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防风反佐苦参(和表宁心)
【反佐药性】
防风,在本药对中主要取其疏风化湿作用。临床多用生药(生防风),以利于祛风胜湿。
苦参,在本药对中主要取其清热燥湿,杀虫解毒作用。临床多用生药(生苦参),以利于发挥清热祛毒之功。
防风与苦参,前者辛甘而温,后者纯苦性寒,性味均不相同。辛甘共苦味,辛苦能散结,甘苦可和中;性温合性寒,温中有寒,温不燥烈,寒中有温,寒不凝滞。性味的不同汇合,其作用可随之改变,其主治亦发生变化,防风原为只治寒性病证,苦参原为只治热性病证,两药反佐,寒热病证均能主治,尤其善疗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的证候。
【独特功效】
本药对既能引毒邪从表而出,又不使外邪侵袭于里,外表风寒湿可散,内在湿热毒可清。具体有疏风祛湿、宁心安脉、消肿解毒、止带祛痒作用。
【临证运用】
本药对主要适用于外有风邪,内有热毒的病证。如湿疹瘙痒、心悸脉数、痈肿外疡、带下阴痒等,类似西医的湿疹、病毒性心肌炎、皮肤浅表脓肿、宫颈炎、阴道炎等而具有下述证候者。
1.湿疹瘙痒
此药对适用于湿毒内阻,复感风寒,营卫郁滞。症见丘疹或丘疱疹,剧烈瘙痒,夜间尤甚,搔抓后易渗液。药用生防风5~8g,苦参10~20g。
2.心悸脉数
此药对可用于风热侵袭,邪入心络。症见胸闷心悸,低热微恶风,口苦,或心烦,脉象疾数。药用生防风3~6g,苦参15~30g。
3.痈肿外疡
此药对可用于外感毒邪,或聚湿化热,营卫不和,气血凝滞。症见患处皮肉间红肿疼痛,兼有恶寒发热,头痛,口苦。药用生防风4~6g,苦参15~20g。
4.带下阴痒
此药对可用于风邪湿毒浸淫带脉,累及胞宫。症见带下量多,色黄而臭,阴痒常作。药用生防风5~8g,苦参15~25g。热毒甚者,防风宜轻用,苦参宜重投。
【加味活法】
若湿疹瘙痒而剧烈者,宜加地肤子增强解毒止痒作用。防风得地肤子善祛风湿毒痒,苦参匹地肤子清热败毒力雄。心悸脉数而心气虚者宜加太子参增加补气作用。防风得太子参疏表不耗心气,苦参伍太子参苦寒不损心气。痈肿外疡而热毒甚者宜加蒲公英清热解毒。防风得蒲公英外散内清力胜,苦参共蒲公英清热败毒尤雄。带下阴痒而剧者宜加椿根皮增强除带止痒,并可内服外洗。防风得椿根皮祛风止带力胜,苦参伍椿根皮尤善解毒止痒,清热除带。
【心悟纵横】
防风与苦参药对功用广泛,还可用于治疗咳嗽、泄泻、不寐、头痛等病证。现代药理认为,防风有抗菌、抗病毒、抗炎、镇静等作用;苦参有减慢心率、祛痰平喘、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升白、利尿、镇静、镇痛作用。所以两药合用,其主治范围扩大,疗效亦能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