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霸业:辽东阵斩奴儿哈赤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贾珍的绝路

然而,当他们赶忙捡起掉在地上的信笺一瞧,刹那间个个都圆睁双眼,下巴仿佛都要脱臼了!

“以少胜多,竟还能大破敌军,还能在千军万马之中斩下敌将首级???”

“这个贾珏不是一直被说成是个有勇无谋的莽夫吗??不是说他没半点智谋吗?他难道真能勇猛到这种程度?”

“古之名将,古之名将现世啊!”

“真不愧是荣国府出来的公子!遥想当初跟随太祖打天下的初代宁荣二公,那也是武功盖世的存在啊!”

“这么一来,可真是重现了祖上的辉煌呐!”

...

在场的将领们顿时一个个长吁短叹,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当初就不该抱着看热闹的态度,要是跟着贾珏一起去支援宁东堡,哪怕只是出工不出力,卖个人情。

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一点军功都捞不着啊!

当然这也怪不得他们,这战果实在是太超乎想象了,他们在军队里摸爬滚打少说也有几十年了。

这群人和辽东的女真人、东南的倭寇、漠北的蒙古部落都打过不少交道,可像这样实力差距如此悬殊,战果如此惊人的战役,这几十年里几乎都没听说过啊!

“不行,得和贾珏搞好关系,这么看来......”

“对啊,千万不能再听荣国府的继续针对贾珏了!”

刘元康现在已经完全没了和贾珏作对的心思了,不出意外的话,这一次贾珏是真的要飞黄腾达了。

他会被封赏什么样的爵位官职,刘元康都不敢去细想。

如今贾珏才不到二十,这未来岂不是有望再封国公???

“来人呐,赶紧拿笔墨纸砚来,我要写奏折!”

刘元康开始绞尽脑汁地琢磨怎么在奏折里多为贾珏表功。

放下身段为贾珏写了许多极尽夸赞之词,简直可以说是吹得神乎其神。

紧接着,立刻用八百里加急送往了神京。

数日后,神京城内。

暮。

西城,醉仙阁。

贾珍揽着一位肤色黝黑的异域佳人卧于舟中,双手肆意游走,口中却打着呵欠。

他斜睨了一眼墙壁,仿佛能穿透砖石般,鼻子里轻哼两声。

“没用的东西,就这点体力还想当我儿子?”

原来隔壁之人正是贾蓉!

这对父子早有悖伦之举,贾珍岂会不知自己那几个小妾早被贾蓉染指。

可他非但不恼,反倒乐见其成!

只因他早已觊觎自己的儿媳秦可卿!

今日若非醉仙阁新进了这异域尤物,又若非贾蓉对这黑肤女子兴致缺缺,父子俩怕是要同享欢愉了。

自然,

这等丑事断不能外传,好在醉仙阁本就是专为这些达官显贵服务的。

深知这些贵人各有“雅好”,皆需守口如瓶。

做这行的都懂规矩,无人敢多嘴,也无人会多事。

毕竟来此寻欢者皆非善类,毕竟此处不仅招待男宾,也接纳女客……

贾珍等人前来时皆换乘马车,离去时亦是径直登车,从不抛头露面。

再加上醉仙阁“严守客秘”,故而颇受众人青睐。

不得不说,

贾珍不仅生得仪表堂堂,体魄亦是强健。

难怪他看不上自己儿子……

抚摸着黑肤佳人那柔滑细腻的肌肤,贾珍嘴角微扬,笑道:

“那孽障哪懂这些黑人的妙处,肌肤滑若凝脂,体态柔若无骨,黑里透红……谁?”

话音未落,便听得门外有人叩门。

“老爷,方才楼里新来了几位雏妓,还有三胞胎呢。我们掌柜的差我来问问,老爷可有兴致……”

听到有三胞胎,贾珍的双眼瞬间放光。

猛地推开身旁绵软无力的黑肤佳人,往腰间随意缠了块布巾便下了地,一边朝门口走去一边说道:

“哈哈哈,自然有兴趣!今日这规矩是竞价夺魁,还是定价包揽?那三胞胎生得何种模样?芳龄几许?”

一边说着,一边伸手拉开了房门。

站在门口的伙计咧着嘴笑道:

“回老爷,这事儿小的也不太明了,不过老爷很快就能亲眼瞧见啦。”

贾珍也没往深处想,这醉仙阁的姑娘可不像寻常青楼那般。

尤其是这一整栋楼,来的都是他们这等权贵,怎会找那些庸脂俗粉来作陪?

