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Золотова的学术成就及其交际语法思想概述
著名语言学家Золотова博士是俄罗斯科学院莫斯科语言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员,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俄语专家,是在语言学界创立了自己学术流派的为数不多的当代语言学家。她所创立的交际语法思想引领了俄罗斯的功能语法研究。其学术著作富于深刻的思想、细腻的阐释和对俄语言语的精准分析。她发表了200多篇(部)学术著作,包括论文、专著、词典和教材。从大学时代起Золотова就是Виноградов院士的学生,在其指导下1954年于苏联科学院语言所通过了副博士论文《现代俄语标准语中的动词词组及其类型》的答辩;1971年通过了博士论文 «Очерк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го синтаксиса современного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现代俄语功能句法概要》)的答辩。Золотова的学术之路始于对文学文本(Н.В.Гоголь,Н.М.Карамзин,М.Горький的作品)的句法研究,对语言个性句法的考察使其另辟蹊径,找到了解决一系列句法理论问题的其他方法。她的新方法依据的是句法单位形式、意义和功能的“三位一体”论(триединство формы,значения ифункции)。自从把词的最小句法形式,即句素(синтаксема)概念引进语言学开始,她就建构了自己的句法模式。在其博士论文和1973 出版的专著《现代俄语功能句法概要》中详细研究的句素理论促使她将俄语句法最小单位的全部名目进行编撰并出版了《俄语句法词典》(1988)。
2.1 Золотова 的主要学术思想
Золотова是从结构功能的角度研究句法的鲜明代表,对俄罗斯功能语法研究的影响很大,与Бондарко领导的彼得堡功能语法学派并称为俄罗斯科学院功能语法学派。她提出了很多极具应用价值的理论和概念,如形式、意义和功能“三位一体”、句素、形义对称与非对称(изосемия и неизосемия)、模型句(модель предложения)、句法场(синтаксическое поле)、交际言语类型句(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ый регистр)1、主体视角(субъектная перспектива)等理论,这些基本思想奠定了俄语功能句法研究的基础。
Золотова把“功能”理解为句法单位参加构筑言语的方法,把“形式”分为高级(指句子)和低级(指句素)两种。华劭(1991)认为,Золотова的研究揭示了词义对句法的影响,为俄语功能句法研究开拓了新途径。
Золотова的研究角度从70—80年代的功能句法变化为90年代的交际语法,交际语法的方法论原则是找出形式、意义和功能三类语言现象的相互制约特点,主要研究范围是模型句的分类,从基础模型(主语+谓语句)到其变异句(如不定人称结构等)再到不定式、述谓副词、静词范畴谓语句,直到多述谓结构和语篇交际结构(包括实义切分和交际言语类型句)。
作为Виноградов的学生,Золотова继承了自己导师的主要思想,提出了解决词组问题的新方法:将词组这一独特句法单位的识别标准不仅与句素的依附位和非依附位的区别相联系,还与句素的功能分类相联系。于是词组不再是任何一对实词,而是有主要成分和依附成分的句法结构,其中主要成分是具有相关语义的词,而依附成分是粘附句素。她把词组看成交际前句法单位,提倡区分词组和词的组合,后者是交际单位与其他述谓单位结合的结果。如果说 Золотова的词组理论与最小句法单位的类型和词的语义特点相关2,那么句子理论中模型句的分类将词汇层与语篇的交际类型层结合了起来(参见鲍红 2000:14)。
Золотова的学生Н.К. Онипенко(2001)认为,传统描写语法关注的是句子成分和词形之间的关系,而解释语法要确定的是句子的类型意义和参与句子各种类型结构建构的词类的范畴意义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是《俄语交际语法》(Золотова и др. 1998)理论中模型句分类的主要标准。与形式描写语法提出的结构模式清单不同,交际语法对句子的分类是建立在“场”思想上的,“场”体系区分的主要基础是中心结构和边缘结构,划分的标准是形义对称和非对称特征。形义对称指词法形式和范畴句法意义之间的最直接、最简单的关系,即范畴词法和范畴句法意义相符,而形义非对称指范畴词法和范畴句法意义不相符。
