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章 若能得这扈家庄起家,倒也不错
既计较定,宋家庄是不能回了,曹操便将晁杨氏母女暂送到县里寓所,过几日安排去济州府置办产业。
回来时,不免闷闷不乐。
正遇到宋清奉宋太公之命来寻,忽地一愣:
“我才记起,你不是去找扈家庄卖粮,怎地今日在此?”
宋清便将近日之事简要说了。
原来,那扈家庄近来确是在囤积粮食,只因不比祝家庄势大,能勾连上官借三县之粮,便只能四处采买。
双方很快接上头,只在谈交易时,对方看出宋清只是个代管,便以一千石粮食兹事体大为由,必要和主事之人见面,不然便作罢。
宋清做不得主,只好回来禀告。
曹操自思:“主事之人,自然便是我了,看来对方也猜到这一千石粮食来路不正,不敢贸然交易,”
“哼!猜到便猜到,又无明证,怕他怎地!”
便问宋清:“接头之人,可是那扈三娘?”
宋清点头称是。
“若要再见面时,却在哪里?”
“当时未约定,那扈三娘只说,若有诚心时,只管去扈家庄上找她,若无诚心时便罢。”
曹操听得心头火起,想这穷乡僻壤中,几个做村霸的怎地口气都这般大?连区区一介女流亦是如此!
难不成是求着她来买?
冷静下来时,终究是细细盘算:
对方既十有八九猜到粮食来路不正,也不必遮遮掩掩,直接就让她兑换为军械,省得换为银钱时还要多一道手续。
当然,明面上自然还是要规矩。
就以郓城县要加强巡检捕盗、需采办军械为由,前去拜访。
可让朱仝随行,做个幌子。
正好林冲近来露面多了,怕那边厢有祝家庄人,带去时却不合适。
一时计较定了,便不回宋家庄,径又返回县里去寻朱仝。
朱仝升任代管县尉不久,正是要增添人手、采买军械的时候。
一听这般说,更不犹豫,就点起几个马兵随从。一行共五六骑马,向扈家庄驰去。
那扈家庄与祝家庄、李家庄一般,都是在巨野县独龙岗上。
巨野县又是济州府府城所在,因前日三县之粮被劫一事,近来十分盘问得紧,隔里许,便有关卡、哨岗。
好在朱仝乃是本州武官,人脸又熟,路过之时,但只言片语,便即放行。
一路行得数十里,不过晌午,已到了独龙岗下。
只见迎面一座好大庄子,长宽皆有百余丈,外面周回一遭阔港。
四面垒石墙傍岸,内外约有两层,约高二丈,宽一丈许。
门外一座吊桥,接着庄门,四面各有一座箭楼。
港边又有数百株合抱不交的大柳树,密密参参,隐约架着一圈战鼓铜锣,甚是雄壮。
曹操看得一愣,想这哪里是庄院,分明是堡垒!
难道当年汉末的坞堡,竟也流传到了大宋朝?
原来,汉末年间,地方豪强并起,为求自保,便修建高墙深垒,囤积粮草,驻守私兵,称为坞堡。
坞堡中有箭楼、壕沟,乃至军营、粮仓,可长期固守,堪比小一号的城池。
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当年董卓在长安附近修筑的“郿坞”。
眼前这庄院,比之“郿坞”自是远远不如,但亦十分了得,若非战时,便是本州兵马齐来攻打,一时间怕也难以拿下!
心惊之余,曹操便问朱仝。
据他所言,眼前庄院正是扈家庄,地处独龙岗西侧,再往前行得十余里,便是正中的祝家庄,以及东侧的李家庄。
这二庄建得与扈家庄一般相似,祝家庄又尤为宽大,为三庄之首。
只这三个庄子,便占了巨野县大半的人口、赋税、地界。
曹操暗暗寻思:“亏得当时定计,只让梁山泊众人佯攻庄子后前去抢粮,否则,若是真到庄前攻打,非得吃大亏!”
紧跟着又想:
“以孤眼下那两百余乡勇,纵是装备齐全了,距成大事终究尚远,不若也学这三庄一般,将宋家庄打造成坞堡?做个根基?”
“只是,想来造这一座坞堡必定耗时耗力甚巨,绝非朝夕之事,”
“嗯……既然短时内造不成,不如便抢一个来?譬如若能得这扈家庄起家,倒也不错……”
沿路思量着,没怎么说话,不觉已到了扈家庄门前。
朱仝将事先备好的公文取出,给几个庄客去通报了,不多时便见几道人影出来迎接。
为首一个年轻女子,年纪不过二十,身姿矫健、步履如风,眉如剑戟、目似寒星。
此时像是刚刚操练完毕,身穿贴身软甲,显出玲珑的身段来,手持一对日月双刀,细嫩的脖颈处,缓缓流下几滴汗珠。
姿色极美便罢了,更兼满面英气勃勃,令人不由为之倾倒。
曹操一看便知是那一丈青扈三娘,不由暗赞:
“好个女将军!”