那些女子可没资格!

这楼里的姑娘都是幕后东家从各处精心挑选来的,就跟货物似的,供大家竞拍或者直接定价带走。

以往贾珍就参与过多次,对这儿的规矩了如指掌。

贾珍点了点头刚要再开口,胸口突然一阵剧痛袭来,脑袋瞬间一片空白。

他连垂首的力气都没了,只能从嗓子眼儿里挤出“呃呃”的声响,而后轰然倒地,气绝身亡!

床榻上的黑肤佳人还未来得及惊呼,就被一枚暗器击中,跟着贾珍一同命丧黄泉。

“哼,等你头七那日,我给你烧个三胞胎,保准给你烧得漂漂亮亮!”

“伙计”一边说着,一边朝旁边的屋子瞥去。

恰好另一个“伙计”打扮的人走了出来,两人目光交汇,彼此点了点头,关上门后大摇大摆地离开了……

秦可卿这个角色,着实是个悲剧人物。

虽说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但秦可卿从一开始就踏上了自己不愿走的路,最终落得个悬梁自尽的下场。

贾珏当初曾派出一百陌刀队,一路留在神京,暗中寻觅时机刺杀贾珍和贾蓉。

另一路则赶赴应天府,看看能不能抢先一步救下香菱!

......

与此同时。

王夫人正手持一块古玉把件细细端详,指尖摩挲间不住为这精巧雕工发出赞叹,忽地,那玉件竟毫无缘由地迸裂成数块,惊得王夫人面色陡然煞白。

“夫人,这...这怎生是好?我方才验过,分明是块极品和田玉啊......”

周瑞家的原本垂手侍立在侧,此刻也唬得瞪圆了眼睛,结结巴巴地乱了方寸。

“且问你,近日府里可有甚么灾厄之事?“

王夫人只觉心口突突直跳,没来由地一阵心悸。

这慌乱竟与当年设计害得内侄女王熙凤滑胎时,

那股子直冲天灵盖的寒意如出一辙。

“回夫人话,近来府中太平无事,并无异样啊!”

周瑞家的低头思忖半晌,终是摇头作答。

“不对,我分明觉着要出事......”

王夫人哪里想得到,在她眼中本该命丧九泉的贾珏,

非但毫发无损,反倒立下赫赫战功!

更不知与她狼狈为奸的贾珍贾蓉父子,早已成了黄泉路上的孤魂野鬼!

昼夜星驰间。

刘元康的加急奏章终是送到了神京城。

“辽东告捷!”

“游击将军贾珏阵前斩杀满洲正红旗旗主!”

八百里快马载着捷报呼啸而过,传令兵兴奋得声嘶力竭。

街市上的百姓们先是一怔,继而交头接耳起来。

“天呐,辽东?莫不是我听岔了?真是辽东大捷?”

“贾珏?可是前阵子刚立过战功的那位?”

“听闻这贾珏是荣国府贾赦老爷的公子?如此看来贾府要重振声威了!”

“莫非这天下局势真要改弦更张了?”

......

此番捷报在神京城内传得沸沸扬扬,势头迅猛,不过片刻便传遍了大街小巷。

众人皆将荣国府贾珏这个名字牢牢记在了心头。

紫禁城养心殿之中。

“皇上,天大的喜事啊!”

夏守忠领着受辽东总兵差遣前来报捷的将士,匆匆步入养心殿。

“哦?究竟何事,速速道来。”

雍和帝搁下朱笔,刚端起一盏明前龙井浅啜一口,满脸诧异地望向夏守忠。

待瞧见夏守忠身后,那似是远从辽东而来专递紧急军情的兵士时,

登时激动得双手发颤,茶水溅出,险些烫着自己!

见此情形,夏守忠赶忙上前:“陛下当心,别烫着了!”

“哎,别打岔!先说正事!”

“莫非辽东又传捷报了?”

雍和帝满脸期待地急忙问道。

“皇上,辽东宁东堡大获全胜!游击将军贾珏率领麾下将士,在宁东堡与满洲八旗之一的正红旗大军展开激战。”

“此支八旗大军多数精锐被全歼,部分逃窜,部分被俘,更将正红旗旗主代善当场斩杀!”