在献给Золотова的纪念文集《语法和语篇的交际语义参数》(2002)中,Онипенко对导师创立的有关俄语句子理论的学术思想总结如下:
(1)作为语言交际单位的句子原则上都是双部句的思想(принципиальная двусос-тавность)。Золотова指出单部性(односоставность)不是模型句的特点,不属于模型句类型意义领域,它要么是模型句特殊语义—句法变异的标志(比如与主体有关的不定人称性、泛指人称性、无人称性等),要么是模型句交际类型的某种变体(比如称名句就是用于再现描写或再现陈述类文本的特殊句法结构)。Золотова强调形式和意义紧密相关,竭力证明主体只能是一格无法准确解释俄语句子的结构,俄语中有很多带间接格主体的模型句3。主体成素的形式非常重要: 一格是表示行为主体、控制情景的人称、数量主体和类别主体的基本形式;状态人称主体(无意志主体)通常由三格表示(如Мнегрустно);空间主体由前置格表示(如В лесу тихо);数量特征主体由二格表示(如Братьев – двое)。与同行们关于俄语句子的多层面(所指层面、形式层面、语义层面、交际层面)观点不同,Золотова把句子看成不可分割的统一的物质客体,应该用整合的方法对句子结构进行准确的研究。
(2)揭示语义和句法之间关系的形义对称和形义非对称的思想。模型句是主体和述体的语义句法伴随关系,主体和述体不仅是模型句的构成成素,还是句子类型意义的成分。类型意义可由形义对称的词汇语法手段表达(如类型意义“主体及其性质”由形义对称模型句“Петя добрый”表示),相同的类型意义也可由形义非对称同义手段表达(如Петя отличается добротой; Петя – сама доброта)。形义对称和形义非对称概念能够区分基础模型句(形义对称结构)及其结构—语义变异句(阶段、情态、表情变异句等),区分基础模型句及其同义变体句。
(3)句子的句法场思想。指一个基础模型句及其各种变体的聚合,即在一个类型意义及其形义对称句周围聚集的所有语法变异句、结构—语义(单述体和多述体)变异句、同义变体句等。该思想将这些句子聚集在一起进行句法描写。与把不同的句法现象排列在同一个序列中的句法聚合体不同(比较1970年和1980年科学院俄语语法),句法场思想展示的是基础模型句的各种不同的结构—语义变异句以及句子类型意义不同程度的语义繁化,如Он серьёзный человек,的阶段变异句Он стал серьёзным человеком中的阶段动词 стать并没有使述体单位的数量增加,而带信源说明(авторизация)的多述体结构(полипредикативн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Он показался мне серьёзным человеком中的动词казаться(показаться)蕴含着情态述体结构“я считаю,я решил”。句子的句法场结构如同一个由中心向边缘放射的同心圆:处于中心位置的是形义对称的基础模型句及其语法变异的全部集合,在近心区的是阶段和情态变异句(述体的变异)以及主体的变异句(不定人称和泛指人称句),按照由中心向边缘移动的程度,下面依次是语篇制约(即交际)变异句、同义变体句,最外围的是建立在该模型句基础上的多述体扩展结构。如此一来,俄语句子类型的多样性就呈现为一个按层级排列的系统,这在理论和实践方法论方面都具有优势。Золотова是俄语句子动词中心论的对立派,她对俄语模型句类型的划分基于以下几点:述谓性和动词性不是意义相等的两个概念;述体类型和主体类型相互制约;模型句类型的基础存在于句子成分体系中。
(4)句素论和多述体结构思想。Золотова 句法模式的建立始于其在1973年出版的《现代俄语功能句法概要》一书,该书将最小的句法单位—“句素”引入语言学,还引进了信源说明和信源说明结构概念,提出了多述体结构(复合句、使役结构和信源说明结构)分类的新标准。在句子的句法场中使役结构(каузативн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和信源说明结构位于较远边缘区,因为它们是至少两个模型句相互作用的结果。由Золотова创立的使役结构和信源说明结构的描写和分类原则不仅对句法而且对动词语义都意义重大,如果俄语模型句的使役化和信源说明化的手段是非实义动词,那么这些动词就不可能像实义动词那样在词典中被描写。在与配价理论派的争论中Золотова证明了像заставлять,вынуждать或считать,находить一类动词在与另外一个动词不定式结合时,不是它们支配了动词不定式,这些动词形式之间的关系不属于词组层面,它们是平行的两个述体,是多述体结构。
