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少年维特的烦恼和中年危机:股权危机一直都在
一、股权分配需求随企业发展阶段的变动而变动
为了方便读者理解,我们粗略地对企业的生命周期进行分段,将企业的“前半生”分为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

企业“前半生”发展要务
为了进一步深入理解,我们来看看我们的前半生是怎样度过的,以此来看看企业的“前半生”。
一个婴儿从呱呱坠地开始,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吃饭、睡觉。婴儿太过于脆弱,无法和世界对抗,自然也就无暇顾及那么多的事情,唯独知道吃饭可以让自己活下去,于是饿了就哇哇大哭,吃饱了就开心地笑。
长大一点的孩子开始上学,每天吸收新鲜的知识,逐步开始建立自己的独立人格与价值观。他们已经不像幼儿时期的孩子那么不堪一击,能力和学识都在增长,他们更愿意有选择地去吸收那些能够使自己快速成长的东西。
孩子终究会变成一个成熟的大人,进入社会之后,面临着工作、生活、家庭各方面的压力,要赚钱,要事业有成,要生儿育女,要赡养父母。这个时候的努力,是为了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能过得好。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企业在各个阶段的核心目标:初创期的企业最关心的事情——活下去;发展期的企业最关心的事情——长得大;成熟期的企业最关心的事情——过得好。
对于处于初创期的企业而言,没有足够的资金,没有充足的人力,创始人的商业计划或许仅仅停留在脑子里,没有被残酷的商业社会所检验,在这种状况下,能够活下去已属不易。这个时候的企业常常都不赚钱,几个合伙人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和蓝图而不知疲倦地奋斗。但就像我们前面所说,越是在初创阶段,“人和”的特点就越强,越是只有梦想,而没有切实可行的股权分配制度,这种关系就越脆弱而不堪一击。为了不让企业,甚至为了不让一个伟大的可能改变世界的想法,最终因为合伙人股权分配不合理而夭折,各位初创企业的合伙人要学着合理地利用你们手中最珍贵的资源——股权,让企业活得更好。
渡过了生存难关的公司,终于拥有了初步经过市场检验的商业模式,也拥有了一起打拼奋斗的团队,现在,是时候走上扩大生产、实现盈利的道路了。这个时候的企业,一般都初步构建了成体系的团队——技术团队、研发团队、市场团队甚至后勤保障团队,企业的人力资源架构也开始成型,大家各司其职,跃跃欲试,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已经变成了一个一个具体的目标和数据,等着所有人去共同实现。此时,股权所能发挥的最大价值,就是用来激励与公司一同成长并将继续为公司做出卓越贡献的各位核心员工,他们的价值不能仅仅通过工资来体现,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股东身份。因为我们都知道,如果你想让员工像热爱自己的家庭一样来热爱企业,把这份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拼搏,就不能只让他们永远做没有股权、没有归属感的“打工者”,而要给他们股东身份,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也是公司的主人。我们相信,阿里巴巴的蔡崇信,一定不是因为高工资才留下的。
随着企业发展逐渐稳定,核心人员实现了持股,企业也进行了几轮融资之后,稳定当前的现状,并且寻求新的突破,争取赚更多的钱,就变成了这个阶段的重点。创业终于称得上成功了,合伙人和持股的核心员工也逐渐有了回报。我们都知道创业难,但守业更难,那些在创业过程中或多或少被掩盖或者没有暴露出来的问题,在守业的时候就会逐步开始暴露了,核心原因就是大家要直面分钱的问题了。而分钱的前提,一定是分股,尤其在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合伙人会按照股权比例进行分红。之前没有赚钱的时候,可能大家还没有过多地意识到股权的价值,但随着公司估值水涨船高,每年分红的金额逐步增大,这个时候,如果股东之间因为股权分配不均造成心态失衡,就可能对企业造成十分巨大的影响。
二、成熟企业的疑虑
股权分配问题对于初创企业和发展中的企业的影响显而易见,有的朋友可能会问,我们已经不是初创企业了,公司都平稳发展好多年了,股权分配还需要动态的调整吗?还能调整吗?
在我们接触的客户中,确实有许多已经做出一定成绩的、有一定市场地位的客户会提出这个问题。不过大家看看真功夫股权出现的问题,并不是在企业成立初期爆发的,它就像一个地雷,在企业已经做到行业领先地位,即将走向资本市场的时候突然爆炸了。其他案例,诸如麦当劳、雷士照明等,无一不是如此。所以,股权分配这件事情,无论在何时都不能掉以轻心。毕竟,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事情,就是变化。
当然,我们也能理解创业者的忧虑,毕竟对于一家发展成熟稳定的公司而言,股权频繁变动可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儿,这会给公司带来控制权不稳定、核心人员进入退出等诸多影响。不过大家也不用担心,在本书的第八章,我们专门为大家就如何保护自己的控制权提出了建议和操作方案。而企业人员变动影响公司股权结构的问题,则可以通过设立平台内部集中处理的方式来有效规避。
所以,股权问题将伴随公司的生命全周期,但是每个周期又会呈现出不同的侧重点,唯一不变的是,必须重视股权问题,一点儿也容不得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