说罢,他便呈上刘元康的奏折。

雍和帝满脸兴奋地接过奏折。

“哈哈哈哈哈!!!”

“好个贾珏,颇有当年先荣国公英勇无畏的气概啊!”

雍和帝一边翻阅奏折,一边喜形于色。

以寡敌众,斩杀敌方主将,还是满洲八旗中地位尊崇的王爷!

这才是我大乾将士应有的风采啊!!!

“拟旨,封赏贾珏......”

雍和帝话音未落。

太上皇与太后听闻消息后,便火急火燎地赶到养心殿,前来道贺。

“皇上,听闻贾珏在辽东立下赫赫战功啊!”

太上皇笑逐颜开。

搀扶着太后的一名女官听到贾珏之名时,身子猛地一颤,心中满是欢喜。

太后含笑瞥了她一眼,而她,正是来自贾府的那位贾元春。

贾元春原本在太皇太妃身旁充任女官之职,鲜少踏出慈宁宫半步,今日却意外被太后召见,此刻她似乎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太后此番召见的深意。

“珏哥儿?!”

贾元春万万料想不到,在宁荣两府中,如今最出类拔萃的,竟是往昔最不受重视、最被人轻视的贾珏!

“正是,父皇。”

“这个贾珏,竟能阵前斩杀满洲八旗中正红旗的旗主,那可是野猪皮极为疼爱的儿子之一,代善啊!”

雍和帝难掩心中喜悦,对着太上皇欣然笑道。

“代善......”

太上皇不由自主地忆起了往昔,那位愿与自己共铸千古君臣典范,亦可视作知己的心腹重臣贾代善。

眼见如今日渐衰微的贾家终于有人崭露头角,他不由得由衷地感到欣慰,觉得贾代善在九泉之下也能安息了。

“皇帝,你打算如何奖赏贾珏?”

太上皇询问道。

“儿臣本欲封贾珏为一等忠勇伯,但又恐父皇觉得如此平步青云不妥,他年纪轻轻,恐难服众,故而改口为三等伯。”

雍和帝心中一动,又想到昔日汉武帝时的霍去病,不也是年少有为便获封冠军侯吗?这与年龄、资历又有何干?

正当他内心略感纠结之际,一旁的贾元春听闻此言,顿时心跳如鼓。

如今荣国府出了个贾珏,日后她便无需再为家中事务日夜忧心忡忡,贾府的未来也有了坚实的保障。

“无妨,那便封为一等伯吧。”

“此子战功如此卓著,想必群臣也不会有何异议。”

太上皇想到贾珏毕竟出身荣国府,心中不禁涌起诸多回忆,一时感慨万千,觉得应当好好优待这位孙辈,切莫让贾家这位世代功臣心寒。

退一步讲,即便是为了从前先太子之事,也该对贾家有所补偿。

更何况这个贾珏心思单纯,天生一副憨直之相,即便封了顶级爵位又如何,日后也能稳稳掌控,不会成为什么大患。

雍和帝诧异地望了太上皇一眼。

“儿臣遵旨,父皇。”

“夏守忠,你即刻着手拟写诏书吧。”

“臣领命,陛下。”

夏守忠见状,立刻忙碌起来,不敢有丝毫懈怠。

太上皇随后并未多做停留,只是轻轻挥了挥手,便转身离去。

雍和帝则踱步至太后身旁,与她闲聊起近日的宫中趣事、朝堂逸闻以及市井间的奇谈怪论,言语间却似有若无地提及了贾珏。

他将贾珏昔日在荣国府中的种种遭遇与艰难处境,大致向太后叙述了一遍。

贾元春在一旁听得耳根发烫,羞愧得几乎无地自容。

她对此也是满心无奈,自己娘家中的某些人,在某些事情上确实做得太过火了些!

太后只是微微一笑,聊了一会儿后,便起身告辞。

刚走出养心殿,太后便看向身旁的贾元春,轻声说道:“你堂弟如今已封伯爵,你家中恐怕还不知晓此事,你干脆出宫省亲一趟,将这个消息告知你家人吧。”

太后一直有意让贾元春成为雍和帝的后妃。

虽说太上皇和陛下对开国一脉都心存芥蒂,对贾府也颇有防备之心。

但太后却不这么认为。

只可惜贾家实在是扶不起的阿斗,太后担心贾府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反而会拖累雍和帝,因此才一直将贾元春留在身边。

如今贾珏崭露头角,或许事情会有所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