(5)交际类型句思想。“交际类型句”这一概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提出来了,直到1998年出版《俄语交际语法》时才得到完善和全面运用。言语交际类型句指从交际角度对语篇中的句子进行类型划分,把语言和语篇联系起来,是语篇句法结构的基本要素。任何一个模型句或其变体进入语篇(口语或书面语)时都体现为一种交际类型句。在语篇中不同的交际类型句相互作用,能够产生不同的语篇修辞效果,达到不同的交际目的。言语交际类型句是受说话人的观点及受交际意向制约的实际言语模型,它拥有一定数量的语言手段并体现在语篇的具体片段中,是表现句子构造的手段。通过对具体文学语篇的分析,Золотова证明了交际类型句的划分是研究语篇句法结构的有力工具,她在语篇整体和与说话者的联系基础上把句法、语义和语用结合了起来。
此外,Золотова还提出了一些对现代俄语功能语法非常重要的概念,如评价范畴、优控述位(рематическая доминанта)、说话人的包容性(инклюзивность)和排他性(экcклюзивность)等概念(参见鲍红 2000: 16)。就Золотова对现代俄语语言学的突出贡献来看,她不愧为新的功能语法体系的开拓者,她的研究对象不是语言学中的某一个分支,而是主要语言单位运用规律的整体性研究,为俄语功能语法的后续研究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2.2 Золотова 交际语法的内容浅评
句法分析结果迫使Золотова对传统的词法项目(如状态范畴词、动词的体和时范畴)重新审视,于是在一些论文和1982年出版的专著《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ые аспектырусского синтаксиса》(《俄语句法的交际层面》)中,功能句法理论逐渐演变为交际语法理论。其导师Виноградов院士的“句法是语法的组织中心,而作者形象是语篇的组织中心”这些思想扩大了语法的界限,深化了语法的管辖范围。将普遍语法问题和语篇问题结合在同一时间和同一认知中促成了交际语法的建立,交际语法的核心是说话者。Золотова把说话者和作为说话者言语思维活动结果的语篇放在研究中心的同时,在自己的著作中将传统词法问题、结构句法问题和言语(语篇)句法问题都结合了起来。
Золотова的交际语法指构成积极语法最低限度的语法现象,掌握这些语法现象能够保证成功地参与口语言语交际。交际语法富于解释力的理论基础是语言单位的“三位一体”思想,同时把语言单位系统和语篇研究联系起来。为了把结构、语义和功能联合起来研究就必须使用能够发现词句和语篇联系、语法体系和语篇联系的语言学“工具”。这些语法工具是:(1)话语主体视角模型;(2)言语交际类型句概念;(3)作为语篇述谓关系排列技巧的时序。
Золотова的交际语法又被称作“活的语法”(одушевлённая грамматика),因为它把有个性的说话者放在研究的中心,正是说话者将所有有意义的语言单位、系统语言学和文学语言的美学都纵向地联系起来,这是一部解释言语生成规律的语法,是建立在形式、意义和功能“三位一体”原则基础上的有生命力的语法。
尽管Золотова的交际语法用整合的研究方法打破了传统语法的结构层次,从自由、制约和粘附三类句素开始研究句子、词组、简单句、复合句及至语篇,由低级到高级,由核心到边缘,呈现出完整的系统性和应用性,具有非常多的创新点和优势,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用主体代替主语;其形式、意义和功能“三位一体”论在针对所有语言现象时并不能完全自圆其说;在研究过程中只以文学语言作为分析语料,以描写语言事实为主,普及性不足,解释性稍差,不适合对外俄语教学。于是Всеволодова将Золотова提出的很多新的理论概念引入自己的功能交际语法理论中,并将之进行加工改造和补充,使之适用于对外俄语教学。因此,Всеволодова的功能交际语法理论与Золотова的功能语法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具体论述详见后文。
1 关于以上这些概念本书都有详细介绍,详见后文。
2 根据Золотова的词组理论,宁琦(2012)对俄语词组的功能做过比较详细的分析。
3 我们不能苟同Золотова用“主体”这一术语代替传统语法学中的“主语”这一观点,这是两个有关系但分属于不同层面的术语。主语是句法学的术语,是谓语的陈述对象;主体指逻辑中的判断对象,也叫“逻辑主体”或“逻辑主语”(史铁强,安利 2012: 47)。