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观与现代世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文版序言

本书是对东西方过去千年间世界观发生的巨大变迁的一系列思考。本书基于这样一个观点:尽管我们认为自己能够客观准确地回顾过去、审视当下、展望未来,但实际上我们都被一系列不加质疑的假设和范畴所束缚,而对此,我们几乎无能为力。社会科学家们有时称之为“范式”(paradigms),西方学者如米歇尔·福柯和托马斯·库恩都曾在其著作中对此做出重要论述。

在本书中,我进一步发展了他们的思想,将不同文明的思维体系视作人类学家(如我本人)所研究的世界。当人类学家进行研究时,他们意识到一个社会的精神世界在许多方面都是其权力结构、社会结构、长期历史等因素的映射。因此,随着技术和权力关系的变迁,思维体系也在悄然改变,而大多数人却浑然不觉。

这种结合历史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具有诸多优势。对中国读者而言,其中一个特殊的优点在于它开始解释西方对中国态度的变迁。例如,在18世纪,大量中国物品涌入西方,西方人开始欣赏中国的伟大与美。哲学家和艺术家们对中国文明的诸多特点赞叹不已,中国在许多方面被视为典范。然而到了19世纪,西方开始入侵中国,并认为中国在技术、政治、智识、社会和精神层面都处于劣势。这种种族主义和帝国主义态度,直至中国重新崛起为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世界强国,才开始发生改变。

当这些重大转变发生时,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也随之改变。比如,在直至18世纪的漫长时期里,当中国与西方文明大致平等时,时间概念相对静态。从过去到现在并未发生重大变迁,时间常被视为循环的,如同季节更替。当西方在军事等方面变得更加强大时,许多西方思想家发展出一种观念,认为他们的文明已达到顶峰,或者说处于某种阶梯的顶端,而中国或印度等地方则处于底层。

处于底层的是最简单的社会形态,而在西方眼中,中国等“低等”文明需要艰难地攀爬多个阶段才能加入文明俱乐部。西方认为他们的使命就是帮助这些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攀登阶梯,以接近西方水平。作为一个出生于大英帝国末期的英国人,这就是我所接受的隐性甚至显性教育。这种观点构成了近代社会科学、生物学等学科中一个重要理论——“进化论”的基础。我们从简单进化到复杂,从落后进步到先进,从低级发展到高级。这一重要理论至今仍影响着许多人的思维,在西方尤其如此,比如在美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中就能看到这种痕迹。

身处这个混乱、动荡且快速变迁的世界,如果我们能够跳出当下的体验,仿佛登上高山俯瞰整个世界,回望千年历史长河,就能看清历史中浮现的规律与趋势,它们很可能会延续到未来。

因此,我希望本书能帮助中国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他们所生活的世界,理解他们在西方世界中将遇到的情感和态度。这种愿景似乎得到了我的一位亲密的中国朋友雨晨的支持,她阅读了英文版并翻译了本书,她在信中写道:“就个人而言,翻译本书让我备受启发。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走出自己局限的玻璃瓶(这是对维特根斯坦认为我们在哲学上被困在苍蝇瓶或玻璃瓶中的想法的映照),获得新的视角,理解历史思想的转变及其与社会变迁的联系,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

确实,通过观察不断变化的世界观来逐步理解我们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正是我写作本书时的亲身体验。我发现了一种对世界全新而深刻的洞见。当我将早年在剑桥大学给人类学专业的学生讲授的这些内容整理成书时,我以一种新的方式理解了自己、自己所处的社会和这个变迁中的世界。亲爱的读者,我希望这也会是你们的体验。

艾伦·麦克法兰

2024年11月于剑桥近郊的洛德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