自思生前从未见如此英姿飒爽的女子,虽听闻那大耳贼的夫人孙氏尚香十分好武,可惜未曾一会。
当下,便由朱仝表明来意,说是代郓城县尉司前来采买军械。
那扈三娘半信半疑,问起曹操身份,得知郓城县押司宋江时,面色古怪,不由哼了一声:
“说是采买军械?带了多少银两?我看是用那一千石粮食来换的吧?”
朱仝一愣,不料只两三句话,对方便将己方底细看穿,便看向曹操。
曹操哈哈一笑:“扈将军快人快语!只不知因何得知,我等却是哪里漏了形迹?”
扈三娘看了他一眼,淡淡道:“这有什么,令弟虽是个仔细人,前日来寻我卖粮时并没透露身份,只扮作一般粮商,”
“可一千石粮食毕竟不少,这济州府能一次性拿出的粮商能有几个?我扈家庄岂有不认识的?”
“只需事后一查,不难得知,原来是江湖上鼎鼎有名的郓城县押司,及时雨宋江之弟,宋清。”
曹操连连鼓掌,虽被看穿身份,但本就是来摊牌的,也不以为意:
“既是如此,扈将军想是有意交易的了?”
“且慢,交易不难,可这一千石粮食从何而来,还需说个清楚,”
扈三娘一抬手道:“是不是前日里那三县被劫之粮,宋押司请给个准话。”
此言一出,曹操也不由大惊。
对方能看出己方身份也罢了,连粮食来由也猜得到,实是出乎意料。
其实说来,仍不过是这一千石粮食数目太大,整个济州府能拿出的也没有几人。
又适逢三县粮食被劫,心思细密之人自然能联想到。
这一节,曹操事先自也有料及。
只不过心中实是小瞧了扈家庄这等村霸,没成想,其中还有扈三娘这等不让须眉的巾帼女子。
“怪事!再世而来,怎地孤这身边,尽是精明女子。”
曹操自心中哂笑。
眼见朱仝已匆忙将左右屏退,便冷笑一声,轻轻点头:
“扈将军慧眼如炬,这一千石粮食确是那被劫的三县之粮,如此说来,是要解拿我等到官府首告了?”
扈三娘却嘴角微扬:
“不然,我扈家庄只是要采买粮食,对这些粮食从何而来,只是要问明,求个心安,至于其他,不管,却也不惧,”
说着,左右打量曹操、朱仝二人一眼:
“况且,你们一个郓城县尉,一个郓城县押司,都是官身,对头又是那祝家庄,其中不论有何曲折,我扈家庄都不想参与。”
“说罢,你们想换什么军械,各要多少?”
眼见得果如吴用所言,祝、李、扈三庄表面缔约同盟,实则内里大有嫌隙。
二人心中便安定下来,想这扈家庄急着买粮,说是要防备梁山草寇自然不错,但若说要防祝家庄起意吞并,只怕也未尝不可。
曹操便伸出两个手指:
“一千石粮食,便是平常年份也值一千贯钱,如今盗匪四起,粮价飞涨,少说值两三千,”
“便兑换长枪、朴刀各一百,良弓两百,箭矢一千,甲、盾各两百,若有良马时,换十余匹,则前者一应都可减免。”
这套军械是他深思熟虑过多遍的,足可将手下两百乡勇装备齐全,按时下粮价,也对得起那一千石粮食。
那扈三娘乃是本庄主事之人,又采买粮食多日,自也熟知行情。
当下,略沉吟片刻:
“马匹何等稀罕,便是我庄上也急缺,二位想也别想,”
“弓箭虽可给你,但没那么多,良弓只五十,箭矢只五百”
“此外,长枪、朴刀、甲、盾都没问题,你若嫌不足时,便再多给你一些衣甲,如何?”
曹操暗叹一口气,想:果然和自己所料相仿,眼下只能组建步兵,能有弓手已是不错,想要得马匹组建骑兵时,只有另想办法。
假意拉扯几番,便欣然同意了。
那一千石粮食眼下仍在山里藏着,只宋清知道位置,约定好后,扈三娘即刻便派人前去寻宋清。
一应军械等,也由扈家庄派人送至宋家庄。
有郓城县采买军械这个幌子,无人敢阻。
待诸事安排妥当,已是午后,扈三娘请曹操二人进了前厅,正要奉茶。
忽地,有庄客急匆匆来报:祝家庄祝彪到了,说是要来借粮。
曹操二人会心一笑,想:祝家庄前日不光丢了三县之粮,自家庄上粮食也被洗劫了三千石。
眼下却不是贪心,而是真的缺粮了。
扈三娘听了,十分不愿见这个未婚夫,便让庄客推脱说眼下有贵客,不便接待。
哪知那庄客去后不久,连滚带爬又跑了进来。
身后跟着全身装束、怒气冲冲的祝彪,一进厅前便厉声嘶吼:
“我看是哪个不长眼的贵客,在这里搅扰!”
说罢,瞥眼见曹操在扈三娘边上坐着,呼的一声,身后一杆长枪,猛地戳来。
朱仝大怒,看得仔细,右手便探出,在那枪头上猛地一按,厉声道:
“哪里来的恶匪,也敢刺杀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