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盗起南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7章 扩大交易

尽管听说过交趾近些年自然灾害不断,粮食紧缺,但是直到看到阮福明激动模样,刘季才意识到问题远比自己听说的还要严重。

他不知道的是,自16世纪后半期开始,交趾农业灾害不断,49年中出现了14次重大灾害。加上连年动乱和兵灾,半个世纪发生过超过40次大规模战争,人口急剧下降。

相比上个世纪早期,交趾人口用【十不存一】来形容,绝不含任何夸张成分。

根据后世估计,交趾北方人口从1539年的562万多,到17世纪30年代时,只剩下47万人。而南方,自阮氏从北方迁来,经过一代人的奋斗,人口也不过30多万。

阮氏所在的湄公河三角洲,此时还没有经过大开发,尚未成为沃野千里的粮仓。

阮氏每年都需要从暹罗(泰国)进口大米,才能保证不出现大规模饥荒。

从对方的表情中,刘季能察觉大米对阮氏的重要性。

不过,他也不打算坐地抬价。

他从马打蓝苏丹国——爪哇中部国家——买的大米每吨才3里亚尔,在胡椒产地万丹——爪哇北部——以每吨30里亚尔到40里亚尔的价格置换胡椒。就是卖给同在爪哇的巴达维亚黑心荷兰人,也能卖到10里亚尔到12里亚尔的价格。

马打蓝的米,向来是能买多少,买多少。

近两年,马打蓝粮食大丰收,导致收购的大米太多了,以至于坤甸的粮仓都放不下,正愁没地方卖。

现在,将大米以市场价卖给阮氏也绝对不会亏。

因为暹罗大米的市场价在7里亚尔以上,暹罗大米运到交趾,卖给阮氏的价格只会更高。

而如果能从交趾得到奇楠香——也叫沉香、迦南香,在产地每磅4两到5两白银,卖到日本,售价为每磅200两以上,利润超过40倍。单是这一项生意——30担奇楠香——能做成,每年的利润都将超过76万两白银。

生意便是如此。

将货物从这里带到那里,每经过一个贸易节点,利润都将大幅度上涨,甚至成倍增加。

正如大米——奇楠香——76万白银的转变。

刘季胸有成竹,轻轻推开略显暧昧的阮福明。

他可没有喜好男人的前卫思想,也不喜欢一个胡子拉碴的中男人凑得很近。

阮福明意识到自己的失礼之举,略显尴尬地咳了两声,又喝了杯茶水,润润嗓子,好一会儿,才重新组织好语言。

“阁下,真能每年向顺化运输30000担大米?”

不等刘季回应,阮富明激动地站起,在房间内来回踱步。

“如此,如此……”

结结巴巴了好长时间,刘季都快要打起瞌睡了,阮福明才仿佛下定了决心一般说道:“如此,我可以代替兄长保证,你的船只要带米而来,都可享受免税政策。”

“你需要的奇楠香,我会尽力凑给你,但是铜的话……”

“铜怎么了?”刘季连忙问道。

铜才是交易建立的关键和契机,不能马虎一点。

钱可以不挣,但铜必须拿到手。

刘季眼底闪过寒芒,期待阮氏王公最好能说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回答,不然……

“铜可能没有那么多,我们的一部分铜来自日本买的铜钱,然后熔炼而成的。”

“这算什么问题,你多买些不就行了?”刘季纳闷。

出乎意料的是,这次葡萄牙翻译没有进行翻译,而是直接给了答复。

因为铜钱生意不赚钱,商人每次来都不会带很多,而且阮氏还要留下一部分品相好的铜钱,作为流通的货币使用。

似乎是看穿了刘季的疑虑。

翻译强调了一点。

作为一个人口数十万的政权,货币的稳定性十分重要,不能像只有3万人的坤甸那样随便凑合。

刘季点点头。

这个说法,他不理解其关键,但听说过,也觉得有道理。

只是做生意,不赚就是亏。

亏,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刘季打量着阮氏一行人的穿着打扮。

奈何从头看到脚,从脚再看到头,无论是衣服、配饰,没有一件属于交趾的特色商品。

幸得葡萄牙翻译能洞察人心,悄悄送上建议:“糖、黄金、生丝、鹿皮,他们都有,都能卖到日本或者马尼拉去。”

直到这时,刘季才发现翻译先生有些过于主动了。

他隐隐有猜测,但此时也不好直接确认,便没有应声,而是思考着对方给的建议。

糖,坤甸能产,没必要从越南搞。

剩下的三年,坤甸都没有,也都是高价值的贸易品。

做出判断后,刘季将结果告知阮福源:“缺少的铜,就以黄金、生丝、鹿皮这个顺序,给我补上。”

“而且,我还有个提议。”

“如果你现在把你的铜都给我,我立马就能送你6门佛郎机炮,日本产的,目测开炮次数不超过10次,绝对的9成新,品质有保证。”

佛郎机炮,阮福明是知道的,阮氏军队当前的大部分火炮都是这种。

6换1,数量上占了便宜。

但寇菲林炮和佛郎机炮的差别,比佛郎机炮和火绳枪的差别都大,根本不能直接比较。

见其迟疑,刘季不给他思考的机会,连忙在天平上加了一枚新筹码。

“殿下,炮弹和火药可以免费赠送。”

“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店了,你要想清楚呀!”

阮福明更加迷茫了,弹药有点用,但也仅仅只是有点。更关键的是炮能否在进攻高棉时发挥该有的作用,可惜他不是军队将领,也不懂军事,根本判断不出来。抬头看看护卫和翻译,奈何众人就像商量好似的,一起躲过了他的目光。

“殿下,还有什么好考虑的。”刘季趁热打铁,继续干扰,不让阮福明考虑清楚。

“您现在把铜给我,然后拿了佛郎机炮回去交差,再带上铜和其他货到坤甸,等你的船到达时,我已经给你准备好你需要的寇菲林炮。”

闻言,阮福明估算了一下去一趟坤甸的时间,觉得能赶上阮主要求的最后时间。

如此甚好。

阮福明心中的天平彻底倒向刘季一侧,但内心深处的谨慎,让他在即将开口同意时,又补充了一个小小的要求。

“那我前去取寇菲林炮时,你必须同时准备好2000担新米。”

刘季爽快答应。

2000担大米也就120吨,没多少,还省了运输,没道理拒绝。

两人当即开始拟定交易契约。

契约一式两份,分别以汉语(文言文)和葡萄牙书写。

令刘季惊讶的是,阮福明竟然亲自执笔,写起了文言文,而且字迹飘逸灵动,显然是经常练习。

可惜会写不会说,小哑巴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