被分配到一线工作。他能写、爱写,不停地用业余时间写稿子投给我当时负责的内刊。投稿多了,上稿率自然高。他的领导看过他写的公文后,认为他写的公文不仅观点新颖、立意深刻,还有条理、有逻辑,既有理性分析,又有客观数据,更难得的是,还有前瞻性,故在缺一个写公文的“笔杆子”时,把他从一线调到了后台管理部门。现在,这位同事已经成长为中层管理人员了。

我撰写过一本《公文写作技巧与案例》,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工具书式写法。虽然有读者反馈说:“很多公文写作工具书我根本看不下去,相对比,你写的这本可读性强、很实用!”书的销量和市场反响也不错,但我总觉得写得不够尽兴,也没有在那本书里拿出“毕生所学”。这种留有遗憾的感觉,让我萌生了“再写一本”的想法。

《公文写作技巧与案例》主要是教大家写党政公文、行政事务文书和宣传文书,比较适合“公文写作小白”看,本书相当于其“进阶版”,适合“已经摸到了公文写作的门路,想在这条路上更进一步”的读者看。

本书着重介绍撰写公文容易忽视和混淆的问题、撰写领导讲话稿的写作思维和技巧、党务文稿的写法、公文办理的实操策略、整理和撰写会议纪要的方法(含最常召开的、最重要的党委会的办会注意事项及技巧)、撰写信息稿件的方略,以及公文写作的实战心法和实用金句,这些内容都是机关文秘人员工作中最关心、最实用的内容。其中,关于如何撰写领导讲话稿,本书着墨最多,因为写好这类稿件,对提升文秘人员的情商、思维能力、写作水平来说至关重要,甚至文秘人员可以因此得到更多的晋升机会。如果看完本书,大家能活学活用,或许真的会拥有更好的职业前景。

写这本书之前,我做过一些调研,发现市面上公文写作的工具书、金句宝典有很多,指导办公室人员妥善处理与上级、平级、下级之间的关系的书有很多,指导文秘人员高效办会、办事、办文的书也有很多,但这些书绝大多数理论性过强,其中内容很难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有些作者并不是“笔杆子”出身,甚至没有在机关单位工作的经验,公文写作实战经历有限,写出来的文章只有“指导性”(甚至有纸上谈兵之嫌),“落地性”不强。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本书的第一作者、公文写作领域的“资深笔杆子”郑文德聊到了本书,他拿出他多年来总结、记载的公文写作经验、心得与我分享。看完他拿出来的8万余字的“家底”,我眼前一亮:这不正是本书所需要的“干货”吗?

郑文德毕业之后就在体制内工作,主要从事公文写作工作,曾在省政府办公厅工作多年,拥有丰富的公文写作实战经验。多年来,由他主笔起草和审核、修改的各类公文多达上千万字,有的得到过省级领导的好评。在我辞职之前,他既是我的领导,又是我的“公文写作军师”。

这位“资深笔杆子”拿出来的“干货”非常精彩,可谓是从头到尾地教授实用技巧,观点务实,靶向性和落地性都很强,一定会对文秘人员撰写公文和个人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和启迪。

由于郑文德工作比较忙,本书的整理、加工、润色工作主要由我完成。我打算把它打造成一本接地气的公文写作精进指南,希望有悟性、有行动力的读者读完本书后,只要“听话照做”,就可以把公文写得像模像样。如果大家能用从本书中学到的方法把写公文的效率提升一倍,省下更多的时间去休息、陪伴家人、锻炼身体、提升自我,岂不妙哉?

大家都知道,出版行业是典型的薄利行业,作者写一本书,拿到的稿费收益与写书过程中的付出相比,基本上呈成本收益倒挂状态,但写书能够使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说服力和表达力得到历练,传播知识的过程本身能够给人带来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们坚持写书的动力。我们希望借由本书,将我们在近20年的工作过程中掌握的公文写作经验、技巧传授给大家,让大家少走一点弯路。

我们不想把本书写得严肃、枯燥、刻板,不希望读者买了之后就将其束之高阁。为了让本书的实用性、可读性、趣味性强一些,让大家愿意看、看得下去、看完后能活学活用,我调动和发掘了自己多年来的思想、知识、生活积淀、语言积累。尽管我已经在动笔之前做了充分的实践准备和资料准备,但真正动笔时,还是有点力不从心,本书如有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最后,说点祝福的话吧。

愿你妙笔生花,谱下锦绣文章;愿你前程似锦,最终玉汝于成。

晏凌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